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华罗庚顾迈南
顾迈南,新华社女记者,是科技新闻工作者,也是科普作家。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
如:
《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路》
《华罗庚传》
《丁肇中:故国情深》
《李政道》等作者简介华罗庚
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贫苦家庭,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华罗庚简介
《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1936—1937)
《堆垒素数论》(手稿)(1941)
《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1957)
《堆垒素数论》中文版(1953)
《数论导引》(1957)
《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1963)
《优选平话》、《统筹法平话》
(1958后)
华罗庚的论著华罗庚署( )名 苏家驹( )
扉( )页 勤能补拙( )
怠( )慢 吴筱( )元
一拐一瘸( ) 怜悯( )
停滞( ) 蜚( )声
金瓯( ) 鹯( )
追溯( ) 商榷( ) 置若罔( )闻 出类拔萃( )
1、正字音: 整体感知shǔjūfēizhuōdàixiǎoquémǐnzhìfēiōuzhānsùqùewǎngcuì认真记哦!2、释词义: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
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古稀之年: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诗:“人生七十
古来稀。” 认真记哦!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 样。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 才能等)
惨淡经营:惨淡,原指下笔之前,极力构思,后多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认真记哦!1930年
1932年秋
由英国留学回国
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1950年2月出版60万字的《数论导引》1958年以后3、练习华罗庚生平故事概略:以“出名”为开始倒叙避免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文:“伯乐识马”
出生 文章用了三个小标题来概述华罗庚的一生,这三个小标题有什么好处?1、突出华罗庚一生学习研究的主要事件。2、遵循了时间顺序。3、很好地统领了所辖部分的内容。一目了然
纲举目张
1、“物不知其数”算题数学才能初露端倪2、“罗呆子”的绰号痴迷数学、艰苦自学3、可怕的伤寒症生命的抉择,
令人感慨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研究数学论得出华氏定理清华大学四年:助理员助教教授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西南联大七年:堆垒数数论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1、致力于数学研究。(中国成立,回国任教,放弃优裕生活,
爱国之情尽显)2、致力于教育事业(发现和扶持年轻学者,学术严谨
(如:王元、陈景润))3、致力于数学的实际运用(从理论到运用,常思常新)
4、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松”:松动、松懈,放弃长期的努力;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空”“松”是古稀之年的华罗庚用比喻来告诫自己。“实”是华罗庚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生涯最深的体会和经验总结。说一说 如果在我们教室挂一句华罗庚的名言,你将从这些诗句中推荐出哪一句呢?并说一说你喜欢这一句的理由。
这首诗强调了人生要埋头苦干的思想,
他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
能够弥补先天的智力不足。
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华罗庚对国土受侵、
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的愤恨,体现了他
爱国精神。文中诗歌解读P31:“神奇妙算古名词……”
P33:“寄旅昆明日……”这首诗极好地表现了华罗庚深入生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高尚情操。
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光荣加入共产党的喜悦心情。几次申请,未被批准,年近古稀才得批准,固然开心。也可见对党的耿耿忠心。P37:“破阵子·奉答邓大姐……”P36:“向在城市里……”
5、华罗庚的人生道路,表现了华罗庚哪些方面的品质?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条件:A.热爱祖国和人民。B.立志献身科学事业。C.脚踏实地,埋头苦干。D.勇于创新。E.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品质: (1)逆境中奋斗的精神。(2)自学成才的模范作用。(3)爱国精神。(4)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用人方法。(5)务实的工作态度。
1、以时间为线索传主的生命历程
完整的华罗庚形象脉络清晰
材料多而不乱2、嵌入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科学家的传记显出
古朴文雅的风格3、有意识地讲述小故事增加文章的活泼度
更具可读性写作特点 本文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有什么区别?1、组织材料上: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则是通过描述孙中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的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 2、语言上:本文作者作为科普作家,使得全文语言平实、叙述精确,使用了大量的阿拉伯数字;而《“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作为传记作家,其行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讨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