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4 21: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了解曹操势力的壮大;了解官渡之战的基本情况。
通过史料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能够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道两次战役曹操弱而胜、强而败的原因,领悟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感受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毕竟是文学作品。而在历史上,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是怎样的呢?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又是如何崛起,进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呢?
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节选曹操《蒿里行》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后期面临怎样的政治状况
一、官渡之战
农民起义不断、军阀割据混战
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凋敝
1、背景
一、官渡之战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据黄河以北一带,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群雄崛起的北方,弱小的曹操为什么能够迅速壮大
材料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2: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材料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星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1) “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3)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2)重视人才。
一、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
曹操势力壮大之后,身处北方的他下一步棋会是什么?
吞并袁绍,统一北方
袁绍和曹操
当时袁绍拥兵10万,战马万匹,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你是曹操,你打算怎样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一、官渡之战
2、交战双方:
但是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战术
结果
特点
影响
袁绍和曹操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火烧乌巢
曹操胜利,袁绍战败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公元200年
一、官渡之战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官渡(今河南)
以少胜多
曹操为何能大败袁绍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一、官渡之战
相关史事
当时袁绍拥兵10万,战马万匹,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两军在官渡相持时,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告之袁军粮草辎重屯于乌巢。曹操便率精兵偷袭乌巢,烧掉袁军粮草,进而大破袁军。最后袁绍只带800 名残兵逃过黄河。
曹操为何能大败袁绍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谋略得当;重视经济(开荒屯田,发展生产);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袁绍:袁绍骄傲轻敌;不听取正确意见。
一、官渡之战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一、官渡之战
写下《龟虽寿》的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还有着怎样的壮心?
一统天下
一、官渡之战
刘备(161—223),字玄德。刘备是汉朝的宗室。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
孙权(182—252),字仲谋。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孙策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共同支持下,团结旧部,延揽人才,对江东的统治日益稳固。
《三顾茅庐》
刘备的身边有猛将关羽、 张飞,但缺少辅佐的谋士。他听说隐居的诸葛亮是旷世英才,就三次亲自登门求见,恳请他出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三顾茅庐”的佳话。
一、官渡之战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
一、官渡之战
208年,曹操率20余万军队,号称百万,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面对曹操的大兵压境,南方的刘备和孙权会如何应对?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如果你是刘备,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你打算怎样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联络孙权,共谋抗曹。
(2)如果你是孙权,你打算怎样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实力不行,要与刘备联合迎战才行。
二、赤壁之战
战役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结果
影响
二、赤壁之战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示意图
赤壁
曹操vs孙刘联军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孙刘联军胜
材料1: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材料2: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3: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结合材料,分析赤壁乏战曹操战败的原因。
启示: 兵必败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曹操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二、赤壁之战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结局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二、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
骄兵必败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历史小说
真实历史
二、赤壁之战
《三国义》是一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作者为了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一些文学创作,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但是,这些内容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助我们理解某些史实。我们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
三国鼎立形势图
曹操:经营关中,扫平关中割据,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的情况怎样。
三国鼎立形势图
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时间:221年
建立者:刘备
都城:成都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
三、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阅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魏蜀吴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
翻车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魏国的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制成提水工具翻车。翻车可以连续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便利灌溉;遇到涝灾,也可以用来排水。翻车既轻巧,又便于操作,是中国古代农业领域长期使用的一种灌溉工具。
三、三国鼎立
阅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魏蜀吴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从吴国开发夷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三国鼎立
阅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魏蜀吴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就。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
三、三国鼎立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割据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的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
三、三国鼎立
人口变化:760万 1600万
1、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提到: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观念,谁能定鼎嵩洛(洛:洛阳),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据此推测,北朝人视为“文化正统”的朝代是( )
A.曹魏
B.蜀汉
C.孙吴
D.东晋
A
2、官渡之战中,袁绍 10 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在这两次战争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
D.士兵疲惫
B
3、据历史记载,吴国战船上下五层,可容纳士兵三千人;大海船长二十丈,载重万斛;孙权还多次派遣万人船队北航辽东,南通海南岛。据此可知吴国( )
A.海外贸易范围广
B.重视农业的生产
C.造船业很发达
D.海战捷报频传
C
4、《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理到许县这一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阶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 )
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