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综合复习题:第13章 内能 (辽宁地区适用)(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综合复习题:第13章 内能 (辽宁地区适用)(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04 20: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章 内能
一、单选题
1.(2023上·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 B.烧水时,白气升腾
C.花开时,香气扑鼻 D.下雪时,雪花飘飘
2.(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沈阳市实验学校校考期末)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内能越大,它含有的热量越多 D.热量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
3.(2022上·山西大同·九年级大同一中校考期中)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
4.(2022上·江苏盐城·九年级校联考期中)冬日手冷时可用其他物体来捂手,这个物体必须和手有不同的(  )
A.热量 B.温度 C.质量 D.内能
5.(2022上·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双手互相摩擦取暖
B.太阳照射沙子,沙子变热
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D.果汁里放入冰块,饮用时感觉很凉爽
二、多选题
6.(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比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三、填空题
7.(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甲、乙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其中一杯装有常温下的水,另一杯装有70℃的热水,同时向两只杯子中分别滴入一滴黑色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现象可以判断 杯装的是热水,甲、乙现象不同说明 。
8.(2022上·辽宁沈阳·九年级沈阳市实验学校校考期末)用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装在 (选填“上”或“下”)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9.(2022上·辽宁鞍山·九年级统考期中)在常态化抗击疫情过程中,每天学生放学后,后勤老师都向教室内喷洒消毒液,进行杀菌消毒。过一会儿,走廊里的人就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是 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 。
10.(2022·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在疫情防控中,我国启动了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关爱。小刚在接种疫苗过程中,能闻到医护人员擦拭在他手臂上酒精的气味,这是 现象;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11.(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校考期末)如图所示是四个热学实验。请在下面的空格处用字母表示相关实验:
A. 表面干净的两铅块压紧后可吊起重物
B. 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冲起软木塞
C. 抽掉中间玻璃板后,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
D. 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
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说明分子之间有作用力的是 ;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填字母)
12.(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技法─刮痧,当刮痧板在身体上刮动时,身体会感觉到热,这是通过 方式增加身体的内能;刮痧时要在皮肤上涂一些药油,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物渗入人体的速度 (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 有关。
13.(2023上·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末)寒冷的冬天,两手互相搓一搓,手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把手放在暖气边烤一烤,手的温度也会升高,这是通过 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
14.(2022·福建·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15.(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冬天人们常用如图所示的暖手宝取暖,该暖手宝在加热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 能;为了使其能够放出更多的热量,内部的液体应具备的特点是比热容 (选填“较大”或“较小”);暖手时感觉格外温暖,是因为手 (选填“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16.(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物体的温度升高了5℃,则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 ℃。
17.(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沈阳市杏坛中学校考期末)在烧杯中装入500g、温度为20℃的水,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水温上升到50℃,水的内能增加了 J;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c水=4.2×103J/(kg·℃)]。
18.(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生物“冰”是一种冰块的升级替代产品,主要成分为高分子聚合物和吸水树脂,可用于长距离冷藏运输,使物品保持其低温状态。生物“冰”的“保温”效果更好,是因为其比热容和冰相比更 。生物“冰”还可用于高烧降温退热,消炎止痛,冷敷美容,这些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四、实验题
19.(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校考期末)如图甲所示,小刚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初温均为20℃的a、b两种质量相同的液体加热,图乙为a、b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

(1)当加热到t1时刻,a液体吸收的热量 b液体吸收的热量;
(2)若a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 ℃),则b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 ;
(3)自制一个暖水袋,在a、b两种液体中选一种液体作为注入暖水袋中的供暖物质,则应选 液体。
20.(2023上·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小虎在实验室完成“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选取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均完全相同。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为了完成该实验,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增加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停表;实验操作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和 ;
(2)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 来反映(选填“温度计示数变化多少”或“加热时间长短”);
(3)为了比较甲、乙液体的吸热本领,小虎提出两种比较方案:
①让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长短
②让两者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多少
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选填“①”、“②”或“①和②”),但要提示小虎,实验要在两种液体都不发生 现象的前提下进行。
21.(2023上·辽宁大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
(2)选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
(3)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两种液体相比较,升温比较快的是 ,进一步分析可知 的吸热能力更强;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
水的温度t1/℃ 25 26 27 28 29 30 31 ……
煤油的温度t2/℃ 25 27 29 31 33 35 37 ……
(4)若另一位同学用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更容易控制 相同。
22.(2022上·辽宁·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
(1)设计实验方案时,这位同学认为以下都是需要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D.盛水和沙子的容器相同
(2)在此实验中,用 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表:
物质 质量/g 升温10℃ 所需时间/s 升温20℃ 所需时间/s 升温30℃ 所需时间/s
沙子 30 64 89 124
水 30 96 163 22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要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下列事实能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A.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B.用盐水腌制鸡蛋,鸡蛋变咸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
(5)这位同学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答出一个即可)。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扫地时,尘土飞扬是灰尘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烧水时,白气升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花开时,香气扑鼻,是芳香分子在空气中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C符合题意;
D.下雪时,雪花飘飘,是雪花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A.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变快,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
B.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如晶体熔化过程,要继续吸热,则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错误;
D.热量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高,故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故B错误;
C.内能的大小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
D.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物体,而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手冷时可用其他物体来捂手,由此可知,需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手暖和起来,而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并且存在温度差。因此这个物体必须和手有不同的温度,并且温度比手的温度要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A.双手互相摩擦取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涉及了能量的转化,故是做功改变内能,故A符合题意;
