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4课《“布衣总统”孙中山》课件(粤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第4课《“布衣总统”孙中山》课件(粤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6 13:1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陈 廷 一“布衣总统”孙中山  
   当代传记文学作家,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氏家族全书》(上下卷)、《民国岳父》、《青年孙中山》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
关于作者关于作者  陈廷一先生在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文学的扛鼎作家。
  传记文学领域有“南叶北陈”之说,南有作家叶永烈,北有作家陈廷一。
  叶永烈——“四人帮”传
  陈廷一——《宋氏三姐妹》
  “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关于孙中山   孙中山( 1866 ~ 1925 ),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
   翠亨村外景1、 1905 年 8 月, 孙 中 山 在 日 本 东 京 创 建 同 盟 会
2、1911 年 4 月 27 日 的 广 州 黄 花 岗 之 役, 在 全 国 引 起 了 巨 大 震 动。
3、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武 昌 起 义 爆 发, 1912 年 1 月 1 日, 推 举 为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大 总 统。
4 、 1912 年 2 月 13 日 辞 去 临 时 大 总 统 职, 让 位 于 袁 世 凯。
5、1913 年 3 月, 袁 世 凯 刺 杀 宋 教 仁, 孙 中 山 主 张 武 力 讨 袁; 7 月 发 动 二 次 革 命
6、 1917 年 7 月, 因 段 祺 瑞 解 散 国 会 和 废 弃 《临 时 约 法》, 孙 中 山 联 合 西 南 军 阀 在 广 州 建 立 军 政 府, 进 行 护 法 战 争。
7、 1921 年 5 月, 在 广 州 就 任 非 常 国 会 推 举 的 非 常 大 总 统, 准 备 北 伐
8、 1924 年 10 月,孙 中 山 北 上 共 商 国 是。1925 年 3 月 12 日, 在 北 京 逝 世。关于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卓著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以民众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思想以及他领导的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政治历史和中国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极其巨大深远的影响。走进课文
          
   文题“布衣总统”,一个是“布衣”,一个是“总统”,这两者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呢?孙中山“布衣总统”的称呼由何而来? 
与张之洞的交往
   张之洞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退回。   孙中山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候——回敬。 思考: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
 
张之洞为什么转变态度,接见孙中山?
不卑不亢的高尚道德品质1、孙中山不同凡响,早怀大志,年少多才
2、孙中山有很深的文学造诣
3、张之洞爱才、重才。
   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布衣”色彩?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住
 房间:不大
住   摆设:数目少,简单  简朴
   外面:客厅兼饭厅衣   衣着朴素:改学生装(“中山装”) 

外表整洁中山装食
正: 孙中山 —— 俭
食 俭约
唐绍仪
反: —— 奢
伍廷芳思考1:
“为避免惊扰群众,他总是悄悄出巡。”中的“总是”, “总统早已回府”中的“早”有何作用?
(现在的干部动不动就警车开道)
突出了孙中山一贯行事低调,不事张扬,关心群众,体贴民情的优秀品质行 着普通制服
行 制止巡官 不事张扬,关心群众
绕道回府布衣住衣食行小结: 本文主要记取了孙中山先生与张之洞的交往故事以及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的衣、食、住、行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地突出了孙中山先生作为世纪伟人所具有的非凡品质和精神:早年便怀有大志,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又甘于淡泊,关心群众,并由此辐射出永不褪色的个人魅力。1、本文只描写孙中山的日常生活小细节,是否太小气? 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可读性较强。这些日常生活所显示出的孙中山个性又与他的政治理念和人生理想方向相一致,从而有力地凸现了传主的基本思想特征。
写作技巧:1、总分加平行的结构
2、浅显易懂的语言
3、以小见大的手法思考2:
1、讨论:中国人的官本位意识很强,现在的腐败也严重,为什么孙中山却能做到这样的高洁呢?
2:世界上有哪些人像孙中山一样?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孙中山这样?毛泽东都具备他的这些优点吗? 1、尽管大陆不称孙中山为国父, 但他在两岸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在他的努力下, 中国摆脱了帝制, 建立了主权在民的国家。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 但他始终有自知之明没有僣越国父的称号
2、孙中山看不到北伐的成功, 也看不到北伐军一占领上海, 国共就打了起来。 如果他可以长命一点, 以他德高望众的地位或许可以压住两党的激进派, 避免武力冲突, 从而避免接下来延绵不止的战祸。

《联合早报》
资料 请你也像孙中山一样回复一条下 联 (显少年志气) :
?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1、知千年史,怀九霄志,英雄自古出少年!2、居一间庐,明三国势,卧龙恰能定乾坤!传记选读建议:名作家、博学的学者写的
名人的
外国学者(或无偏见的学者)写的
高中生应多看“评传”(见识非凡,可快速提升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