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离子反应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离子反应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4 23:4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离子反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Cl-、 B.Ba2+、Na+、、
C.Na+、Fe2+、H+、 D.、K+、、OH-
2.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Na+、Cu2+、Cl-、NO
B.酸性溶液:NH、Fe3+、CH3COO-、SO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Na+、K+、SO、NO
D.碱性溶液:K+、Fe3+、SO、NO
3.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过量烧碱溶液,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
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
C.用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再过滤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
B.实验室制:
C.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D.盐酸除铁锈:
5.在某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 、Al3+、SO42-、HCO3- B.Na+、 Ba2+、Cl-、SO42-
C.Cu2+、Mg2+、SO42-、NO3- D.Fe3+、K+、NO3-、I-
6.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A. B. C.浓硫酸 D.
7.某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的同学关于如图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产物BaSO4是非电解质
B.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BaSO4↓+H2O
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强,说明过量的Ba(OH)2发生电离
D.a时刻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8.下列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a+、、、
B.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Cu2+、、Cl-
C.与铝产生H2的溶液中:、、Al3+、
D.弱碱性的溶液中:Na+、K+、、
9.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Cu2+、NO3-、SO42- B.Na+、Cl-、CO32-、SO42-
C.Ca2+、Ba2+、Cl-、NO3- D.Mg2+、Fe3+、OH-、NO3-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质:、CaO、NaCl B.强电解质:HF、、NaCl
C.一元酸:、HClO、HBr D.酸性氧化物:、、
二、填空题
11.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就越强。现用如图装置向两份相同的滴有酚酞溶液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导电能力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的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表示滴加H2SO4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为曲线 。
(2)曲线①s→a反应的现象为
(3)曲线②s→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2.有以下几种物质:①干燥的食盐晶体②冰醋酸③水银④蔗糖⑤KNO3溶液,填空回答:
(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3)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13.现有下列七种物质:①铝  ②蔗糖 ③CO2  ④H2SO4  ⑤Ba(OH)2 ⑥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⑦HCl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非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
(2)向⑥的溶液中逐渐滴加⑦的溶液,看到的现象是 。
(3)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下列阴离子:OH-、SO42-、CO32-、Cl-。
(1)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则溶液中不可能有 。
(2)当溶液中有大量的Ba2+存在时,则溶液中不可能有 。
15.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和水的反应: 。
(2)和溶液的反应: 。
(3)实验室用和浓盐酸反应制: 。
(4)的尾气处理: 。
(5)将通入石灰乳中: 。
(6)将气体通入溴水中: 。
(7)将通入溶液中: 。
(8)将滴入溶液中: 。
(9)将气体通入溶液中: 。
(10)将少量气体通入溶液中: 。
(11)将过量气体通入溶液中: 。
(12)和溶液的反应: 。
(13)和过量氨水的反应: 。
(14)将与溶液混合: 。
(15)和过量稀的反应: 。
(16)将滴入溶液中: 。
(17)在酸性溶液中,将溶液与溶液混合: 。
16.在下列物质中选择溶于水后可以电离的物质,并写出相应的电离方程式(有几个写几个):①硝酸铵(NH4NO3) ②葡萄糖[C6H12O6] ③氢氧化钡[Ba(OH)2] ④硫酸(H2SO4) ⑤四氯化碳(CCl4) 。
17.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盐酸;②小苏打;③二氧化碳;④固体烧碱;⑤蔗糖;⑥熔融氢氧化钾;⑦氢氧化铁胶体:⑧;⑨铜;⑩硫酸铁溶液;
(1)上述十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有 。
(2)写出⑧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3)写出②与④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写出④与⑧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现有A、B、C、D、E五种可溶性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离子不重复):
阳离子:H+、Na+、Al3+、Ag+、Ba2+
阴离子:OH-、Cl-、CO32-、NO3-、SO42-
已知: ①A、B两溶液呈碱性,C、D、E溶液呈酸性。
②向E溶液中逐滴滴加B溶液至过量,沉淀量先增加后减少但不消失。
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B、D、E的化学式: B ,D ,E 。
(2) 写出A与E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 将C溶液逐滴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溶液中至反应完全,离子方程式为:
(4) 在100 mL 0.1 mol·L-1 E溶液中,逐滴加入40 mL 1.6 mol·L-1 NaOH溶液,最终得到沉淀物质的量为 mol。
19.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铁②蔗糖固体③盐酸④熔融⑤溶液⑥⑦熔融⑧氢氧化铁胶体⑨无水酒精⑩固体
(1)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
(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3)少量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
(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用蒸馏水,也可以用自来水
B.按照分散剂的不同,胶体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
C.氢氧化铁胶体属于电解质
D.已知土壤胶体中的胶粒带负电,在土壤中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与,肥效相同
20.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钠,②纯醋酸,③CO2,④H2SO4,⑤Ba(OH)2,⑥氢氧化铁胶体,⑦稀盐酸,⑧NaHSO4,⑨碳酸氢钠,⑩乙醇
