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2课《鱼书》课件(粤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第12课《鱼书》课件(粤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6 08: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12课 鱼书何为鱼书? “鱼书”,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代人将机密信件或情报用油纸封好塞入鱼腹中加以伪装后秘密传递。后经历代演绎,信使将密件塞入木制鱼状桶内,故称鱼书桶。相当于今天的信封。
书信名称种种 笺、素、翰
笺是小幅而华贵的纸张,素是白色生绢,古人多有在笺、素上写书信的;翰是鸟羽,古以羽毛为笔。所以,笺、素、翰常被借指为书信。后来书写材料有了发展变化,人们仍喜欢用雅笺、素书、华翰等词,作为书信的美称。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
《汉书》记载苏武的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鸾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
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作 者 简 介 柯灵: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著有《望春草》、《暖流》、《柯灵散文选》等。
柯灵先生善于捕捉散文的灵感、锤炼语言,因此其文章,美如画,意似诗,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
重点字词:
更(gèng)易 无垢(gòu)
咫(zhǐ)尺 漂泊(bó)
融洽无间(jiàn) 隽(jùn)品
恶札(zhá) 信笺(jiān)
翘(qiáo)首云天 一枝之栖(qī)
?
?初读课文要求:
自主阅读,感受全文,分析作者对书信的态度和看法,喜爱、怀念书信的原因,并将相关语句和自己喜欢的词句画上记号,做好旁批。概括文意促进友谊的形成
表达离愁别绪
人们之间心灵的沟通书信是人们表达感情的桥梁。 书信能给人们带来乐趣。书信的作用 独特的经历:因为志趣不同,与朋友分道扬镳
无名歌手的曲折际遇
匿名信中的辱骂保存了一些生命的痕迹
蕴藏着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品读课文敦厚善良、热情的帮助、真挚、好朋友:关系很好
思想信仰、分歧、隔阂、志趣不同:友情元素
永远不能忘怀、抱憾、无可奈何:对崇高友谊的向往与追求1.作者和他朋友的关系如何?对他们两人的分道扬镳你是怎么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品读课文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上文朋友间的奇缘异遇,引出下文对这个表面看似巧合的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思考,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存境遇的思考。2.你怎样理解“这确是一种巧合,在背后穿线的是生活问题”这句话?品读课文“但是这种恶札,却只能算是例外。不过世乱如麻,人情鬼蜮,例外的事着实不少。”
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将个人的特殊遭遇和当时的社会联系起来,
对用书信卖国求荣等社会病态进行批判,这样写使得作者的思想内容更深刻,这就是“平凡之中见新意”的写法。3.作者是如何让我们认识到那个世界的不合理和社会的病态的?本文语言特点1.善于化用古诗词
2.文白相间、古朴典雅、言简意赅
3.富有诗蕴、含蓄深刻探究质疑1 鱼书雁足正在悄悄远离我们的生活,那种企盼来信的焦苦,那种接读来信的喜悦,那种深夜写信的温馨,都在悄悄远离我们的心头。难道未来的天空将会只有电波的传递而消失鸿雁的往来?对此,你怎么看呢?不老的书信,不变的情怀 书信有时空差距,情感交流更具体细腻。等待收信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
书信是最能保持历史原汁原味的文字资料,书信有鲜活记忆,延伸过去的时光。
书信是民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的综合载体。 探究质疑2 实际生活,觉得很平凡,没新意;自己想象来写,又觉得不真,很虚假。这是绝大部分同学写作中遇到的难题。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所学文章探讨:作家是如何做到“平凡之中见新意”的?读了他们的文章后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开掘出关于社会、人生、文化方面的思考,揭示出或深刻、或独特的意义。“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启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