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小组活动一:第一幕剧情简介:1928年9月,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参加孙子吴文杰的婚礼,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厦,街上少女少妇们的打扮、举止,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到了酒店,看到眼前的一切,吴老太爷不禁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小组讨论:吴老太爷昏死过去的原因(从衣着、饮食、礼节、恋爱方式等角度)土洋并存
中西合璧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注意:看图片归纳其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其特点)衣:开吃啦:川菜香辣炒蟹鲁菜 扒原壳鲍鱼粤菜 烧猪淮扬菜清炖蟹粉
狮子球食:1中西合璧住:房屋建筑的演进老北京的四合院西方建筑辛亥革命后民间剪辫子的场景 只有一个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管的革命党人加在里边捣乱,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听说邻村的航船七斤便着了道儿,弄得不像人样子了…… ---- 摘自《阿Q正传》
思考:
这仅仅是发型的改变吗?与之相类似的事件还有哪些?习俗: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传统菜系——西餐、糖果、糕点、饮料等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剪发、禁缠足、鞠躬、握手等四合院——欧化的别墅、花园洋房、高级公寓特点: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地区发展不平衡。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表现及特点)以近代社会服饰西化的材料和图片为例分析引起近代中国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外因、内因) 材料二: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请求朝廷下令“断发易服”,认为这关系到中国与文明世界的融合……
材料三:材料一:有轮船而沙船淘汰,有洋布而土布淘汰,有洋针而土针淘汰,有皮鞋、线袜而钉鞋、布袜淘汰。 ---胡祥翰的《上海小志》近代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
外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入侵,带来西方的生活方式
内因: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先进的中国人(维新派、革命派),受民主思潮的影响主动向西方学习
3、政府的提倡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小组活动二: 第二幕
剧情简介:1955年3月,乡下的堂弟带着几个孙子来上海探亲,吴文杰精心地招待,可是现实的状况却着实让他犯了难。
(请你为他设计此时吴家人生活状况和“犯了难”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人民生活艰苦,需凭票购物。上海居民生活一景哈尔滨一景:天津一景:三代同堂——7.3平米2、改革开放以来小组活动三:第三幕剧情简介:90年代浦东开发了,1995年国家启动了“安居工程” ,1996年农历二月初二,吴文杰一家选了个吉利的日子搬入了新居,此时的他已是四世同堂,全家人在庆祝搬迁之余,还决定利用双休日出去旅游。
思考:设计老吴家喜迁新居的场景,你认为吴家的生活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聊城新东关-- 漂亮的仿古住宅KTV--流行的娱乐方式聊城美食--科学、营养时尚多样的服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婚纱照的演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衣社会
风尚食住朴素;颜色款式单调票证→款式新颖,层出不穷→“菜篮子工程”住房拥挤,困难→“安居工程”→社会风气、婚姻制度、休闲生活变化原因新中国的成立
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
党和政府的重视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外因影响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方文明
冲击:思考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这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探究:课件43张PPT。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物质生活长袍马褂深宅大院满汉美食布衣粗食普通民宅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1)物质生活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长袍马褂变化:长袍马褂——着西装打领结语西装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中山装 1945年8月,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不约而同地穿上了中山装,留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合影。
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集体穿中山装亮相,引起世界瞩目。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满族妇女衣着清朝旗袍民国旗袍比较上面两组图,你能说出清朝
旗袍与民国旗袍的不同之处吗?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1)物质生活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传统饮食→西餐、面包、咖啡必胜客
麦当劳中餐:把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
西餐:以讲究营养为最高准则。你知道中西餐饮食的差别吗?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1)物质生活男: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旗袍传统饮食→西餐、面包、咖啡四合院→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1)物质生活(2)社会习俗包办婚姻→婚姻自由 跪、作揖→点头、鞠躬、握手留辫,缠足→ 断发,放足老爷、大人→先生、同志 11、18、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这些西方国家疯狂地越洋抢滩,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岳麓版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中国近代
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影响2、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3、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鸦片战争认识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改革这一与时代潮流不相容的旧习俗。
——人民版 先进的中国人的倡导4、“剪辫易服,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
——国民政府国民政府的推动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2、原因(1)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 的影响;(2)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 想的传播;(3)先进的中国人的倡导;(4)国民政府的推动。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朴素(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50年代 流行“列宁装”和“布拉基”
“布拉基”是俄语音译,即连衣裙。这种款式健康活泼,不做作,流行了很久,以至于现在许多中年妇女夏季的裙装还是这种稍加变化的布拉基。 工装背带裤是新时尚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
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
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文革”时期的绿军装和军棉大衣朴素简单物质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计划供应。朴素简单拥挤住房拥挤,
家具简陋。(二)、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949至今)朴素简单拥挤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三)、改革开放以来菜篮
子工
程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安居
工程颜色:五彩缤纷
款式:多样化改革开放以后食物总类逐渐增多美丽的家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汶川地震后人们举行大型晚会募捐活动课件28张PPT。你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获得最惨痛的教训是什么吗?教训: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命、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这是一支正义之师,这是一支威武之师,那么我们这支人民的军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一、南昌起义(1927、8、1) 1、背景: ( 1 )中共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中共为什么要进行武装起义?)( 2 )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经过:
(1)时间:
(2)领导人:
(3)军队:
(4)地点:
(5)结果: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国民革命军南昌南昌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1)打响了……第一枪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 3、意义:4、教训:(1)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2)革命武装力量没有同农民、同农民对于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二、土地革命方针确立:
八七会议准备:
秋收起义道路探索:创建
井冈山根据地总结经验受挫向井冈山进军工农武
装割据
理论实践农村革命根
据地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武装反抗军事 “围剿”反 “围剿”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成立政权对峙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八七会议会场内景 1927年8月7日1.八七会议时间:1927.8.7 地点:汉口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返回土地革命“纠错”的会议(1)时 间:
(2)领导人:
(3)地 点:
(4)结 果:
(5)影 响:1927年9月毛泽东湘赣边界进攻长沙失败,转向农村发展10月,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2.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南下广州与秋收起义进攻大城市长沙,结果都失败,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
