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时间 事件 事件影响
1931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9 德国突袭波兰 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1940 德国进攻北欧占领法国、空袭英国 1941.6 德国突袭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1941.12.7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1.1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1942-1943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是苏德战争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1944.6.6 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中
1945.2 雅尔塔会议 协调了各盟国行动,加速法西斯灭亡,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1945.4 柏林战役 苏联攻克柏林,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945.5.8 德国签署投降书 欧洲战事结束
1945.9.2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二战结束
二战进程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
时间:②
(意)德、日:⑥
德国: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日本: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战爆发:性质: 影响? 反法西斯国家胜利原因?
美国罗斯福新政
开始国家:③
影响:⑤
特点:④
时间:
影响?
措施?
特点:
⑦
⑧
⑩
⑨
16
17
18
19
20
21
22
请填写1-22数字所代表的内容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8.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19.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21.____________22.______________
美苏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五单元 主题: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
美国
苏联
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1945年5月8日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
结束:二战的欧洲战争
开始:“冷战”
冷战是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冷战的含义
第16课 冷战(1947-1991)
一、冷战的原因
材料1 战后美国实力简表
经济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工业生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2/3
军事 1945年,武装部队总人数达到1200多万,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空军、海军力量天下第一。在全球有484个军事基地。垄断着原子弹
原因①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世界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责任说)
材料2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
材料3 苏联以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力量雄踞欧亚大陆,堪与美国平分秋色。1949年成功制造出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材料4“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原因②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美国也是苏联的防御对象。(苏联责任说)
材料5:丘吉尔曾说: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原因③ 冷战的根源是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责任说)
什切青
里雅斯特
丘吉尔“铁幕演说”成为冷战的信号
丘吉尔号召西欧和美国联合对付苏联
二、冷战对峙的过程
1.信号—铁幕演说
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们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
——杜鲁门在国会会议上的讲话
遏制共产主义
干涉别国内政
称霸世界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
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体制”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片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开始---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3月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美国
西欧
《用膏药援救死者》
观察左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医生”(美国)给病人(二战后的西欧)开的是什么“药方”
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材料: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一个国家或学说,只反对饥饿、贫困、绝望和混乱。其目的是恢复世界经济的运转,从而产生使自由机构得以生存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1947年6月5日)
材料中马歇尔宣称的目的是什么?
恢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冷战的表现——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援助物资
欧洲人
真实目的: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评价: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是在雅尔塔会议上作出的规定。
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英国占领区
苏联占领区
法国占领区
美国占领区
二战后
分区占领德国
杜鲁门主义出台后
美英法与苏联分歧扩大
1948
柏林危机
1949年9月
西德建立(联邦德国)
1949年10月
东德建立(民主德国)
柏林墙
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3.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德国的分裂
华约标志
北约标志
1949年,美、英、法等 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标志着华沙条约组织正式成立,简称“华约”。
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个缔约国应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北约性质是资本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约性质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
4.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北约与华约对峙
苏 联
波兰
民德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瑞士
瑞 典
芬兰
法 国
意 大 利
土 耳 其
西 班 牙
希 腊
丹麦
英国
冰岛
挪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阿尔巴尼亚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南斯拉夫
奥地利
两极格局的形成
影响: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美苏冷战具体表现
马歇尔计划
1947年
北约组织
1949
杜鲁门主义
(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
经互会
(1949)
华约组织
(1955年)
经济
军事
政治
国家
美国
苏联
冷战的
表现形式
政治对抗
军备竞赛
经济对立
意识形态对立
局部热战
美 苏 冷 战 对 峙 过 程
1949年
德国分裂
两极格局
1991年
苏联解体
1949年 1955年
北约 华约
1946年
铁幕演说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信号
开始
全面对峙
结束
基本形成
柏林墙
20世纪60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入侵越南
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入侵越南
20世纪70年代
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制定了
“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
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三、冷战的影响
1.形成两极格局
冷战的影响
材料一:阿富汗战争旷日持久,历时九年多,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苏联在战争中累计伤亡5万余人。
2.造成双方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国际局势紧张,局部热战,威胁了世界和平。
材料二:在争霸对峙过程中,美苏两国在紧张的战争边缘选择妥协,并逐渐走向缓和,因此从另一角度看,两国关系的缓和也成为稳定世界局势的因素。
3.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材料三: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其它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4.客观上推动了科技发展。
启示:
①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
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原因
冷战
3.过程
1.含义
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世界的欲望十分强烈。
(2)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美国也是苏联的防御对象。
(3)冷战的根源是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4.影响
信号
开始
基本形成
全面对峙
结束
1946年铁幕演说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德国的分裂
1949年北约成立和1955年华约的成立
1991年苏联解体
关于冷战的书籍和电影
《奇迹热气球》
《柏林谍影》
约翰·加迪斯《冷战》
贝恩德·施特佛尔《冷战1947-1991》
美国推行冷战的表现
表现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1947.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推行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1949成立北约
1955年成立华约
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
1.二战后,美国提出的“冷战”是( )
A.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全面与苏联对抗
B.欧洲用经济手段,亚洲用军事手段对抗形式
C.战争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D.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2.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
是( )
A.稳定资本主义 B.遏制共产主义
C.称霸世界 D.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3.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事件是( )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提出 D.北约组织建立
D
B
C
课堂检测
4. 《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C.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5.“国际斗争永远都是这样……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材料强调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 )
A.国家利益 B.意识形态
C.地缘政治 D.社会制度
C
A
课堂检测
29.(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纽约时报》1月14日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多次提议美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特朗普曾向其高级国家安全官员表示,他不知道这个军事同盟有何意义,他认为这是美国的一个负担。《纽约时报》称,现在,总统对“退出北约”的反复提及,让美国国家安全官员们愈加担心,总有一天,特朗普会因为北约盟友的军费支出达不到他的要求而再次考虑退出。
﹣﹣摘编自2019年1月16日《参考消息》
(1)材料一中的“组织”成立的主要目的是遏制哪一国家?与该组织相对峙的是哪一组织?这两大组织的对峙,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北约;华约;两极格局。
材料一:《纽约时报》1月14日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多次提议美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特朗普曾向其高级国家安全官员表示,他不知道这个军事同盟有何意义,他认为这是美国的一个负担。《纽约时报》称,现在,总统对“退出北约”的反复提及,让美国国家安全官员们愈加担心,总有一天,特朗普会因为北约盟友的军费支出达不到他的要求而再次考虑退出。
﹣﹣摘编自2019年1月16日《参考消息》
材料二:当地时间2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两党立法,表达了国会对北约的坚定支持,拒绝总统特朗普潜在尝试退出北约的任何努力。该法案还呼吁北约各成员国履行承诺,即将GDP的2%用于国防开支。众议员帕内塔强调,美国留在北约对阻止俄罗斯的战略进攻至关重要。
﹣﹣摘编自2019年1月23日海外网
(2)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提议美国退出北约的理由是什么?针对这种理由,美国国会采取了什么措施?
(3)美国宪法对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规定的?结合材料二,说明美国国会拒绝特朗普尝试退出北约的主要原因。
(2)北约盟友的军费支出达不到他的要求;美国国会通过一项两党立法,拒绝总统特朗普潜在尝试退出北约的任何努力。
(3)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
美国留在北约对阻止俄罗斯的战略进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