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后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后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26 14: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选择题
1.“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B.汉朝的的推恩令
C.秦汉的郡县制 D.西周的分封制
2.下面是某学校高一年级同学对分封制、宗法制的认识,请你对此判断正误
①甲同学认为分封制是把土地和人口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乙同学认为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现象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 ③丙同学认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④丁同学认为在周王室中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一定能够成为大宗 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3.清朝咸丰皇帝继位后,封弟弟奕訢为恭亲王。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将帝位传给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而不传给身体健康、且有一定政治才能的弟弟奕訢,这种做法
A.遵循了宗法制的原则 B.符合分封制的要求
C.是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结果 D.为了调和清廷内部斗争
4.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主要意义在于
A.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B.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具体表现在
A.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B.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官员
C.皇帝由此可避免政策失误 D.皇帝不受制约地裁决一切军政大事
6.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D.“周王——士——卿大夫——诸侯”的等级序列
7.《史记·周本纪》记载:“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以上材料中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
①同姓亲族 ②功臣 ③殷商的降族 ④原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红楼梦》中冷子兴对贾府情况介绍的片段:“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从这段材料中能找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子,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度的某些原则 B.贵族世袭爵位 C.夫权家长制 D.中央集权制
9.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在中央各官职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牵制④名义上掌握兵权,实际由太尉“掌武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0.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修筑长城
11.在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而“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证实万物的最高天神。秦王赢政将符号学二字结合起来,独创了“皇帝”称号,这表明他
A.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B.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C.要为后代开创万世基业 D.企图用神力来强化权威
12.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4. 假如你是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骚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应该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枢密院出兵 D.交尚书省执行
15.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6. 元朝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③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17.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8.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和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剧名犯了错误,其理由最有可能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不符合史实,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宰相也不是他,所以剧名错误
D.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19.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20.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21.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有的人回答“子孙满堂”。 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主要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22.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意即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成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的文明影响最大的是
A.君主制的盛行 B.小国寡民
C.公民政治的盛行 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
23.雅典民主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雅典实行民主制的根本目的不包括
A.增强本城邦公民的凝聚力 B.在城邦竞争中保持独立
C.维护所有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 D.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24.历史有很强的延续性,古代实行的一些制度在后世能够找到其遗迹。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
A.定期参加召开全体成员的公民大会 B.各级官员实行差额选举
C.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25.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刻在十二块铜牌之上的法律条文 
B.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C.摈弃了以往法律中原始的、落后的古老习俗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26.罗马法对后世的最深远影响是
A.罗马法的历史学价值 B.解决疑难案件的案例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D.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法律文献
27.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约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为十六万八千人 B.约四万五千人 C.约三万人 D.约一万人
28.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尼娜兴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她却被拒绝进入会场。其主要原因是
A.会议采用“陶片放逐法”,妇女无表决权 B.会议内容与女人无关
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规定女人不得干预男人事务 D.在当时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
29.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指
A. 全体国民 B.所有的成年男子
C.全体成年国民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财产的成年男性
30.下面关于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缘部落取代原来的地域部落???????? B.废除了五百人会议 C.彻底铲除了氏族贵族的权利???????????? D.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体制
3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3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33.英国人普遍认为沃尔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做上了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34.2009年4月,英国民众2万多人在网上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布朗下台。布朗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A.布朗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
35.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说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对上述耶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对罗马持久统治的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B.罗马人不仅能武力打天下,更懂得以法律统治世界
C.表明罗马法律体系的高度成熟
D.罗马法在世界史特别是世界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12+9+9)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二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周亚夫被免于丞相职务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3分)
?
(2)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原因有何不同?(2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唐代以什么方法选官,有何意义(5分)
(4)请以上述前后的不同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记事》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其主要 做法。 (6分)
丞相可帮皇帝减少失误,丞相是祸乱之源(2)设三省六部、废丞相(4分)
(2) 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的做法实质是否相同?他们的做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3分)
38.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通途” 图二雅典居民比例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漫画“通途”交通禁行标志的具体含义(至少3个),结合材料一两图如何理解这句话:“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3分)
材料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2)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2分)
(3)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2分)
(4)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2分)
薛窑中学高一历史教学质量抽测答题卡(答在框外无分)
36、
(1)
(2)
(3)
(4)
37
(1)
(2)
38、
(1)
(2)
(3)
(4)
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选择题
1-5 DAACD 6-10 CDDCB 11-15 DCBBB 16-20CABBB
21-25BCCCD 26-30CBDDD 31-35 CBDCD
二、
36、①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汉景帝旨意相左;(1分)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1分)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打击相权加强君权;(1分)
②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1分)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1分)
③考试方式选拔人才(2分)扩大官员来源、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公正选人(3分)
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1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1分)
37、丞相可帮皇帝减少失误,丞相是祸乱之源(2)设三省六部、废丞相(4分)
相同(1分)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统治(2分)
38、(1)妇女、儿童、外邦人 (1分)只有-----才能有(1分)只要是成年男性公民都有(1分)
(2)赞同、共同进退(2分)
不会、统而不治(或虚君)(2分
辞职或解散议会(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