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11课 渐 把一只青蛙扔到热水锅里,它马上就会跳出来;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到凉水锅里,慢慢将水烧热,它就不会想要往外跳,等到青蛙再想往外跳时,已经无能为力了。一个实验有时候我们就是这只青蛙 丰子恺(1898-1975),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
早年曾受业于李叔同(著名的“弘一法师”) ,后游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回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1924年开始发表漫画。
丰先生博学多能,在漫画、散文、美术、音乐理论、翻译、书法及艺术教育等诸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有《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等众多作品行世。 中国漫画的开拓者。
被誉为「随笔大师」。丰子恺的一生6岁时,父亲丰金黄收他在座下读私塾。
9岁时,父亲逝世。
12岁的时候,塾师让他描绘孔子像,小画家的名声也就在全镇传开了。
17岁时,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李叔同(弘一法师)担任他的国画教师。
早年受老师李叔同(弘一大师)的影响,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举止皆以佛门子弟自居。1921年东渡日本,曾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习油画。在日本时多方学习绘画、音乐,进修日文、英文和俄文。其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画风影响较深。
1925年《文学周报》恰好要用插图,主编郑振铎向丰子恺索画。其后,他的画就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1936年10月,作家巴金、林语堂、鲁迅、丰子恺等共21人,又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从1925年到1937年抗战开始,丰子恺的画集、随笔、艺术理论和翻译作品甚多。这一启蒙工作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对「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69岁时,文化大革命,那时他住在上海。大字报,逼供信,抄家,关「牛棚」,紧缩住房,下乡劳动,写不尽的检讨交代,批斗,挂牌,游街,克扣工资。
1974年四人帮借批大儒为名,炮制所谓「黑画展」, 丰子恺自然也不能幸免。 丰子恺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且受佛教思想影响,带有玄思色彩,代表作有《渐》《春》《秋》等。
一类是描写儿童情趣的,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儿童本位思想和赤子之心。如《给我的孩子们》《作父亲》。
一类是写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的世态炎凉的,如 《车厢社会》。
写作风格他的随笔持有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他崇尚简陋生活的工农,崇尚天真纯洁的儿童,他憧憬“天下如一家,人们如亲族,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那时陌路就变成家庭”的大同社会。
《护生画集》缘于佛教的大慈悲心,也出于对良师李叔同的敬重。豐子愷的漫畫作品<==丰子恺的书法==>画人间 画儿童爸爸不在的时候画诗词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1)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2)人之能堪受境遇的衰变,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大自然也遵循这个原则。
(3)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
(4)“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古不变。
(5)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6)“渐”的本质是“时间”。
(7)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关 键 句一、“渐”的现象:(1~3)写“渐”的外在表现。
二、“渐”的作用:(4~5)写“渐”的作用。
三、“渐”的本质:(6)指出“渐”的问题其实是时间问题。四、写作意图提醒人们不要为“渐”所迷惑,不要为造物主所欺骗……
(思路:是什么——怎么办)文章写作思路 作者的意思是,把寿命定得太长,人们往往就会被“渐”所迷,以为时间不变,就不去珍惜时间、把握时间;如果把寿命定得短的话,人们就会知道时间稍纵即逝,知道生之有限,就会好好地利用拥有的一分一秒的时间。这样就可少些争斗,多些谦让、和平。“大人生”“大人格”
他们能不为“渐”所迷
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懂得人生短暂,不为名利欲望耗费有限的光阴。
——心胸广阔,超然豁达,追求人生真谛,追求友爱和谐,追求心灵自由。 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丰子恺的《渐》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时间的隐秘性和欺骗性,告诫世人要用大时间观去面对世界,学会宏观地把握人生,以明达、宽容之心待人接物,呼吁时代的谦让与和平。 文章主旨内容和写作意图小结 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感悟智慧,也用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与表达智慧。
他的散文就像他的画一样,都是些日常生活的琐细景象,却平易、平实、平淡而有味。 精妙之处: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朱光潜《谈美》 阿尔卑斯山谷有一条大汽车路,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体现出中国文化中那种虚静的时空观,一壶茶与已散去了的友朋,圈起的芦帘和屋外的月色,有着“对时间的某种顿时的神秘领悟,即所谓 ‘永恒的瞬刻’或‘瞬刻即可永恒’这一直觉感受”。 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十五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周七天读31,500字,一个月是126,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1,512,000字。而书籍的篇幅从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来大约75,000字。
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二十本书。每天读15分钟 威廉·奥斯罗爵士是当代最伟大的内科医生之一。
他把每天睡觉前十五分钟用来读书。他一旦规定这么做,在整个一生中就再不破例。有证据说明,在一段时间之后,他如果不读上十五分钟书就简直无法入睡。 从童年起,他(二战时的一个士兵)就养成了在衣袋中装本小书的习惯,每逢空闲时就拿出来阅读。他发现在等待的时候,有本书特别有用,使人心情轻松。我们大家每天都要等吃饭,等坐车,等看病,等理发,等电话,等约会,等待演出开始,或是等待别的什么事情发生。在这些时间里,他找到了每天阅读用的十五分钟,甚至不止十五分钟,从而获得了一年的二十本书,一生中的一千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