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6 19:4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7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共分为“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三目内容。第一目讲述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不断加深下的物种大交换的表现:包括人口迁移、物种交换、疾病的传播等;第二目主要探讨了新航路开辟后三大洋贸易齐头并进的新发展,这种新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的全球性大流动,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三目讲述了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影响,说明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作为认识新航路的立意,以文明史观作为解读历史的视角,以合作探究式为灵魂,对三目内容进行整合,是本课的高度所在。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专题第二课,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相比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主要讲述航路开辟的动因、条件与概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更侧重于新航路开辟后产生的历史与现实影响。显然对前一课内容的进一步深化。这两节课共同构成本单元的系统整体。同时,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联系的加强为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条件,体现了“发现世界”到“发现人”的历史发展线索。既有贯穿欧洲古代与近代文明发展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近代欧、亚、非、美各区域文明交流的横向联系。因此本课承载着由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过渡和由东方文明中心向西方文明中心重大转变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对理解全球发展建立联系统一整体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掌握特定时空环境下新航路开辟后人口、物种、疾病、商品等世界性流动的基本史实,理解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以及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的改变。(时空观念)
2.通过图片、文字等相关材料的分析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早期殖民扩张给世界各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进而解释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运用相关史料,分析全球物种大交换的影响以及欧洲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
4.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反对殖民主义的意识,树立包容开放的文明观与世界观。(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人口、物种、疾病和商品流动的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早期殖民扩张对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2.难点: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如何推动西欧崛起;如何认识殖民扩张的历史影响。
教法学法
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编写学案;学生预习教材,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地图,说说对世界的认识有什么不同。15世纪的世界地图16世纪的世界地图
学生活动:15世纪的世界地图,对世界认识模糊不清,而16世纪的地图和现在认识基本一致。
教师引导:从16世纪的世界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新航路开辟后,人们认识了世界主要的海岸线,知道了美洲,各大洲的位置轮廓比较清晰,亚洲的东面是海洋,总的说来,人们对世界地理的认识与今天差不多了。全球航路的开辟开阔了人类的眼界,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新航路开辟以后,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横向流动——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1.人口迁移
任务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0-p41页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人口的迁移——原因?表现?影响?
2.物种的交换——原因?表现?
3.疾病的传播——原因?表现?影响16-20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学生活动:思考、回答。世界范围内人口大规模迁移,美洲成为主要目的地。教师补充: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殖民扩张,美洲土著人口印第安人减少,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2.物种交换
任务二:一颗土豆的全球流浪记请结合所学,将以下故事补充完整。并思考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填充完整故事情节。
学生一:我的家乡在美洲,那里曾经与世隔绝,15世纪,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我开始被带到世界各地,包括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因为我适应性强,易于种植的特性,我很快适应了新的家园,在那里我大量生长,给很多人提供了口粮,极大地推动了当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学生二:我的家乡在美洲,那里曾经与世隔绝,15世纪,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我开始被带到世界各地,包括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因为我高产,易于种植的特性,我很快适应了新的家园,在那里我大量生长,给很多人提供了粮食,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粮食产量提高和文明交融。
教师提问:这几位同学的回答不同的地方集中于哪一部分?影响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引出物种交换的影响。
学生:
积极:丰富饮食结构,增加粮食产量,刺激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文明交融。
消极:1.导致疾病传播;2.破坏生态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资料,以及一颗土豆的流浪日记,形象生动地介绍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交流增强了联系,但也带来了灾难,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开始改变。)
3、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任务三:根据下图提取新旧航路变迁的信息,新旧航路的变迁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提取信息,思考回答信息:
1、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
2、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3、旧航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中心;新航路的主导国是西欧国家,以欧洲为中心。
4、旧航路主要是亚欧非三洲之间;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遍及全球。教师总结: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地图,提取新旧航路的变迁信息,引导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情景融入】
任务四:如果你是一个16-17世纪的欧洲商人,你怎样去赚钱?
