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知识回顾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特点、进入时代。
2.说出下列科学家(发明家)的主要成就:
法拉第、爱迪生、奥托、戴姆勒、狄塞尔、本茨、福特、莱特兄弟、诺贝尔、海厄特、夏尔多内。
3.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小镇
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小镇
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现了工业化,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深深打上了工业化的烙印。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工业革命到底让这些工业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
比较下面两幅图片,说说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1.了解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国家带来的人口增加及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了解工业化国家大众教育的发展状况及意义。
2.理解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3.分析欧美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4.树立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树立趋利避害的科学理念。
自学导航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什么是工业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工业革命
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增长
(1)原因:
(2)表现:
1.人口增长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
19世纪20年代,美国人口约为I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在英国历史上,很少有几件事情能够像1760年至1820年人口由650万骤增至1200万这样富有戏剧性。这一惊人的人口激增的原因,一方面是死亡率的下降,一方面是出生率的上升。……有些人口统计学家认为死亡率下降是决定性的因素,他们认为医药和医院两者的改进减少了疾病死亡。其他人口统计学家怀疑医药或医院减少死亡之说,认为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工业地区鼓励早婚,导致出生率的提高。还有学者持第三种观点,认为医药进步没有减少死亡率,不过他们依然认为死亡率降低是决定性因素。他们将死亡率降低归功于环境的改善,如住宅的改良、饮水的清洁、垃圾的处理、衣着的整洁,尤其是饮食的改善等等。人口激增造成粮食需求大增。农民们成功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美]克菜顿·罗伯茨等著《英国史(下册)》
研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口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1)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2)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3)政局稳定。
农业的发展满足了人口增长的生存要求,工业发展满足了就业要求,同时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减少疾病的侵袭。
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医疗的进步,降低了疾病给生存带来的威胁。
政治上的基本稳定免除了政治、战争等因素对人口的消耗,这是基本保障。
经济
科技
政治
探究问题:
结合所学,说一说,满足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条件有哪些?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对当时英国人口快速增
长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在《人口原理》一书中
提出:人口增长永远快于生产增长,这是一种
“自然规律”;人口扩张到生活资料仅能维持生
存的极限时,就会出现饥馑、战争和疾病。马尔
萨斯的“人口论”在提醒人们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劳动群众的失业和贫困,都归咎于人口增长得过多,则是错误的。
英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可以说是世界各国人口增长的共性原因,但各国人口增长的原因也有个性,比如美国,大量移民的涌入成为美国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引起了学者们的思考和研究,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就是其中之一。
年份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700年 56 22 22
1820年 37 33 30
1890年 16 43 41
——整理自[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伍晓鹰等译《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一: 英国的就业结构表(占总就业人数的%)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2.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女话务员
工业革命时期的纺织女工
依据材料分析,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就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谈谈看法。
19世纪,从事工业及服务业的就业人数超过农业人数
妇女成为工业及服务业劳动者,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3.大众教育的推广
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1)原因:
(2)概况: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英国近代乡村学校
1824年英国创办的牛津大学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3.大众教育的推广
居里夫人
19世纪妇女运动最有意义的突破是争取到了妇女读大学和获得专业资格的权利。
1903年,诺贝尔委员会本来打算把诺贝尔奖单独颁给皮埃尔·居里,后来,考虑到居里夫人对放射性研究工作的参与,正确的加上了她的名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1911年,玛丽·居里获得了第二个诺贝尔奖,成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第一人。
到19世纪后期,英国开始丧失工业垄断地位,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美国、德国的挑战。这就迫使英国提高工业技术及工业管理水平,为此,就不能不发展教育以培养有文化有知识的工人,技术人才及工业管理人才。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初等教育法》,它要求各地积极创办公立小学校……1876年,英国政府又对1870年法令作出补充,规定:送子女入初等学校是家长的义务,如家长未履行这项义务,必须受到处罚。生活贫困的家庭,可以从贫民保障机关领取补助金交纳学费。1880年,议会颁布法令,正式规定初等教育为义务教育。1893年又规定,凡11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入学,等等。至此,英国义务教育制度形成。为弥补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政府还鼓励教会和私人团体继续办学。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3.大众教育的推广
通过立法、增加经费、强制入学、发放补助金、鼓励教会和私人办学。
研读材料,说说英国改革教育制度的原因,为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采取了那些措施如何推广大众教育的?