(1)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有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
(2)氢氧化铁胶体的颜色是
(3)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⑧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5)⑨和⑦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1.实验室需纯净的NaCl晶体,但现有的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2SO4和NH4HCO3,为除去杂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NH4HCO3 NH3↑+H2O+CO2↑)

(1)上述操作I、Ⅱ的名称分别为 、
(2)进行操作“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时,如何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其方法是
(3)操作“加入过量的甲溶液”,甲溶液为 溶液,此操作的目的是 。
(4)操作“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的目的是 。
22.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如表系列实验: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H2SO4溶液 H2O
V/mL c(mol/L) V/mL c(mol/L) V/mL
① 20 10.0 0.10 10.0 0.50 0
② 40 V1 0.10 V2 0.50 V3
③ 20 V4 0.10 4.0 0.50 V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a2S2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a2S2O3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易变质,需要密封保存,设计实验验证一袋密封不严的Na2S2O3固体已经变质 。(已知:Na2S2O3可被空气氧化,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BaS2O3极微溶于水。)
(2)该实验①、②可探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3= ;实验①、③可探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5= 。
23.为了测定不同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取了盐酸、CH3COOH(CH3COOH为一元有机酸)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五种溶液,若要再增加一种溶液,你认为选取下列 最为合适。
A.Na2SO4 B.Ca(NO3)2 C.Ba(OH)2 D.KNO3 E.MgSO4
(2)为了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本实验应控制多种实验条件,如烧杯的规格相同、烧杯内溶液的体积相等、相同的电极材料、各电极间的距离相等、溶液的浓度相同、灯泡的功率相同等,除此外,你认为还应控制的条件(或因素)是 .
(3)本实验通过观察到 现象,间接说明上述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通过本实验,证实了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不同的,从而可以直接推出的结论是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K+、、Cl-、都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
B.Ba2+与反应生成沉淀而不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Fe2+、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Fe2+、都是有颜色的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与OH-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2.C
【详解】A.Cu2+的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CH3COO-会和H+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即碱性溶液,存在大量的OH-,选项中的离子都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共存,故C正确;
D.碱性溶液存在大量的OH-,Fe3+与OH-反应,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B
【分析】A、金属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盐;
B、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均不能溶于弱碱氨水中;
C、生石灰与水反应,能吸收水形成氢氧化钙溶液;
D、烧碱溶液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向其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详解】A、金属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所以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可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故A正确;
B、Fe3+和Al3+均和氨水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均不能溶于弱碱氨水中,故不能实现,故B错误;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通过加热蒸馏,分离出乙醇,故C正确;
D、烧碱溶液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溶液,过滤出氢氧化镁,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实现除杂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B。
4.D
【详解】A.向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生成和,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实验室利用CaCO3和盐酸反应制备,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A、在酸性溶液好HCO3-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Ba2+和SO4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
C、在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Cu2+、Mg2+、SO42-、NO3-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
D、在酸性溶液中,I-能够被Fe3+或NO3-氧化,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晴】本题考查离子共存,要注意题意中隐含信息的理解。常见的附加条件: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3+;③MnO3-,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等;另外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6.A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详解】A. 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故A符合;
B. 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符;
C. 浓硫酸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符;
D. 属于非电解质,故D不符;
故选A。
7.D
【分析】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是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浓度不断下降,生成的硫酸钡难溶于水,B点时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强,是因为加入了过量的硫酸,硫酸发生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由此分析。