因为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城市斗争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返回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党的领导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最重要条件基本内容主要斗争形式战略基地和立足点武装斗争进行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作用: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土地革命经济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根据地建设政权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图扩大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一)原因(二)经过(三)意义(1934.10~1936.10)“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遵义会议、胜利会师)(粉碎了、播下了、开始)三、红军长征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失利原因:毛泽东被撤销领导职务,“左’’倾领导人博古掌权。
结果:红军苦战一年,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长征1泸定铁索桥会宁4、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前进的动力;
3、开始了革命的新局面。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1935年1月)内容: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意义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
万水千山只等闲。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五岭逶迤腾细浪, 更喜岷山千里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时86000人,到陕北是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课件30张PPT。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公路1、了解其发展更新过程木船、马车、轿子海:陆空:轮船(1865年)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
汽车、电车(第二次工业革命)飞机(20世纪20年代)古代的交通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图说历史——轮船(1865年)图说历史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图说历史淞沪铁路(1876)——铁路图说历史他出生在江西一个普通茶商家庭 ;
他是首批留美幼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他曾在中法战争中英勇抗敌; 1905年至1909年,以总工程师主持修建我国自理的第一条铁路——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 他就是詹天佑
——中国的铁路之父 他是首批留美幼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
1909年9月24日,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通车 京张铁路全长200多公里,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设计了“人”字形路线。图说历史11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詹天佑故居“铺上”京张铁路钢轨 图说历史1交通工具的进步 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随着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发生质的变革。
火车机车演变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图说历史11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1电车(1906年,天津)图说历史1 1956年7月14日8时,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图说历史1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200万世纪末,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2000年12月12日,赛欧下线,引发了无数中国人对家庭轿车的新梦想 图说历史1开封黄河公路大桥焦作黄河公路大桥图说历史1江阴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江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图说历史11有一幅脍炙人口的挽联这样评价他 下联: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 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西风。
上联: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
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
他于1912年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飞行表演,不幸失事,壮烈殉职; 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
杰出的飞行家冯如。有一幅脍炙人口的挽联这样评价他 下联: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 上联: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西风。 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
杰出的飞行家冯如。1冯如冯如和他的飞机——飞机图说历史1中国客机图说历史中国客机图说历史1图说历史1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1896年辛亥革命后1949年11月12、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的发展1877年1906年1932年(2)电话的发展 1882年民国成立后 20C80S后截止2003年 2002年,搜狐新闻中心就拜年方式进行了在线调查。5天内参加调查的有效选票为17520张,结果表明,电话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拜年方式。小结:
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增长。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生活的地球却越变越小了。讨论:
现在我们为什么把地球称为“地球村”? 1课件29张PPT。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西汉时期就有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邸报。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主要的报纸有哪些?其宣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兴 起发 展繁 荣历程一、报刊业走向繁荣兴
起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艾小梅 1873年 汉口)报刊业的发展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时务报》 ——《民报》——《新青年》—《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作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报刊业的繁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内容丰富,功能增多,具有专业性、娱乐性。 (2)作用 :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1)表现 : 1996年,中宣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该集团目前共有19种报刊,日均发行量达163万份,2000年广告总收入达13亿元,连续几年居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第一位--------目前我国批准的报业集团有31家。材料二材料一课堂演练1、当前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2、根据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
方式有什么影响?
3、报刊媒介的局限性是什么?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大、集团化、市场化
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
影响:开阔视野、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报纸的缺陷?影响普及,不如影视 1895.2,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无声京剧影片 ,中国电影业诞生。2、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3、 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4、 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风云儿女》(一)、电影业的发展历程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知名导演著名影星(二)、电视业的发展历程1、中国电视诞生的标志——2、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视业为什么能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普及?3、电视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表现: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一、是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新闻类节目;
二、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表现:1、互联网的诞生: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3、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三、互联网的兴起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你认为互联网有没有弊端?1、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课堂练习2、传统的三大媒介是( )
①报纸 ②广播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A3、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报纸继续发行
B.报纸的内容单调雷同
C.一些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D.报纸不可以刊发“号外”
4、下列有关大众传媒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大众传媒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复杂而矛盾 ②有新闻导向的作用 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④有利于社会化程度的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CA5、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采取了很多措施。下列措施不直接具有这一目的的是( )
A.“安居工程” B.“菜篮子工程”
C.“村村通工程” D.“载人航天工程”D6、“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 )
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
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
④可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
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