◆对大众教育的评价:
(1)改变了教育不公平的局面,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2)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为欧美国家提供
了大量的高素质 劳动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城市化
城市化也称作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观察下面图片,你从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到1870年,英国百分之七十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之中,说明英国实现了城市化。
继英国之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在20世纪初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1)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1.原因:
2.表现:
3.发展:
二、城市化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来。与此同时,技术和医学上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也能够消除以前曾经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使城市生活变得更可忍受、更令人满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
城市是如何适应和满足如此之多的人口生存的呢?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卫生、居住等状况很差。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缺乏统一规划,环境差 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立
二、城市化
4.影响:
城市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城市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农业和交通的发展解决了粮食供给问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基本解决了过去因人口拥挤容易造成瘟疫流行的问题;等等。
环境污染、童工、贫富分化、城市卫生、治安等……
二、城市化
5.评价:
(1)利:
①城市化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②妇女地位的提高;
③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④教育得到普及,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推动了
社会进步。
⑤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交通、居住条件、医疗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2)弊:
三、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
1.环境污染
机器时代的“享受”
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唯一可用的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结合下列图片和材料,说说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剧增,每天排出的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许多河流,其中,首先当推泰晤士河。
……举世闻名的“雾都”伦敦之得名,除了英国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外,恐怕与18、19世纪的工业化密不可分。
……公众和舆论也普遍认为,不洁的空气是导致结核病的一个原因。1863年的报纸报道,有个贫穷的鞋匠,“因直接由不洁空气引起的疾病而失去两个孩子”。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摘编自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材料一: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住房、交通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1850年的巴黎道路狭窄、阴暗,建筑非常拥挤,到处都是贫民窟,公共卫生条件也很差,人口的死亡率很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在英国,许多中产阶级的家主的收入是一个技术工人的3-4倍。在19世纪20年代晚期的巴黎,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遗产,因为他们几乎一文不名,且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一名律师起草遗嘱的费用……英国是第一个制定国家贫困救助政策的国家。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上册)》
材料三:早在1811年和1812年间,英国诺丁汉的手套制造者就捣毁了剥夺了他们工作的1000台织袜机。砸毁机器的“卢德派”渴望恢复机械化时代前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工人团体帮助塑造了工人阶级意识和战斗精神。在英国,以行业为基础的“互助会”在1815年已有超过100万成员。到了1872年,已超过3.2万个互助会。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上册)》
2.贫富分化加剧
三、工业化引发的问题
研读材料,说说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
材料一反映出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材料二反映出社会矛盾激化,工人阶级为了生存开始进行斗争。
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福祉和灾难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城市人口增长,引发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殖民扩张加剧,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福祉:
灾难:
工业化是把双刃剑,要减少工业化带来的消极影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启示:
合作探究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变化
大众教育
城市化
社会问题
人口增长
劳动力结构变化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地位提高
推广大众化教育
城市建设和发展,工商业发展
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
环境污染,损害健康
有益的变化
有害的变化
课堂小结
1.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地扩张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第一次世界大战
2.19世纪初,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的国家是( )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3.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
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
4.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毒品泛滥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C
D
课堂达标检测
A
C
5.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政府资助建设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义务教育。上述国家采取这些措施,旨在( )
A.提高妇女的地位 B.推动社会公平
C.适应工业化需要 D.改善环境质量
6.观察下图“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该图可以揭示的社会现象是( )
A.人口增长
B.城市发展
C.贫富分化
D.环境污染
7.下图是英国约翰·莱齐的漫画。科学家法拉第
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
不透明度。这幅漫画讽刺的是( )
A.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 B.城市化带来交通拥堵
C.工业化加剧温室效应 D.工业化导致贫富分化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