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十三岁的际遇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6 19:3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 田晓菲,1971年生于哈尔滨,原籍山东,1985年年仅13岁时被北大破格录取。199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现在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作讲师。被誉为在欧美国家从事文学教育或文学创作
的年轻美貌的 “八才
女”之一 。著有5本
诗集及中篇小说《 哈
得逊河上的落日 》。
本文是为庆祝北大建
校90周年而作 。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大三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
八、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七岁识北大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
十三岁见北大
北大理科楼档案馆夜景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北大的学生
操   场图 书 馆校园风光未名湖景区未名湖景区是燕园的主体和中心,是北大校园中最美丽动人的地方。
未名湖 春光未名湖 之夏
未名湖的秋天
冬天的未名湖
图书馆北京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
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
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传统精神。
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是北大的学风。 右图是北京大学校徽,中间的“北大”二字由三个篆书“人”字图形组成,“北”字是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大”字是正面站立的人像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北京大学校徽及象征意义题解
“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
“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
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
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
“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白驹过隙( ) 蓦然( ) 积攒( )

絮语( ) 安恬( ) 樯橹( )
惆怅( ) 徜徉( )
摒弃( ) 迸溅( ) 穹隆( )
弹指( )撷取( ) 呜咽( ) 犀利( )
骤然( ) jū,xìmòzǎnxùtiánqiángchóu chàngbìngbèngqióngtánxiéyèxīzhòucháng yáng以空行为标志第一部分:概述自己与北大的关系,
抒发对北大的感情。第二部分:重点写图书馆和北大人,
进一步抒发对北大的感情。第三部分:反复歌颂北大,
流露对北大的无限深情。向往北大(1-2)
成长在北大(3-12)

感谢北大(13-17)按时间 读课文,仔细品味。然后讨论: 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品味精妙(1)“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品味精妙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
(2)“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
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品味精妙(3)“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品味精妙  既表达了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也展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4)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品味精妙(5)“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这些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愿。品味精妙练习:说明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1)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 (??? )
(2)中文的、英语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
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 (? ?? )
(3)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 )
(4)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 ( )
反问拟人排比比喻 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理解题意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经历中获得什么启示呢? 虽然我们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启示思索 自信、执著,大量的阅读、
思索、渴望创造……我们的同龄人 美好的向往 奋斗的目标努力吧,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