(提示:线路产品)学生活动:结合地图和教材组织语言。太平洋贸易是以中国为中心进行的。一是葡萄牙人入居中国澳门后,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二是西班牙经营的主要在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贸易商品除了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商品就是白银,而这些白银绝大部分都流入中国,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情景融入】
任务五:三角贸易获利丰厚,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假如你是一名记者将如何报道三角贸易?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殖民者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
(原因)欧洲商人把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由此,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过程)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经济破坏;对美洲,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了开发与发展;积累财富推动欧洲工商业发展,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影响)教师总结:
学法指导:训练历史解释,注意因果逻辑,用历史三段论解释清楚:原因;内容;影响。最后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到情景当中,从一个商人的身份出发,真实感受感受商品的世界性流通、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以一个记者身份,引导学生认识到,一方面给非洲带来巨大灾难,另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加深记忆,提高学习兴趣。)
二、纵向变动:世界格局的演变
1.早期殖民扩张
【概念阐释】
任务六:结合P43-44正文与地图,说一说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况。(提示:可以从国家、范围、方式等方面说明)
材料一: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分几阶段-----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16-18C上半期,西方各国基本上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能力有限,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大,所以这些国家殖民扩张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血腥的、赤裸裸的抢劫掠夺。在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资本积累方式被称为资本原始积累,这一时期的殖民扩张是早期殖民扩张。教师讲述: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殖民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后来居上的是法国、英国、荷兰等国。殖民区域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部分地区,非洲的沿海,亚洲的印度、东南亚等。此外,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教皇便划定一条分界线(教皇子午线)来缓和、调解双方矛盾。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材料二:在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的纪念日,美国一位印第安人领袖遣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2003年在南非德班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反种族歧视大会”上,非洲国家普遍认为,欧洲的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度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造成非洲贫穷和落后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欧洲国家应向非洲进行道歉并赔偿损失。在整个欧美社会,殖民主义的阴暗面被小心翼翼地回避着、淡化着,它总体上仍是一段值得夸耀的光荣史和冒险史,早期的殖民者也仍是被广泛传诵的英雄。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如何看待早期的殖民扩张?
学生活动:种族屠杀,白银外流,人口流失,给非洲和美洲带来了灾难。
教师补充:殖民扩张,一方面给美洲、非洲、亚洲带来灾难与冲击,多元平衡格局被打破;另一方面,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革命时代。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三: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的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任务七:结合材料和所学,将以下思维框图补充完整
学生活动:填充表格,黑板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逻辑能力,深度理解价格革命带来的连锁反应。)
【课堂小结】
横向:世界性贸易和殖民活动使得欧洲逐渐占据优势并称霸世界,亚洲、美洲和非洲则逐渐沦为欧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纵向:西欧的资产阶级实力和地位上升,封建领主阶级地位下降,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新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慢慢走来。
升华: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必做:1、导学案巩固练习部分
选做:解说词是结合事物的图像、实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它通过对事物准确描述,使观众和听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和意义等。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角度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自拟主题、过程完整、介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随堂练习】
1.15至16世纪,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主要由于( )
①海上航路的扩展②世界人口迁移③世界物种交流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表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据此推知( )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3.新航路开辟使“文明舞台限于亚欧大陆的格局归于终结,东西方开始进入了一个互相认识的全新时期”。材料中的“全新时期”的含义是( )
A.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开始落后于西方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东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加剧
4.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
A.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B.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C. 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D. 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5.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6.18世纪中期,西班牙官员曾报告:“(加勒比海地区)白人被划分为欧洲人与克利奥尔人(土生)还有些白人生活状况也比较糟糕,因为他们有印第安人血统。但是如果没有人知道这个秘密,那么身为白人的自负感依然能帮助他们应对各种灾难。”这表明( )
A.种族隔阂难以逾越B.欧美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C.奴隶贸易已经绝迹D.西班牙已成为殖民霸主
7.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一变化( )
A.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B.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本课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核心,按照生物的流动、商品的流动和世界的变动这一思路展开教学。其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了解世界格局变动后社会逐步进入大变革时代这一内容。由于本节课采用双主线——流动与变动,教师要在一节课中讲授极大容量的内容,但上课时间却有限,如世界格局变动这一知识点很难讲得透彻。在教学环节的优化、选用史料的精炼和对学生思维的调动与点拨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地完善,把这些缺点能够克服,打造更加完美的课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