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
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
一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三
内容结构
八王之乱
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景元四年(263年))夏五月,诏曰:“蜀,蕞尔小国......今使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赵甘松沓中以罗取(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高楼,首尾蹴讨。若擒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又命镇西将军锤会由骆谷伐蜀。......自邓艾、锺会率众伐蜀,所至辄克。是月,蜀主刘禅诣艾降,巴蜀皆平。……。
一[西晋]陈寿:《三国志》卷四《三少帝纪》
阅读图文:材料中的诏是哪国的诏?结果如何?
一、西晋的建立
1.经过:
(1)263年,魏灭蜀。
223年,刘备驾崩,刘禅继位,由诸葛亮扶助朝政。234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蜀汉开始衰落,刘禅昏庸,263年,魏灭蜀汉。刘禅被送至洛阳,封安乐公。
乐不思蜀
司马昭
曹髦[máo]
刘禅
司马氏和国主并坐,他权由何来?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历史解释
(2)司马懿控制魏国军政大权。
司马懿,少聪达,多大略。崔琰谓其兄朗曰:“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操闻而辟(征召)之,懿辞以风痹。操怒,欲收(逮捕)之,懿惧,就职。
——[北宋]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曹丕登基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司马氏和魏国的关系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历史解释
三国后期,魏国的大权逐渐被司马家族所掌握。高贵乡公曹髦[máo]在位时,司马昭任大将军。曹髦见曹氏日益衰败,司马昭越来越专横,心里非常愤恨,于是写了一首题为《潜龙》的诗,借以表达自己苦闷的心情。司马昭看到这首诗后,勃然大怒,在朝堂上大声斥责曹髦,吓得曹髦一身冷汗,不敢出声。曹髦回到后宫,觉得司马昭有篡位之心,而且大家都已知道他的心思。他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了,决定采取果断措施除掉司马昭。于是曹髦便召集亲信大臣密谋。他说:“司马昭企图篡夺帝位的野心,是人所共知的。我不能坐以待毙,今天要与你们一起讨伐他。”众大臣都不同意,但曹髦已等不及了,拔出宝剑,登上马车,带领宫中侍卫、仆从三百多人,向司马昭的府第进发,后被司马昭的卫兵当场杀死。
①时间:
②建立者:
③都城:
266年
司马炎
洛阳
(3)司马家族代魏建立西晋。
阅读课文,找出西晋建立的主要信息。
晋
说说图片的含义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历史解释
司马炎,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人,其祖父司马懿、父亲司马昭,相继专断曹魏国政,时曹魏已经名存实亡。司马昭死后,司马炎袭晋王位,控制朝政。
(4)西晋统一:
①时间:
②标志:
280年
西晋灭吴
读图:晋在何时采取什么行动,结果怎样?
三分归晋,天下尽属司马家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时空观念
统一推动了社会的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意义:
阅读图文:填写年代尺上的事件,并从材料中概括出西晋统一的意义。
263年
266年
280年
魏灭蜀
司马篡魏,建立西晋
西晋灭吴,
统一全国
分
合
分
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唯物史观
2.西晋的社会风气
西晋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唯利是图,生活豪华奢侈,追求享乐。
南阳人鲁褒《钱神论》:“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 字曰孔方(铜钱中有一方孔)。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 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皇帝的宫廷),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打官司),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升迁);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闻笑谈,非钱不发。洛中朱衣(王公贵人),当涂之士(朝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凡今之人,唯钱而已!”
阅读材料:分析当时的社会风气。
(石崇)与贵戚王恺、羊绣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以始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晋书》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史料实证
(1)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又派遣诸王据守重镇,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二、八王之乱
1.原因:
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晋书》
阅读图文:说说西晋的地方管理特点。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史料实证
统治阶级奢侈浪费的,都是人民的脂膏血汗。司马衷时代,田亩课税,不断增加,对田兵尤甚,田兵原来是是兵士屯田,现在变成一种剥削制度。人民当兵,兵种田。用官牛,官得八分,兵得二分。
——范文澜《简编中国古代史》
(2)西晋统治腐朽,暴政激起了内迁一些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3)晋惠帝昏庸无能。
阅读材料:西晋的统治出现了什么不和谐因素?
