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自然灾害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自然灾害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4-27 07: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 燕 晖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及成因,通过对图片、资料的分析 ,初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的形成原因。
3.认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分析具体事例,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2.教学难点: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成因分析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初二学生已有的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具备的基础知识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运用设置情境、读图分析、学生分小组讨论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并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尝试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身边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五、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图片:北京平谷产桃地遭受冰雹的袭击,遭受重大损失。同学们如果感兴趣,可以上网查看相关视频。展示一组自然灾害的图片【提问】根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图片,说说你们看后的感受【概括总结】这些图片表现的都是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我们通过对自然灾害的了解,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帮助 观察图片、讨论、回答 引用身边近期发生的事例,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灾害发生在身边
环节一 自然灾害的内涵【看图】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教师引导】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例如:旱灾图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教师总结】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归纳总结】1和3是属于自然灾害,它们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动而产生的,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2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不属于自然灾害4要看它产生的后果来决定,如果地震引起了海啸,沿岸地区有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现象,则为自然灾害,如没有则不是 利用图片讨论自然灾害的概念 看书:再次确认自然灾害的概念 思考问题并回答 通过看图和老师的引导,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实例展示,进一步明确自然灾害的内涵,使概念清晰化
环节二 自然灾害的分类【提问】同学们经常从电视、网络中看到各种自然灾害的报道,你能说出哪些自然灾害?【归纳总结】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冰、赤潮等
生物灾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天文灾害:流星体或小行星撞击地球 阅读教材提供的各类自然灾害的图片 在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是最频繁而且危害最严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的灾害。地质灾害也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尤其在山区。让我们通过书上的图片和说明认识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根据平时的积累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上自然灾害的图片及说明 在学生说的时候,老师有意识地进行分类 各种自然灾害的概念只需要了解,不需要深讲,降低难度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其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对我国影响尤为严重。下面我们将继续探讨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为有效地进行自然灾害的预防打下基础
【导入】观察一组自然灾害图片并分类 看图分类 巩固知识,为新知识的讲解打下基础
环节三 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2011年自然灾害经济损失2012年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危害大 中国旱灾频次分布中国水灾频次分布图发生频率高【归纳总结】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多和我国复杂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从图中读取有效信息,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让学生用地理语言描述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老师在PPT上展示 培养读图能力 强调规范的读图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运用地理语言描述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归纳总结是对上述讨论的梳理,有利于学生记忆
环节四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在本章的第一节到第三节我们讲述了我国的地形和地势、气候和河流,我们就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一起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看图】教师先后展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我国冬季气温分布图和我国气候类型图 【提问】1.气象灾害多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2.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3.我国东部有哪些气候类型?4.这些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5.我国的海陆位置是怎样?【教师总结】气象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冬季南北温差大,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我国东临太平洋,中低纬度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常常造成水灾、风灾 【讨论】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分析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区的形成原因1.分析这个问题时,除了本节教材中的地图以外,我们还需要查阅哪些地图?2.据图进行分析、归纳【教师总结】我们运用了“中国地形图”“板块构造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候类型图”等地图。我国山区面积占2/3,地势起伏大,地形类型复杂,地表崎岖。东部沿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部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受季风气候控制,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并思考 回答问题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间的联系,提高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本环节是教材的难点,老师要注意难度的把握,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调整“活动”中问题的顺序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环节五 次生灾害【教师提问】观察“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为什么图中的图例分别代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灾害?同一图例所代表的自然灾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归纳总结】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灾害可能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并起主导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看图】例如,台风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引发洪 ( http: / / www.21cnjy.com )涝、泥石流、大风、风暴潮等灾害;地震后带来的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旱灾容易诱发火灾和虫灾。次生灾害会加剧灾害的破坏程度和人员、物资的损失【归纳总结】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尽可能地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 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图例,分析回答 根据实例回答问题 自然灾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所带来的次生灾害往往被忽视。强调灾害间的关联性,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灾害观
【导入】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处夏秋季节,有一种自然灾害频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它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它是哪种自然灾害?网络搜索最近一次的台风视频报道例如:2013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的报道及“菲特”带来的危害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进一步了解台风灾害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六 以台风为例,强化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以及次生灾害的危害“菲特”给经过的地区带来了大风、暴雨,造成了风灾、洪涝灾害、风暴潮、城市内涝等台风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能给我们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从视频或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台风造成的危害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直观的视频或图片感受台风的破坏力,为后面防灾减灾的讲解打下基础
