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地理 4.1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案 鲁教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重点 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难点 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考点梳理考点1:.结合实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一、自然资源概念 2. 3.以水资源为例率大。⑶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⑷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包括两方面: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修建水库等;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的节约使用;同时也要加强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治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⑸总体来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生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弱,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越来越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考点2: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台风、干旱、洪涝、寒潮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⑴成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 ( http: / / www.21cnjy.com )害起到诱发、加剧的作用。另外,一种自然灾害也能引发其它自然灾害,如我国西南三省,地震可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⑵危害:同等级的自然灾害在人口稠密地区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或危害就大,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就较小。灾害分布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危害防治措施干旱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旱伏旱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选择耐旱作物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副热带洋面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洪涝及时预报,做好防灾准备寒潮青藏高原以外地区冬半年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现象。使农作物、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受到很大影响。及时预报,做好预防地震东南沿海和云南、西藏地区各季节均可发生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释放出来,引起地面震动。摧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有时发生火灾加强地震研究和预报,实施预防措施。直击小高考2012年12月14日美国西南海域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图8为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18.该海域地震多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 A.海洋与陆地交界地带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海啸多发区域 D.大陆架区域19.关于震中附近洋流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B.寒流,降温、增湿作用 C.暖流,增温、减湿作用 D.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图7为“地震发生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图中地质构造为A.背斜B.向斜C.断层D.凹陷14.地震发生时,合理避灾的方法是A.躲避在高大建筑物附近B.通过电梯及时转移C.跳楼逃生D.有序撤到空旷地带
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共性特征
数量的有限性
利用的发展性
资源间的联系性
分布的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