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专项复习(四)
第一章节
断句方法
读懂句意
读懂句子的大意,然后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判断停顿,这是断句最直接的方法。
掌握技巧
在不能完全读懂句意的情况下,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技巧,也能辅助断句。
找名词代词
找名词
找代词
名词,如古人姓名、字、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号、官名、地名、物名等,一般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主语前、宾语后应断开。
例句呈现: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活板》)
代词,如“吾”“余”“予”“尔”“汝”“彼”“之”等,一般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主语前、宾语后应断开。
例句呈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找名词、代词
断句方法(一)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
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找名词、代词
断句方法(一)
常见的代词有三类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予、我、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在下等。
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卿等。
第三人称:之、其、彼。
(2)疑问代词:谁、孰、何、奚、胡、、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等
找名词、代词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断句方法(一)
找虚词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 ,“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断句方法(二)
找虚词
借助句首发语词断句 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至若”等,常居句首,其前应断开。
例句呈现: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②呜呼/其真无马邪 (《马说》)
借助句首时间词断句 句首时间词,如“俄而”“旋”“已而”等,常居句首,其前应断开。
例句呈现: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借助句末语气词断句 句末语气词,如“也”“矣”“焉”“耳”等,常居句末,其后应断开。
例句呈现: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借助疑问语气词断句 疑问语气词,如“何”“胡”“安”“孰与”“何如”等,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应断开。
例句呈现: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断句方法(二)
例题展示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因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选自《明史·马皇后传》,有删改)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例题展示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因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选自《明史·马皇后传》,有删改)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在这个句子中,找出名词和虚词,名词有“刑赏”“畸重”“宫正”;虚词有“当”“则”“矣”“亦”,根据语法规则,名词作宾语则其后断句,或者根据虚词意思,在前后断句。
该句意为:帝王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处理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公平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
据此可断句为: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例题展示
参考译文
太祖皇帝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皇帝回到后宫,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解。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但马皇后劝阻而能够减免刑罚的人也有很多。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拿着槊想杀郭景祥,皇帝想要杀了郭景祥的儿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别人告发的事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皇帝调查这件事后,(发现郭景祥的儿子)果然是冤枉的。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可以相信吗?”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皇帝曾经命重刑犯筑造城墙。马皇后说:“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重罪囚犯最大的恩惠,但是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皇帝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拘捕宫人送到宫正司定罪。皇帝说:“为什么?”马皇后说:“帝王不因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处理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比较公平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
巩固练习
夏至
《游醉园①半亩塘记》(节选)
[清]刘锡爵②
庚戌之夏,浪游剡溪,坐卧一楼,几不知天地空阔。偶遇吕子吾日暨令弟旦复两兄③,翩翩秀发,见若素交。款入醉园,纵览胜地,备阅往迹,竟忘此身在剡城中矣。
同缓步园林,曲径通幽,芳草鲜美,忽见五马联队,昂饮溪涯;巨鱼翻浪,聚游碧波。欲穷其源之尽处不知所止殆落花流水杳然去也。复承尊公水因先生情重,设醇醪,剪时蔬,摘果烹鲜,却饶投辖之兴。敢问“以醉名园,请详其意。”先生答云:“余所醉者,幽人隐逸,可以手谈;名流墨客,可以析疑。吾所醉者,清风明月,可以写忧;快雨奇云,可以爽志。吾所醉者,鱼游水面,可以寄兴;鸟鸣树巅,可以忘机。吾所醉者,晚食安步,可以无事;家顺世平,可以息累。如是不可一日不饮,不可一饮不醉。如是即至中山千日醉④,亦复何辞。《诗》云:‘不醉无归。’人亦有言:醉解千愁。虽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吾以名乎园。”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欲 穷 其 源 之 尽 处 不 知 所 止 殆 落 花 流 水 杳 然 去 也。
巩固练习
