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3.1 波的形成
第三章 机械波
人教版(2019)选修 第一册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波是振动的传播,知道波在传播振动形式的同时也传播能量和信息。
2、能对波动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认识波的形成过程。
3、能区别横波和纵波,知道什么是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4、知道机械波的概念和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学习目标
振动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
随风飘扬的红旗
水面泛起的涟漪
运动员手中飞舞的彩带
振动在红旗上的传播
振动在彩带上的传播
振动在水中的传播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机械波
导入新课
实例
⑴波源(又称振源)
⑵介质(如:空气、水、绳等)
1.形成条件
总结:形成条件
一、波的形成
绳波
实例:
思考:绳子上的各点怎样运动?是否随着波向绳的另一端移动(随波迁移)?
上下振动,没有向前移动
2.波的形成分析
演示:观察绳波的产生和传播
设想:把绳分成很多小段
每一个小段可以看做一个质点
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⑴建立模型
⑵绳波形成
②各质点做什么运动?
③各质点的起振方向相同吗
④各质点振幅相等吗
⑤各质点振动周期和频率都相等吗?与波源的周期频率有关系吗?
⑥各质点振动有先后顺序吗?
不随波迁移,只是上下振动
以刚开始静止的位置(平衡位置)为中心做机械振动。
起振方向相同,都是先向上振动
振幅相等
各质点做的是受迫振动。周期与频率都相等,且都等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
在空间上由近及远依次振动,在时间上由近及远依次振动。
①各质点随波迁移吗?
思考
总结:质点运动特点
●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随波迁移;
●离振源近的质点先起振,先振动的质点带动后振动的质点;
●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振源起振方向相同;
●各质点的起振周期、频率与振源振动周期、频率相同。
模拟:横波的形成
⑴定义:
⑵特征:
⑶介质:
波峰
波峰
波谷
振动方向
波的传播方向
观察:绳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有什么关系?
1.横波
二、横波与纵波
凸凹相间,具有交替出现的波峰和波谷。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波。
仅在固体中传播
2.纵波
演示:观察弹簧形成的波
问题:●弹簧形成的波有什么特征?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有什么关系?
密部
密部
疏部
疏部
波的传播方向
质点振动方向
模拟:纵波的形成(几何画板)
⑶介质:
⑵特征:
实例:声波
振动的音叉,它的叉股向一侧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叉股向另一侧振动时,又使这部分空气变得稀疏。这种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就形成声波,它为纵波。
⑴定义:
总结:纵波
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疏密相间,具有交替出现的密部和疏部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波
机械波 定义
形成条件
传递特点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波源
介质
传递能量
传递信息
传播“振动”
1.阅读课本,总结并填写下表:
三、机械波(含小结)
2.比较波动、振动的联系与区别,总结并填写下表:
波动 振动
联系 因果关系 频率关系 区别 研究对象
力的来源
运动性质
振动是波动的原因,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结果;有波动一定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
波动的频率与振动的频率相同
介质中参与波动的大量质点
单个质点
质点中各质点间的弹力
质点所受到的回复力
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
质点做变加速运动
1.如图,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 时,1到达最上方,5开始向上运动。问:
(1)t= 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向)如何?
(2)t= 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课堂评价
1
2
4
19
15
7
3
5
6
8
9
10
11
13
12
14
16
17
18
20
2.振源A带动细绳上各点上下做简谐运动,t=0时刻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规定绳上质点向上运动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则P点的振动图象是 (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