帝尝在华林园,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 ”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其蒙蔽皆此类也。
——《晋书·惠帝纪》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八王之乱
史料实证
争夺中央政权
2.目的
3.概况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4.主要地区:
洛阳一带
阅读图文,结合视频内容找出:材料中的“骨肉相残”指的是何时何地发生何事件?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八王之乱
史料实证
291年,汝南王司马亮在洛阳为楚王司马玮所杀。
291年,楚王司马玮在洛阳为惠帝皇后贾南风所杀。
301年,赵王司马伦在洛阳为齐王司马冏为首诸王击败诛杀。
303年,齐王司马冏在洛阳为长沙王司马乂击败诛杀。
304年,长沙王司马乂在洛阳为东海王司马越袭捕,交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处死。
306年,成都王司马颖在鄴城为范阳王司马虓部属刘驭所杀。
306年,河间王司马颙在长安赴洛阳途中为东海王司马越所杀。
311年,东海王司马越在洛阳返回封地东海国途中病死。
5.影响
(1)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战乱极大地削弱了西晋政权的集权统治,使其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从而形成“州郡携贰,上下崩离”之势。
——赵毅 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阅读材料:分析归纳“八王之乱”的影响。
永嘉之乱汉人南迁图
“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渡(南奔避难)似永嘉(晋怀帝年号)。”
——李白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八王之乱
唯物史观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敕勒川狩猎图
内蒙古和林格尔北魏墓壁画摹本
读图:描述图中游牧民族怎样的生活场景。
游牧民族指的是以游牧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鲜卑语民歌)
1.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骑着马在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历史解释
历代北方都生活着少数民族
北方游牧民族有哪些?
匈奴族
羌族
羯族
氐族
鲜卑族
西晋时的主要北方游牧民族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历史解释
五胡內迁
2. 内迁概况:
(1)时期:
东汉、魏、晋
(2)路径与民族
民族 迁徙地
读图:结合课文内容,复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概况并填写表格。
山西
陕西
辽宁
河套地区
羌族、氐族
匈奴族、羯族
鲜卑族
陕西关中
山西
辽宁、陕西、河套地区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时空观念
(3)影响:
有利于经济的开发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相关史事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 ( jiang)色的衣服。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阅读材料: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
西晋洛阳贵族官僚使用的家具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唯物史观
3.十六国时期
时间:
标志: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
读图: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后,北方先后建立了哪些政权?它们总称为什么?
十六国北朝的政权更替内迁的各族建立的政权频繁更替,有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北燕十六国。十六国后期,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逐渐统一北方。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后北周又灭掉北齐。对这些王朝,历史上称之为“北朝”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时空观念
4. 黄河流域的统一
(1)政权名称:
(2)民族:
(3)时间:
前秦
氐族
4世纪后期
读图,结合课文内容,简单介绍北方政权发生的变化?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时空观念
(4)前秦的统治措施及作用:
前秦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
使得前秦境内的胡汉矛盾有所缓和。
①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②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作用:
措施:
王爱卿:“为政之体,德化为先。你莅任不久就杀掉那么多人,多么残酷啊!”
皇上:“臣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治安定之国可以用礼,理混乱之邦必须用法。”
苻坚
王猛
读图,结合课文内容,介绍前秦的统治。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历史解释
本课总结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时空观念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 ”处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素养训练
B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2.(唯物史观 )下图中的三幅图反映出该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
A.逐步走向统一 B.经济发展较快
C.南北政权对峙 D.政局动荡不安
素养训练
A
西晋形势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唯物史观 2023·内蒙古通辽)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孝文帝汉化改革
B.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打击北方门阀势力,推动了历史发展
D.消除了民族隔阂,巩固了大一统国家
素养训练
B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4.(唯物史观)魏、晋时期,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下列对此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陕西和山西是少数民族内迁的主要地区
B.内迁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C.一些游牧民族放弃了游牧生活,转入农耕生活
D.内迁的各民族逐水草而居
素养训练
D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5.(史料实证 2023·吉林长春中考)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 )
A.农业发展 B.海外贸易
C.朝政腐败 D.民族关系
素养训练
D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6.(历史解释2023·北京中考)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人口迁徙 B.孝文帝改革
C.大运河的开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素养训练
A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7.(历史解释 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
素养训练
A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8.(时空观念)下图是魏晋时期(220-420年)北方少数民族大批南迁示意图。这一现象有力地推动了黄河流域的( )
A.农业进步 B.民族交融
C.政治革新 D.文化繁荣
素养训练
B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未来
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