【详解】A.AB段是向Ba(OH)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所以随H2SO4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中Ba2+和OH-的浓度越来越小,生成的BaSO4是难溶物,所以导电能力不断减弱,但BaSO4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不能说明产物BaSO4是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BaSO4↓+2H2O,1mol氢氧化钡电离出1mol钡离子和2mol氢氧根离子,题中所给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客观事实,故B不符合题意;
C.BC段溶液继续滴加硫酸,因为H2SO4=2H++,所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性逐渐增强,当滴加到一定量时,随着H2SO4的加入,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其导电能力基本不再发生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a时刻溶液的导电能力为0,B点时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生成的BaSO4是难溶物,所以导电能力不断减弱,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8.D
【详解】A.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溶液呈紫红色,故A不符;
B. 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呈碱性:Cu2+是以OH-生成Cu(OH)2沉淀,故B不符;
C. 与铝产生H2的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酸性:、Al3+在碱性条件下不共存,在酸性条件下不共存,故C不符;
D. 弱碱性的溶液中:Na+、K+、、与OH-不反应,故D符合;
故选D。
9.C
【详解】A、Cu2+在溶液中显蓝色,不是无色,A错误;
B、在酸性溶液中CO32-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Ca2+、Ba2+、Cl-、NO3-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Fe3+在溶液中显综黄色,酸性溶液中OH-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10.B
【详解】A.、CaO、NaCl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均能导电,都是电解质,故A正确;
B.HF是弱酸,为弱电解质,、NaCl溶于水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B错误;
C.、HClO、HBr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均属于一元酸,故C正确;
D.、、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都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1.(1)①
(2)溶液红色逐渐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
(3)
【详解】(1)曲线①的导电能力在a点降至最低,随后升高,说明是Ba(OH)2和H2SO4反应的曲线,a点时Ba(OH)2和H2SO4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几乎无导电能力,故表示滴加H2SO4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为曲线①;
(2)曲线①表示滴加H2SO4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s→a发生反应,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最后接近中性,故s→a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红色逐渐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
(3)曲线②表示滴加NaHSO4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b点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并不是最弱的,说明Ba(OH)2和NaHSO4按照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生成BaSO4和H2O,则s→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2. ③⑤ ①② ④
【分析】(1)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2)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3)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不管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与否,都不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详解】(1)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金属③水银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能导电;⑤KNO3溶液中有能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也能导电;
答案是: ③⑤;
(2)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满足该条件的有:①干燥的食盐晶体氯化钠、②冰醋酸;
答案是: ①②;
(3)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满足条件的为: ④蔗糖;
答案是: ④。
13. ④⑤⑦ ②③ 先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后沉淀逐渐溶解 Ba(OH)2+2HCl=BaCl2+2H2O
【详解】(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①铝为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蔗糖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③CO2自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
④H2SO4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⑤Ba(OH)2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都能导电,是电解质;
⑥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HCl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综上所述属于电解质的有④⑤⑦;非电解质有②③;
(2)盐酸是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铁胶体遇到盐酸,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再滴加盐酸,氢氧化铁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故现象为:先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后沉淀逐渐溶解;
(3)离子反应H++OH-=H2O代表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符合条件的反应为Ba(OH)2+2HCl=BaCl2+2H2O。
14. OH-、CO32- SO42-、CO32-
【详解】(1)当溶液中存在大量H+时,H+能够与OH-反应生成水、与CO32-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答案为OH-、CO32-;
(2)当溶液中有大量的Ba2+存在时,Ba2+能够与SO42-、CO32-反应生成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Ba2++CO32-=BaCO3↓,不能大量共存,故答案为SO42-、CO32-。
1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详解】(1)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只有氢氧化钠可拆,离子方程式为。
(2)和溶液的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3)和浓盐酸反应制,氯化氢和生成的氯化锰可拆,离子方程式为。
