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马赛曲》的历史由来
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2年普奥联军闯入法国境内,法国大革命处在危机中,法国人民纷纷组织义勇军开赴前线。马赛市救国义勇军高唱着激昂的《莱茵军战歌》,浩浩荡荡进入巴黎市区,这首歌从此被称为《马赛曲》。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法、德走向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历程 一、法兰西的纠结法王路易十六1789.7.14 攻占巴士底狱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9月3日,拿破仑三世向巴黎发电:"军队已被击败,全体官兵和我本人都已成为俘虏。" 1870年9月4日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线图过程革命爆发 1640年1649年 建立共和国
处死国王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1688年1688年光荣革命封建专制君主立宪共和制帝制政体时间1788178917921804181518301848185218701789大革命爆发
推翻波旁王朝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三共和国(1792-1804)(1804-1814)(1815-1830)波旁王朝七月王朝(1830-1848)(1848-1852)(1852-1870)(1870-1940) 1871年2月26日,“铁血宰相”俾斯麦向“邪恶的侏儒”梯也尔口述了他的和平条约 巴黎公社梯也尔 要么是保守共和国,要么就不要共和国。
麦克马洪一票共和间接选出, 有权否决议案普选产生,权利很小,可提出通过
法案,但受到参议院和总统的控制 行政
国家元首 军队最高统帅(总统)参议院:众议院: 立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组织内阁 任命一切文武官员有特赦权,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负责选出(议会)1875年宪法的意义:1)共和派掌握实权, 共和制最终确立 2)共和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3)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铁血德意志 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 ……. 而是要用铁和血。铁血政策铁血宰相俾斯麦 容克贵族:德语Junker一词的音译, 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1848年德国革命后,容克的庄园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大部分容克开始成为保留许多封建残余的、资产阶级化的地主. 容克贵族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 《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
第12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15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领导权属于皇帝领导的帝国宰相。
第17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18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结合课本第三个子目,脆弱的德国民主,说一下德国的民主脆弱在哪里?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统帅军队,权力巨大宰相: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帝国议会权力小,由普选产生,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审批法律; 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
——威廉·李卜克内西相同原因:
不同原因:两国反民主势力(保守势力)都比较强法国: ①资本主义发展相对于德国较快
②历经多次革命洗礼以及启蒙思想的冲击,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德国:①长期的分裂使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
②未经革命洗礼,自上而下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统一又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原因分析君主立宪制首相
内阁皇帝
宰相民主共和制总统总统
内阁国民议会国会上下两院议会议会皇帝总统议会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军事封建
皇帝权重
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2.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利制衡的原则 1882年3月,日本政府为了制定一部满足帝国统治需要的宪法,专门派出以伊藤博文为首的“宪法考察团”去欧洲考察。在德国期间,柏林大学的一位教授给他们提出建议:“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近似。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伊藤博文等人对此非常信服,便决心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制定日本帝国的宪法。
思考:“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 1871年宪法虽然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但皇帝和宰相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议会受制于皇帝和宰相,权力有限。)例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