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教学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4 21: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了解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以及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通过学习本课,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
占领沈阳
占领东三省
企图侵略华北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标志着日本开始局部侵华
华北危急!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一、七七事变
1、背景
日本法西斯在侵占我国东北后,继续南下,企图占领华北。
为什么日本全面侵华首先在卢沟桥爆发?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中日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二十九军驻防地
日军重兵占据
日本控制的伪蒙军
日本的控制区
平汉铁路
一、七七事变
2、概况: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时间
地点
发动者
简单经过
影响
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日本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一、七七事变
3、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
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在北平保卫战中,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陷落。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一、七七事变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发表声明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蒋介石7月17日庐山谈话
共产党呼吁全民族抗战
国民党表示坚决抵抗侵略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的对日政策如何?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研读
试分析上述材料的意义。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以及付出的努力,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红军主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新四军,叶挺任军长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2、工农红军的改编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3、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ニ:古人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们应当确认革命军当前责任,第一个乃剿匪来安内,第二个オ是抗日来攘外。
—— 1933年蒋介石对各级剿共军官的讲话
材料三: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蒋介石在不同时期所发的电文和演说,三个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政策?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坚决抵抗日本侵略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合作探究: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ニ:古人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们应当确认革命军当前责任,第一个乃剿匪来安内,第二个オ是抗日来攘外。
—— 1933年蒋介石对各级剿共军官的讲话
材料三: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坚决抵抗日本侵略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合作探究:
2、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转变为中日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矛盾
1937年8月13日,日军借口一名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中国守军击毙,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称八 一三事变。
三、淞沪会战
阅读课本,1937年8月13日的上海,发生了什么?
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
三、淞沪会战
三、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示意图
淞沪会战
时间
双方兵力
主要战役/英雄人物
结果
意义
1937年8月13日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上海失陷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日本30万,中国70万
姚子青
谢晋元
三、淞沪会战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材料1:“淞沪会战虽制空权、制海权操之于敌手,而我方之装备亦远不如敌人……我军以劣势之陆军装备,抵抗敌军海陆空联合作战之优势,所凭借的全是爱国精神。……我军伤亡虽重但敌人损失也不少。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
——白崇禧《回忆淞沪会战》
结合材料,说明淞沪会战抗战初期的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击毙日军四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日军攻陷南京后,国民政府迁都到哪里?
上海失陷后,日军向中国军队进行追击,直奔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2、日军在南京犯下了什么罪行?
重庆
四、南京大屠杀
占领南京时间:
1937年12月13日
日军攻陷南京后,日本街头在狂欢庆祝。
四、南京大屠杀
在华中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大将、第6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等人的指挥下,日本对全城非武装的中国战俘及平民实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
四、南京大屠杀
在华中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大将、第6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等人的指挥下,日本对全城非武装的中国战俘及平民实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大规模屠杀。
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8日,日军将囚于南京幕府山的男女老幼5.7万多人,全部用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均被刺刀杀戮。日军将全部尸体焚化。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如下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两人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
相关史事
四、南京大屠杀
《东史郎日记》:
……不知从哪儿拉来一个支那人……西本提出了一个残忍的提议,就是把这个支那人装入袋 中,浇上那辆汽车中的汽油,然后点火……西本像玩足球一样把袋子踢来踢去,像给 蔬菜施肥一样向袋子撒尿……在袋子上系了两颗手榴弹,随后将袋子扔进了池塘。火渐渐地灭掉了,袋子向下 沉着,水的波纹也慢慢地平静下来。突然,“澎!”手榴弹爆炸了,掀起了水花。
四、南京大屠杀
阅读课本96页,梳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时间:1937年12月13日
滔天罪行: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
屠杀我同胞人数:30万人以上。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籍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祖籍江苏淮安。
张纯如:“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四、南京大屠杀
四、南京大屠杀
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四、南京大屠杀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的神社,供奉着自明治维新时代以来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大多数是在日本侵华战争 (1931-1945)及太平洋战争(1941-1945)中阵亡的日军官兵。
战后日本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并多次篡改历史教科书,其首相也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我们应怎样认识?以及我们自身应该怎么做?
1.应有认识:
(1)作为中国人,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2)历史不容否认与篡改。
2.现实意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C
2、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近代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脊梁有( )
①赵登禹 ②徐锡麟 ③杨靖宇 ④佟麟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3、“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三,古城沦丧,侵华委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战台儿庄
D.旅顺大屠杀惨案
B
4、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是为了( )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B.打倒列强,除军阀抗击日本侵略
C.建立中华民国反帝反封建
D.抗击日本侵略完成祖国统一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