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太阳与月亮7 《春夏秋冬》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太阳与月亮7 《春夏秋冬》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04 21:1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太阳与月亮   《春夏秋冬》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归纳春夏秋冬的不同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太阳和月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四季变化的原因。通过对四季典型特征的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四季的含义。同时,本课还涉及到一些天文学和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如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可以适当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四季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四季变化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四季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四、重难点:
1. 重点:观察、记录、比较、分析、归纳春夏秋冬的不同特征。
2. 难点: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四季变化,以及它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展示四季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关于四季的特征和常见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激发他们对四季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观察与探究
1. 引导学生分组观察春夏秋冬的代表性图片或视频,并记录下每个季节的主要特征。
2. 小组内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记录进行整理和归纳。
3. 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变化的原因,如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4. 通过实验或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记录、交流、思考和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四季变化的原因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探究能力。
(三)、知识拓展与运用
1. 介绍一些关于四季的天文学和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如星座、季风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的安排、人们的生活习惯等。
3. 设计一些与四季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气温变化等。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四季变化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四)、课堂小结与评价
1. 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探究方法的重要性。
2.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自己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四季相关的有趣问题或未解之谜,激发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究的热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和评价,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收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挥自己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五)、课后作业与延伸
1. 布置一些与四季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绘制四季图谱、总结四季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等。
2. 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收集一些与四季相关的有趣资料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3. 推荐一些与自然科学相关的读物或网站,鼓励学生继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和延伸活动,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四季变化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四季变化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探究方式和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四季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七、板书设计:
春夏秋冬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春季: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昼渐长、夜渐短;
夏季:气温达到最高、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昼渐短、夜渐长;
冬季:气温达到最低、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