夏至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欲 穷 其 源 之 尽 处 不 知 所 止 殆 落 花 流 水 杳 然 去 也。
句意为:想走到源头的尽头,不知道所到的地方,几乎是落花流水渺远才离去。“欲穷其源之尽处”是一处完整的句子,在其后断开一处,“殆”是表推测,在其前也应断开,故断句为:欲穷其源之尽处/不知所止/殆落花流水杳然去也。
1、<用作形容词>殆:危险。例句——《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论语》:“思而不学则殆。”
2、<用作副词>殆:近于;几乎。例句——《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雁荡山》:“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3、<用作副词>殆:表推测,大概;恐怕。例句——《石钟山记》:“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4、<用作形容词>殆:通“怠”,懈怠;懒惰。例句——《商君书.农战》:“农者殆则土地荒。”
找动词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以其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分析:句中动词有“期行、期、不至、舍去、乃至”,因此可区分出五个句子,其中有三个句子省略主语或者是承前主语。
练习: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
断句方法(三)
例题展示
九日游北香湖观荷记
〔清〕陈梦林
①九月九日,与李者世勋、林君秀民载酒郊均。出郭数百武,便见此湖;蜿蜒屈曲,殊有胜概。少选,风从北来,香气蓊渤②如相迎,而觌面③相过。渐逼湖,憩舍旁道口。绿云委波,红衣麟次如画。远山苍翠,列峙于对岸。循阡陌以东有地数亩,扼全湖之胜;野竹上逼青霄,参差茅屋。移坐竹间,湖清荷簇,回环如带;又有牙蕉、樣树、蓼花,风动波摇,东西上下互相掩映,泠泠幽丽。人在香国中,飘乎若出有而入无,荡遗尘而特立也。园丁为予言:此湖深冬不涸。花之放度腊乃尽荷钱新旧相接亦奇观矣。
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断三处)。
花 之 放 度 腊 乃 尽 荷 钱 新 旧 相 接 亦 奇 观 矣。
例题展示
句意:花儿绽放,估计到腊月才败落,初生的小荷叶和旧的荷叶相连,也是一种奇特的景象。“花之放”是一处主谓短语,在其后断开一处,“度腊乃尽”是一处完整的意思,在其后也应断开一处,“亦”是一处连词,在其前断开一处,故断句为:花之放/度腊乃尽/荷钱新旧相接/亦奇观矣。
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断三处)。
花 之 放 度 腊 乃 尽 荷 钱 新 旧 相 接 亦 奇 观 矣。
找出句子中的名词、动词和虚词
第二章节
名词
动词
量长短
计算,估计
例:项王自度不得脱。
砍伐
例:山有木,工则度之
标准,尺度
限度
制度,法度
气度,度量
计划,打算
度
找句式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一些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这些句式往往用虚词来达成,因而不少地方可以参考上文找虚词判断法。
判断句,如“……者……也”“为……”“即……”等。
例句呈现:①南冥者/天池也。(《北冥有鱼》)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反问句,如“孰与……”“其……乎”“安……”等。
例句呈现: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
例句呈现: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固定句式,如“不亦……乎”“何……之有”“如……何”“得无……乎”等。
例句呈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断句方法(四)
找句式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一些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这些句式往往用虚词来达成,因而不少地方可以参考上文找虚词判断法。
表示疑问或反问:奈(若,如)……何、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 其(何)……乎、安……哉(也)、岂……哉(邪)、何……为、况……乎
例句: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断句方法(四)
找对话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白”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由此进行断句。一般在它们的后面都要断开。要注意两点:
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例句呈现
①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二章》)
③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断句方法(五)
找修辞结构
排比、对偶、对称、反复、顶真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断句方法(六)
强化练习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①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辎重:行李。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辞 厉 非 常 机 弥 重 之 定 交 作 笔 荐 焉。
思路解析
“辞厉非常”中“辞厉”是主语,“非”是谓语,“常”是宾语,故在“常”后断句;“机弥重之”中“机”是主语,“弥重”是谓语,“之”是宾语,故在“之”后断句;“定交”省略了主语,充当谓语,故在“交”后断句;再结合句意“(戴渊)言辞气度非同一般,陆机越发器重他,两人结为好友,陆机给他写了推荐信”可断句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
参考译文:
戴渊年轻时,任侠气盛,不修品行,曾经在长江、淮河上劫掠商贸游客。陆机休假后回洛阳,携带的行李物品很多,戴渊指使一些少年抢劫。戴渊当时在岸上,坐在胡床上指挥手下行动,面面俱到。戴渊神情傲兀特出,即使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也显得洒脱异常。陆机在船舱里,隔着很远对他说:“你这样才华出众的人,怎么也当强盗呢?”戴渊听罢哭了,丢掉佩剑归附了陆机。戴渊言辞气度,非同一般,陆机越发器重他,两人结为好友,陆机给他写了推荐信。渡江以后,戴渊官至征西将军。
强化练习
夏至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①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②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澄汰:清洗,去除。②谮:读音是zèn。
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正 士 在 朝 群 邪 所 忌 谋 臣 不 用 敌 国 之 福 也。
思路解析
夏至
【答案】正 士 在 朝 | 群 邪 所 忌 | 谋 臣 不 用 | 敌 国 之 福 也。
【解析】“正士在朝”的意思是:正直之士在朝,表达完整的意思,后断开,“群邪所忌”的意思是:是邪恶者之大忌,承接前句,是“正直之士在朝”造成的影响,后断开;“谋臣不用”的意思是:谋臣置而不用,表达完整的意思,后断开;“敌国之福也”的意思是:乃是敌人的福份啊,承接前句,是“谋臣置而不用”的结果。可断为: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