环节七 小组讨论台风来袭会造成巨大损失,我国东南沿海很多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年都要遭受台风灾害。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受台风侵袭频繁地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本节课关注的重点问题。防灾减灾实际上是两层含义,一是防灾,是预防灾害的发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预知灾害并加以防范;二是减灾,是在灾害发生后,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防灾减灾的措施,再以画海报的形式展示如何防灾和减灾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海报的形式呈现,再由各组派代表上来做展示、说明 通过参与讨论和动手制作,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防灾减灾知识的了解,锻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八 总结提炼防灾减灾的措施监测:高科技的手段─气象卫星我国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卫星对灾害的监测起到重要的作用预警:发布台风预报、警报,不同等级的预警表明灾害的严重性不同工程建设:加固、维修、疏浚等工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外出、在家的减灾自救措施 观看PPT思考 通过总结,将讨论的结果精炼,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措施将在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得到运用
环节九 防灾减灾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幅员辽阔,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不断加强应急体制、机制,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减灾工作成绩显著。2009年3月2日,中国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之所以选择5月12日,是为了纪念震惊全人类的“5·12”汶川大地震,纪念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8万多同胞PPT:我国重大减灾项目举例和防灾工程分布当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归纳总结】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探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地球健康与世界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防灾、减灾、抗灾的共同目标 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成就 讨论并发表意见 通过了解我国防灾减灾的工作和成就,建立正确的灾害观 联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灾害,选择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生存能力

《自然灾害》同步试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 燕 晖
一、单项选择题
1.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变化 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
2.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不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A.兴修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B.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C.建设“西气东输”管道 D.兴建 “三北”防护林工程
3.下列地理事件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工厂废水排放,河流污染 B.台风“威尔”造成海南17人死亡
C.1976年唐山大地震 D.北京平谷产桃区遭冰雹袭击,几乎绝产
4.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
A.沙尘暴 B.凌汛 C.水灾 D.寒潮
5.下列地区中,寒潮不容易影响到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海南岛
6.由于季风气候显著导致多发的自然灾害有( )
A.火山 B.旱涝 C.地震 D.滑坡
7.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
8.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①地震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9.我国西南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 )
A.降水多,山地类型多,容易引起地震 B.位于板块交界处
C.地形复杂多样   D.位于板块内部
看下列图片回答10~11题。
10.上面四幅图要防范的自然灾害,最有可能的是( )
A.泥石流 B.台风 C.暴雨 D.降水
11.这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地区主要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2.这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①暴雨 ②泥石流 ③城市内涝 ④寒潮 ⑤沙尘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1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与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14.地震作为主灾可能引起的次生自然灾害有( )
①海啸 ②滑坡 ③火山喷发 ④龙卷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2012年7月29日以来的连续降雨,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太旧高速公路晋中境内的部分路段出现险情。上午10时,太旧方向415千米处出现山体滑坡。事件发生后,高速交警果断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确保了塌方路段的交通安全管控。22时许,事发路段恢复畅通,根据材料回答16~17题。
16.造成此次滑坡的原因,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
A.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滑坡   B.连续大雨导致滑坡现象
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17.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 ②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 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 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可以降低灾难带来的损伤。下列自救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行车时,应立即减速靠路边停车,下车观察周围情况并找安全位置等待
B.在较坚固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和讲台旁
C.在马路上行走时,应该迅速避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到较开阔的地区
D.在家里时,应该立刻从楼梯跑到楼下躲避
19.目前,监测台风最重要的手段是( )
A.利用气象卫星 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C.利用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20.防震减灾,需加强科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
B.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低
C.发展中国家地震多发,其造成的损失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D.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对地震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综合题
1.目前,频发的沙尘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读沙尘天气实况图,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上图中我国沙尘天气强度的分布规律。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 ( http: / / www.21cnjy.com )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今年7月,云南省部分地区持续降水。2 ( http: / / www.21cnjy.com )1日,泥石流灾害共造成云南德宏州芒海镇吕英村户娜村民小组17人死亡,3人失踪,7人受伤。28日,泥石流灾害共造成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喜坪村上坪小组5人遇难,1人受伤。
(1)在下列引发泥石流的原因中,叙述错误的是
A.地震灾害过后的暴雨也可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B.泥石流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
C.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D.云南地形崎岖,坡度大,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地形条件
(2)云南泥石流发生频率高,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云南的气候类型是以 气候
为主,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其中 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动力条件。
(3)如果我们在山区遇到泥石流该怎样做? 。
3.读图回答问题。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每小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中,地区Ⅰ与地区Ⅲ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地区Ⅱ内___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
(4)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_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C 3.A 4.C ( http: / / www.21cnjy.com ) 5.D 6.B 7.B 8.A 9.B 10.B 11.A 12.C 13.C 14.A 15.B 16.B 17.A 18.D 19.A 20.D
二、综合题
1.由西北向东南减少
2.(1)B (2)亚热带季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气候 高温多雨,温和少雨 降水量大且集中(3)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就快速向垂直于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逃跑,直到跑到相对安全的高度
3.(1)AC (2)AC (3)DE (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