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后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后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26 14:2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决定压缩中央国家机关5%的公用经费用于抗震救灾。地震后的第七天,国务院决定全国举行三天哀悼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降半旗默哀,沉痛悼念地震罹难同胞。上述材料所体现的精神与下列思想有一致的地方是( )
①儒家思想 ②道家思想 ③墨家思想 ④法家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4.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B.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无直接关系
C 前者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反对封建专制
D.前者遍及西欧各国,后者仅限于法国
5.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
A.主张限制王权,保障议会自由 B.提倡君主立宪,倡导言论自由
C.反对教权主义,倡导信仰自由 D.宣扬权利平等,争取政治自由
6.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
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9.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10. 科技进步推动军事技术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如下图)这种新式武器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有( )
① 煤炭的广泛应用 ②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③炼钢技术的突破 ④ 石油的广泛运用
⑤蒸汽机的改进与运用 ⑥炼铁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11.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对牛顿的力学体系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他是

A、IsaacNewon B、JohnDalton C、MichaelFaraday D、AlbertEinstein
12.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4.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是(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15.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16.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
1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右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一百年前,我们一度落后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再度起飞的关键
④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

A.《格尔尼卡》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
20.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 )
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
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
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非独不能以孔教为国教,定入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摘自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
材料四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学术著作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孔子周游列国的结果,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各是什么?并分别指出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5分)
(3)材料四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4分)
(4)综上所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历经起伏,请你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05年邓实先生的名文《古学复兴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请回答:
⑴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材料三中康有为为什么宣传孔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4分)
⑶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4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1分)
24、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申,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簪孳甫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 他(梭仑)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令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凌斗之问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辩鳜;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獬I粤鬻够0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膨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了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4分)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2分)
2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1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5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6分)
南宫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5 CBACD 6-10 BCACC 11-15 DBAAB 16-20 DDBAD
21、
(1)结果: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1分)
原因:孔子的思想不能满足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1分)
(2)态度:材料二独尊儒术;材料三批判孔教。(2分)
原因: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1分)
材料三: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尊孔复古逆流泛滥;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2分)
(3)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或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思想)。(2分)
特点: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2分)
(4)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自身发展完善。(2分)
22、
⑴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2分)
⑵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2分)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目的是借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同时减少变法阻力。(2分)
⑶同:反对儒学独尊。(1分)
异:邓实:倡导国粹(传统文化)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3分)
23、
(1)① 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1分)
② 思想:三民主义.(1分)
③ 作用: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分)
(2)① 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分)
② 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1分)
③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2 分)
(3)① 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分)
②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分)。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1分)。
24、
(1)奖励军功(1 分)。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1分)
(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分)
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商业。(2分)
不同影响:梭伦改革: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2分)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分)
(3)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2分)
25、
(1)按人口分配土地。(1分) 
(2)政治:①三长制;②整顿吏治;③迁都洛阳;④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文化:汉化政策------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通婚。 (任答5点给5分)
(3)原因或条件:(6分)
①、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有利于社会安定,为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
②、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族歧视政策;贵族的巧取豪夺),威胁了北魏的统治。  
③、冯太后和孝文帝对汉文化的推崇,决心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况。
影响:  
①、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②、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了北方各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③、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