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4.1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学期4.1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04 22: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 课时 1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一、课标解读
1.内容概述 本节课主要讲述“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世界人口的分布”。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总体特点,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对各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形成初步印象。通过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学会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2.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学会计算人口密度。(重点) (2)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即人口分布的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并知道人口自然增长率。(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三、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导入方式1: 人类从出现到现在,已有二三百万年了,那么,你知道目前,世界人口总数是多少吗?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各有什么特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人口与人种》去寻找答案吧! 导入方式2: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提问 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70亿) 阅读三张图片与日期,你知道这几个日期有哪些特别之处吗? 1987.7.11 一个南斯拉夫婴儿被象征性地认定为地球上第50亿个人。 1999.10.12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看望成为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的男婴。 2011.10.31 作为全球第70亿人口的丹妮卡 卡马乔在菲律宾降生。 你知道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导入1:问题导入 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 导入2: 图片导入,及时抓住学生注意力,做好上课状态准备。
知识点一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观察“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思考:从18世纪以前到现在,人口的增长速度是什么样的? 世界人口的数量自有记录以来,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现在全球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数高达8000万,相当于一个德国的人口。 【合作】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算一算: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2011年的7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把结果填入表中。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分析归纳:根据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长短,分析人口增长的速度。 (1)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变化特点(逐渐缩短) (2)世界人口从50亿到7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经历的时间有何变化特点?(都是12年) (3)利用这些数据,说说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由慢变快) 讨论: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速度为何越来越快?(从全球看,现在每年出生的婴儿数多于死亡的人口数,人的寿命延长、生活水平提高、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得世界人口总数不断增长。)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 想一想:自然增长率>0, =0 , <0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零增长,表示人口处于稳定状态,不增不减;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人口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 若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只要是在大于0的范围内,则人口仍处于增长状态,不能说人口减少。 了解人口出生率的计算公式。 演练场:某一地区总人口有10万,在一年中出生并成活了5000个婴儿,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人口的出生率是多少? 出生率为5000/100000=5%。 了解人口死亡率的计算公式。 演练场:某一地区总人口有10万,在一年中死亡了1000人,这个地区在这一年中死亡率是多少? 死亡率为1000/100000=1%。 计算下列各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英国:1.16%-1.02%=0.14% 巴西:1.9%-0.7%=1.2% 德国:0.94%-1.03%=-0.09% 尼日利亚:1.8%+2.43%=4.23% (1)比较表中四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尼日利亚>巴西>英国>德国) (2)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 依据图比较几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依据图比较几大洲的人口数量。 亚洲的人口增长数量最多,大洋洲的人口增长数量较少。 非洲人口增长率最高,但是当地人口基数没有亚洲多,因此亚洲人口增长最多。因此得以证明,人口数量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当地的人口基数有关。 带领学生分析曲线图,注意总趋势和不同历史时段的特点。。 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读图,进行计算,充分理解。 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加强理解。 加强学生读图能力。 总结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的因素。
知识点二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的增长在时间和地域上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我们一起走过人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历史长河,认识了世界人口数量随时间增长变化的规律。那么,在空间上,世界人口的数量又是如何变化、分布的呢? 1.人口密度 概念: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单位是“人/平方千米” 例:某城市面积1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有200万,该城市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200万/10万=20人/平方千米 2.人口分布及原因 人口稠密区:读图找一找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00人/千米2以上? 欧洲、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北美东部。 讨论: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地形: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工农业发展早,经济发达;纬度:中低纬度;海陆:沿海) 人口稀疏区:读图找一找哪些地区人口密度在1人/千米2以下? 非洲北部、亚洲中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大洋洲中西部、南北洲北部 讨论:这些地方为什么人口分布稀疏? 提问引出人口密度。 可结合上课时教室和操场的人口密度差异来增加学生对人口密度概念的理解。 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问题。 注意看图例。 看图,分析归纳。 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讨论后填写表格上传。 在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的同时,可渗透以下观点: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
达标检测 可以推送一套试题。
总结提升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由于世界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快,但是人口的分布却是不均匀的,人口的分布要受到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农业开发时间长短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四、板书设计
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数量 2.人口增长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 2.人口分布
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