(4)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离子方程式为。
(5)将通入石灰乳中,石灰乳中Ca(OH)2不能拆,生成的盐可拆,离子方程式为。
(6)将气体通入溴水中,氧化还原生成HBr和H2SO4,都可拆,离子方程式为。
(7)将通入溶液中,氧化还原生成HCl和H2SO4,都可拆,离子方程式为。
(8)将滴入溶液中,氧化还原生成H2SO4和H2O,H2SO4可拆,离子方程式为。
(9)将气体通入溶液生成CuS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10)将少量气体通入溶液,生成和CO2,离子方程式为。
(11)将过量气体通入溶液,生成H2SiO3和NaHCO3,离子方程式为。
(12)和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离子方程式为。
(13)和过量氨水反应生成Al(OH)3和NH4Cl,离子方程式为。
(14)将与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生成Al(OH)3和CO2,离子方程式为。
(15)和过量稀反应生成Fe(NO3)3和NO,离子方程式为。
(16)将滴入溶液,发生氧化还原生成FeCl3和H2O,离子方程式为。
(17)在酸性溶液中,将溶液与溶液混合,发生氧化还原生成Fe2+和I2,离子方程式为。
16.NH4NO3 = 、 Ba(OH)2 = Ba2+ + 2 OH-、 H2SO4 = 2H+ +
【详解】电解质溶于水可以电离,硝酸铵、氢氧化钡、硫酸为电解质;葡萄糖、四氯化碳为非电解质,在水中不能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4NO3 = NH4 + + NO3- 、 Ba(OH)2 = Ba2+ + 2 OH-、H2SO4 = 2H+ + SO42-。
17.(1) ②④⑥⑧ ③⑤ ①⑥⑦⑨⑩
(2)
(3)
(4)
【详解】(1)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①盐酸为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②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属于电解质,其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③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不导电;④固体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其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⑤蔗糖由分子构成,非电解质,不导电;⑥熔融氢氧化钾属于电解质,其中离子能自由移动,导电;⑦氢氧化铁胶体为混合物,能导电;⑧属于电解质,其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导电;⑨铜为金属单质,能导电;⑩硫酸铁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
故属于电解质的有②④⑥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③⑤,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有①⑥⑦⑨⑩;
(2)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3)②与④在溶液中反应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4)④与⑧在水溶液中反应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18. Ba(OH)2 AgNO3 Al2(SO4)3 2A13++3CO32-+3H2O =2Al(OH)3↓+3CO2↑ H++CO32-=HCO3- 0.016mol
【详解】试题分析:A、B、C、D、E五种可溶性强电解质,并且A、B两溶液呈碱性,CO32-不能与H+、Al3+、Ag+、Ba2+共存,不满足题目要求中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所以CO32-只能与Na+结合成Na2CO3。OH-不能与H+、Al3+、Ag+共存,所以OH-只能与Ba2+结合形成Ba(OH)2,所以A、B应是Na2CO3、Ba(OH)2中的任一种。Ag+不能与Cl-、SO42-共存,只能与NO3-形成AgNO3。根据信息向E溶液中逐滴滴加B溶液至过量,沉淀量先增加后减少但不消失,说明存在Al3+,则B是Ba(OH)2,A是Na2CO3。沉淀又没完全消失,所以可推断出阴离子是SO42-,可推出E是Al2(SO4)3。剩下离子只有两种:阳离子是H+,而阴离子有Cl-,二者结合得HCl。根据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可推断出D是AgNO3。所以综上所述可推断出各物质依次为:A:Na2CO3、B:Ba(OH)2、C:HCl、 D:AgNO3 、E:Al2(SO4)3。
(1)根据上述分析,B、D、E分别为Ba(OH)2、AgNO3 、Al2(SO4)3。
(2)Na2CO3与Al2(SO4)3反应,发生双水解生成沉淀和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13++3CO32-+3H2O =2Al(OH)3↓+3CO2↑。
(3)根据上述分析,C为HCl、A为碳酸钠,两者等物质的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
(4)E为硫酸铝,物质的量为0.1mol/L×0.1L=0.01mol,NaOH的物质的量为1.6mol/L×0.04L=" 0.064" mol,根据化学反应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0.01mol硫酸铝消耗0.06molNaOH,生成0.02mol氢氧化铝,然后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剩余的0.004molNaOH消耗氢氧化铝0.004mol,所以最终得到沉淀物质的量为0.016mol。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推断,离子共存,电解质的电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推断的综合题。主要涉及离子推断,离子共存,电解质的电离,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题目综合性较强。A、B、C、D、E五种可溶性强电解质,并且A、B两溶液呈碱性,CO32-不能与H+、Al3+、Ag+、Ba2+共存,不满足题目要求中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所以CO32-只能与Na+结合成Na2CO3。OH-不能与H+、Al3+、Ag+共存,所以OH-只能与Ba2+结合形成Ba(OH)2,所以A、B应是Na2CO3、Ba(OH)2中的任一种。Ag+不能与Cl-、SO42-共存,只能与NO3-形成AgNO3。根据信息向E溶液中逐滴滴加B溶液至过量,沉淀量先增加后减少但不消失,说明存在Al3+,则B是Ba(OH)2,A是Na2CO3。沉淀又没完全消失,所以可推断出阴离子是SO42-,可推出E是Al2(SO4)3。剩下离子只有两种:阳离子是H+,而阴离子有Cl-,二者结合得HCl。根据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可推断出D是AgNO3。所以综上所述可推断出各物质。
19.(1) ④⑦⑩ ②⑥⑨
(2)
(3)
(4)
(5)
(6)B
【详解】(1)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故为④熔融CaO、⑦熔融NaOH、⑩FeCl3固体;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故为②蔗糖固体、⑥CO2、⑨无水酒精;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在水中完全电离,得到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3)少量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与溶液反应的实质是,碳酸氢钠电离出的碳酸氢根与硫酸氢钠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实验室用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6)A.自来水中含有杂质离子,会影响氢氧化铁胶体的生成,因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不能使用自来水,故A错误;
B.按照分散剂的不同,胶体可分为分散剂是液体的液溶胶、分散剂是气体的气溶胶和分散剂是固体的固溶胶,故B正确;
C.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土壤胶体中的胶粒带负电,铵盐中有铵根离子的盐可以被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而硝酸根离子不能,因此硝酸铵的施用效果较差,故D错误;
故选B。
20.(1) ①⑥⑦ ②④⑤⑧⑨ ③⑩
(2)红褐色
(3)Ba(OH)2+2HCl=BaCl2+2H2O
(4)NaHSO4=Na++H++
(5)H++=H2O+CO2↑
