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文言文二则
22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
谈谈对词中“知音”的理解。
伯牙鼓琴
弹
伯牙
钟子期
伯牙:宫廷乐师,位居上大夫,善弹七弦古琴,被世人称为“琴仙”。
子期:楚国人,相传是一位手拿板斧的山野樵夫。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善哉乎 巍巍乎 汤汤乎
shāng
借助注释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能体现伯牙、子期堪称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泰山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巍峨的泰山,锺子期说:“好啊!这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一会儿又想着流水,锺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巍巍泰山一般的志向!
汤汤江河一样的胸怀!
那一夜伯牙弹奏了一曲又一曲,他的琴声中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而子期又是如何赞叹的呢?试着写下来。
(皑皑白雪)
方鼓琴而志在( ),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少选之间而志在( ),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乎若( )。”
白雪
皑皑
白雪
相传,伯牙为更好地学习古琴,来到了东海蓬莱岛上。每曰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高山峻岭,听鸟鸣深涧。这些景象使他觉得自己的心胸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情操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中。于是伯牙把这些融于创作中,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后伯牙成为著名的宫廷乐师,虽名满天下,却始终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
那夜伯牙弹奏了无数 的动人场景,为什么课文只选择高山、流水这两个场景?
两人相识后便约定,每年的八月十五都到这里相聚。然而,第二年的中秋,伯牙来到约定的地方,等了很久,子期却没有出现。到了第二天,有人告诉他,子期不久之前身染重病,已经去世了。临终前,子期留下遗言,要把自己的墓修在江边。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哉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