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历史长河中,日本曾学习中国推动社会进步。日本也和中国一样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但是确通过改革化解了危机,还走上了对外扩展的道路。中日两国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日本要正视历史,明确国际法责任,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舞台。中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需要。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革命
改革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3BB9699A615072F33A2D7F2042825409E74418739478CCFE042368A9978AAA8C0D69BECA006E016AFCFD402FEC3B700C5AEC73BEFFE372DE
第四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掌握了实权。
德川家康
德川氏家徽
三叶葵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天皇被架空,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幕府将军说了算,这个阶段就叫做幕府时代。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265年的统治。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幕府的形式实现的。
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德川幕府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名义首脑,无实权
掌握实权
藩主,占全国2/3的土地,全国各地260多个,在藩内是全权统治者。
将军、大名的家臣,有佩刀称姓特权。
中下级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士
农
工
商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幕藩体制
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商人都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
幕府建立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众矢之的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材料一: 在德川幕府将军统治时期,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七成作为贡租上缴,禁止农民自由离开土地、对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者征收收入七成杂税...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不下一千多次;中下级武士自身经济状况日趋恶化,对幕府统治不满;商人和新兴的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要反对幕府统治...幕府统治已危机重重...
——张同文编译美国莱特尔《日本记》
材料二: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幕府禁令
阅读材料,说说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出现什么问题?
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
①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严重。
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佩里
不开国就开火!
《日美亲善条约》
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来,由于其船体为黑色,又不断喷出漆黑的浓烟,发出轰鸣,所以日本人称作“黑船事件”。
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
社会危机
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冲击…
许多手工工场倒闭
黄金外流,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民族危机
内忧外患
下级武士生活困窘,为维持生计,从事农、工、商业,强烈希望社会改革,以求生机。
《日美亲善条约》
《日荷亲善条约》
《日俄亲善条约》
《日英亲善条约》
《日法亲善条约》
②直接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加重,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不思国患,不顾国辱,不奉天敕,将军之罪天地不容,神人皆愤。
——吉田松阴
倒幕运动
3.倒幕运动:
(1)时间:
1868年
中下级武士(倒幕派)
武力或者暴力方式
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统治,睦仁天皇亲政,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推翻幕府统治
(2)主力:
(3)目的:
(4)方式:
(5)经过:
发动“王政复古”政变;粉碎幕府的武力反扑。
(6)结果:
睦仁天皇
德川庆喜
幕府最后统治者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
为明治维新推行扫除了障碍,确立了明治政府的统治。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①.内忧: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严重。
②.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③.前提条件:
倒幕运动结束了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政府的统治,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
1.日本明治维新背景:
1868年,睦仁天皇率领公卿大臣向“天地神祇”宣誓,颁布了新任统治集团对于日本未来国运走向的“五条御誓文”: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各遂其志,使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方式: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民主
团结
进取
改革
开放
《五条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纲领。
导火线:
黑船事件
2.时间:
1868年
3.领导人:
4.目的:
明治天皇
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
仓岩使节团出访欧美
木户孝允
山口尚芳
岩仓具视
伊藤博文
大久保利通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木户孝允
山口尚芳
岩仓具视
伊藤博文
大久保利通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 出访团对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表现是始惊,次醉,终狂。
“不应犹豫等待邻国之开明而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方文明之国共进退”。 ——1885年《脱亚论》
脱亚入欧
细看书本P15-16,划记改革的主要措施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大名的世袭领地
1871年7月,明治天皇宣布“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府、县知事由中央任命,完全取消大名世袭土地的权利。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补充:日本的天皇制度
1889年民治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天皇制度,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天皇神权不可侵犯,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一切大权。
1946年日本颁布新宪法,规定天皇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际统治权。
后演变成军国主义天皇制度
5、内容
影响:消除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统一的市场。
增强军事实力,实现军队近代化,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1878年颁布的“军人训诫”中,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1873年7月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地价的3% ,不因年景的丰歉而有所增减。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将财政权收归中央,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3、经济上:地税改革
殖产兴业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移植西方的样板企业,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经济。
3、经济上:“殖产兴业”为口号, 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性质
4.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东京的化妆舞会
东京银座的路灯
穿西服的日本男子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普及率
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
培养资本主义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影响最深远】
国家教育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8%;
地方教育经费占地方总预算的25%;
国家教育经费其中50%都用于义务教育;
最具可持续发展和远见的措施: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国家富强之途……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伊藤博文
在日俄战争后,日本天皇很得意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打败俄国的不是日本军队,而是日本的小学教师。
废藩置县
文明开化
地税改革
殖产兴业
加强中央集权
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府收取货币地税
人才
统一市场
资金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明治政府的建国三大政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
5.明治维新的内容:
具体内容 作用
政治 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有利于改革的推行,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统一的市场。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增强军事实力
经济 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增加政府收入,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劳动力)
社会生活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培养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最能说明改革的性质
对社会进步
影响最深远
达·伽马首次印度之旅
三、明治维新的影响
①积极: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明治维新前,日本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德川幕府为了维护和巩固其领主政权,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实行等级森严的制度,压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成为一个落后的国家,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1868年的明治维新不仅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世界近代历史上一件大事。在亚洲历史上,日本是唯一成功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摆脱了殖民地命运,维护了民族独立,并迅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一个帝国主义的国家。
——丘少伟《从日本明治维新看历史发展的动力》
影响
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有人说,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材料一: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道精神并没有因武士阶级衰落随之消亡。掌握维新政府实权的是与资产阶级结盟的、具有好战性的中下层武士军阀势力,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这些都成为滋生日本军国主义好战性的温床,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给亚洲尤其是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进步性
局限性
消极影响:1.保留了大量旧制度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材料二:半个世纪中,日本军国主义就发动和参加了大小无数次战争,其中主要有:发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参加1900年八国联军镇压中国义和团的战争;发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参加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37年挑起“七七”事变,发动长达八年之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入东南亚国家。
—万峰《论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特征》
消极影响:2.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启示:改革要立足国情,抓住历史机遇,紧跟时代潮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项 目
名 称
时 间
主持者
学习国
作 用
第一次
第二次
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
646年
1868年
孝德天皇
明治天皇
隋唐
欧美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
合作探究: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
扩大
巩固
美国内战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19世纪
60年代
17世纪
18世纪
工业革命
合作探究:各国进入资本主义的途径和时间
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方式:革命/改革
【合作探究】俄国、美国和日本的改革之路,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何借鉴之处?
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的培养;
树立忧患意识,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永久和平
共同繁荣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积极向先进国家学习,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
课堂小结
内忧
外患
幕府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西方列强入侵
阶级矛盾加剧
幕府统治危机
明治维新
民族矛盾加剧
倒幕运动
推翻幕府统治
前提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国富兵强,摆脱民族危机,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行列
对外扩张,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相同点 时代 背景 性质 影响 不同点 背景
核心 内容
都发生在19世纪中期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碍而被迫进行的改革。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都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
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面临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废除农奴制
发展资本主义
拓展提升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相同点 背景 性质 影响 不同点 领导力量 结果 原因 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倒幕派掌握了实权,得到人民拥护,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
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失败,民族危机依然严重
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后,手中握有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也无兵权和财权。
拓展提升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课堂巩固
1.日本明治维新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改变了闭关锁国政策 B.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加强了日本的中央集权 D.使国家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2.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允许土地买卖
C.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D.提倡“文明开化”
C
B
课堂巩固
3.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最具有远见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大力发展教育
4.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推行“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这体现的改革政策是( )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