【详解】(1)①Na是单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够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纯醋酸由分子构成,无自由移动的微粒,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③CO2由分子构成,无自由移动的微粒,不能导电;本身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④H2SO4由分子构成,无自由移动的微粒,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⑤Ba(OH)2由离子构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⑥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因吸附正电荷而带电荷,能够导电;但胶体属于混合物,因此氢氧化铁胶体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稀盐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微粒,能够导电;但是盐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NaHSO4是盐,由离子构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⑨碳酸氢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但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而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⑩乙醇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故上述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是①⑥⑦;属于电解质的有②④⑤⑧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③⑩;
(2)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的液体;
(3)在上述物质中,Ba(OH)2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BaCl2、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4)⑧是NaHSO4,NaHSO4在水中电离产生Na+、H+、,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5)⑦是稀盐酸,⑨是碳酸氢钠,二者混合发生反应产生NaCl、H2O、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2O+CO2↑。
21. 加热 过滤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出现,则说明氯化钡溶液过量 Na2CO3溶液 除去过量的钡离子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分析】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2SO4和NH4HCO3,加热固体,碳酸氢铵会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氯化钠和硫酸钠,溶于水得到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沉淀硫酸根离子,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过滤除去硫酸钡、碳酸钡沉淀,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除去碳酸钠,加热蒸发除去氯化氢得到氯化钠晶体,
(1)操作Ⅰ为加热分解碳酸氢铵,操作Ⅱ过滤除去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
(2)进行操作“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时,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可以取反应后的上清液,检验是否还有硫酸根离子;
(3)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
(4)加入过量盐酸除去加入过量的碳酸钠。
【详解】NaCl晶体中混有少量的Na2SO4和NH4HCO3,加热固体,碳酸氢铵会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得到氯化钠和硫酸钠,溶于水得到溶液,加入过量氯化钡沉淀硫酸根离子,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过滤除去硫酸钡、碳酸钡沉淀,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溶液除去碳酸钠,加热蒸发除去氯化氢得到氯化钠晶体,
(1)操作Ⅰ为加热分解碳酸氢铵,操作Ⅱ过滤除去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
故答案为加热;过滤;
(2)进行操作“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时,判断BaCl2溶液已过量,可以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钡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从而判断氯化钡是否过量,若出现沉淀,证明未过量,若无沉淀,证明氯化钡过量;
故答案为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无沉淀出现,则说明氯化钡溶液过量;
(3)为了除去过量的钡离子,且在后续实验中容易除去引入的杂质,可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沉淀钡离子;
故答案为Na2CO3溶液;除去过量的钡离子;
(4)依据流程分析可知,加入过量盐酸除去加入过量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碳酸钠。
22.(1) S2O+2H+=SO2↑+S↓+H2O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足量的稀盐酸酸化,静置,取上层清夜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Na2S2O3固体已变质
(2) 温度 0 硫酸浓度 6.0
【详解】(1)Na2S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和SO2,离子方程式为S2O+2H+=SO2↑+S↓+H2O;验证一袋密封不严的Na2S2O3固体是否变质可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足量的稀盐酸酸化,静置,取上层清夜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Na2S2O3固体已变质;故答案为S2O+2H+=SO2↑+S↓+H2O;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足量的稀盐酸酸化,静置,取上层清夜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Na2S2O3固体已变质。
(2)实验①、②温度不同,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V3=0;实验①、③硫酸浓度不同,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V5=6.0;故答案为温度;0;硫酸浓度;6.0。
23. D 五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灯光亮度不一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是不同的
【分析】(1)根据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是影响导电能力大小的因素判断;
(2)根据离子的浓度是影响导电能力大小的因素判断;
(3)灯泡的亮度与导电能力有关;
(4)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同说明离子浓度不同,可推出电离程度不同;
【详解】(1)影响导电能力大小的因素之一为:离子所带电荷;盐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和氨水五种溶液中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都带一个单位的电荷,硝酸钾电离出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故选D;
(2)影响导电能力大小的因素之一为离子的浓度,所以还应控制的条件(或因素)是五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3)灯泡的亮度与导电能力有关,通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灯光的亮度不一,间接说明上述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本实验的外在条件相同,只有电解质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