B.太阳照射沙子,沙子变热,沙子吸收了热量,是热传递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发生了热量的转移,是热传递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饮料将热量传递给冰,故是热量的转移,是热传递改变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BD
【详解】A.已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相同热源加热说明相同时间提供的热量相等,由图像可以看出,在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热量相同时,甲液体的温度变化更大,由可知,甲液体比热容较小,故A正确;
B.由图像知,初温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变化量大于乙液体,即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比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故B正确;
C.由题可知,同一热源分别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甲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错误;
D.由图像可以看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乙需要的时间较长,也就是乙吸收的热量多,故D正确。
故选ABD。
7. 乙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详解】[1][2]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同时将两滴黑墨水同时滴入温度不同的热水和冷水中,看到盛有热水的杯中先整杯水都变成黑色,就是由于温度高的热水分子运动的剧烈造成的,所以乙杯装的是热水。
8. 下 避免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详解】[1][2]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重力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下方。
9. 扩散 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1][2]走廊里的人就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是消毒液气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0. 扩散 斥力
【详解】[1]用酒精消毒时,小刚能闻到医护人员擦拭在他手臂上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空气之中,这属于扩散现象。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被压缩,这个现象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11. D A C
【详解】A.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挤压在一起,可吊起一定质量的物体,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加热使水沸腾,水的内能增加,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水蒸气冲起软木塞,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水蒸气的内能减少,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C.下面的瓶子中装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抽开中间的玻璃板,两种气体混在一起,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绳子摩擦使铜管内乙醚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说明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大内能。
[1]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D 。
[2]说明分子之间有作用力的是A。
[3]说明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C。
12. 做功 加快 温度
【详解】[1]当刮痧板在身体上刮动时,刮痧板与身体摩擦做功,通过做功方式增加内能,身体会感觉到热。
[2][3]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物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所以渗入人体的速度加快,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13. 做功 热传递
【详解】[1]两手互相搓一搓,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
[2]把手放在暖气边烤一烤,手从火焰处吸热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手的内能。
14. 做功 增大
【详解】[1]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2]推杆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5. 内 较大 吸收
【详解】[1]暖手宝在加热过程中消耗电能,使液体温度升高,该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2]比热容比较大的液体,相同质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因此内部的液体应具备比热容较大的特点。
[3]暖手时感觉格外温暖,是因为手通过热传递吸收了热量。
16.10
【详解】由可得,当吸收热量相同时
甲物体的温度升高了5℃,故
17. 2.4×104 小于
【详解】[1]水的质量
m水=500g=0.5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4.2×103J/(kg ℃)×0.5kg×(50℃-20℃)=6.3×104J
[2]由于支架、烧杯等都吸收热量,还有部分热量要散失到空气里,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小于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18. 大 热传递
【详解】[1]据Q吸=cm(t-t0)知,在质量和温度变化相同时,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更多,而生物“冰”的保温效果比冰的好,是因为它的比热容比冰的大。
[2]生物“冰”用于高烧降温、冷敷美容,是通过热传递将热量带走,从而改变物体的内能。
19. 等于 3.15×103 b
【详解】(1)[1]由“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2)[2]假设t1时刻,a、b液体吸收的热量均为Q,则有
因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则caΔta=cbΔtb。由图像可知
Δta︰Δtb=6︰4=3︰2
则a、b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ca︰cb=2︰3
已知a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 ℃)代入可得,b液体的比热容为
cb=3.15×103J/(kg ℃)
(3)[3]我们在选择液体作为供热物质时,应选择比热容大的液体。这是因为,在质量、初温相同的情况下,将液体加热至人体能安全接收的温度,比热容大的液体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在放热时也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故选b液体。
20. 加热器 加热时间长短 ①和② 沸腾
【详解】(1)[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和加热器,否则会造成测量误差较大。
(2)[2]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释放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被加热物体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故可以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3]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或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为了比较甲、乙液体的吸热本领,小虎提出两种比较方案:可行的方案是①和②。
[4]因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故实验要在两种液体都不发生沸腾现象的前提下进行。
【点睛】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21. 质量 吸收热量相同 煤油 水 相同时间吸热
【详解】(1)[1]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方法: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或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由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2)[2]根据转换法,选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
(3)[3][4]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升温比较快的是煤油,升温慢的是水,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4)[5]若另一位同学用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即同一热源同时对水和煤油加热,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更容易控制相同时间吸热相同。
22. B 加热时间 大于 D 使试管中的水和沙子受热均匀
【详解】(1)[1]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是为了控制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是很有必要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若用酒精灯加热,不需要控制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只需控制使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相同即可,故B符合题意;
C.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为了使液体吸热相同,所以盛放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相同热量加热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相同,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不同,吸收的热量也不同,根据转换法可知,用加热时间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3]据表格数据知,在加热条件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水所用的时间多,说明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4]A.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这是由于水蒸发吸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这是因为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长期堆放煤的水泥地面变成黑色,这也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相比较,在相同的受冷和受热的情况下,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的吸热能力大),水温度变化慢,而干泥土温度变化快,故沿海地区昼夜温差会比内陆地区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5]由图乙所示实验可知,实验用同一烧杯用“水浴法”对水与沙子同时加热,该方案避免两次加热,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受热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