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刘雪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地理用具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
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
教师: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片,分别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
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我们通过这四个例子不难看出,生活中的物品的原材料和能量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是我们所需的自然资源。谁能总结一下,给自然资源下个定义?
学生答案预设:大多学生可以总结出自然资源是来自于自然界的。
教师: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物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是和自然资源紧密相关的,同时对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归纳自然资源的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师: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我们看看这些事物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哪些不是呢?
学生:完成题目内容。
教师:大家给出的答案有些不尽相同,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还需要好好理解一下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概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必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备“自然属性”;2.必须能用于生产、生活,即具备“经济属性”;3.既包括物质也包括能量。当这三个条件都满足时,才可以称之为自然资源。明确之后再组织学生修改刚才的题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同时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并再次明确概念中的要点。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依据课标内容是不需要学生熟记的,但是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并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会应用此概念。】
讲授新课──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出示图片,看一看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图片内容有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学生:思考、交流、分享每一种自然资源的实际用途。
教师:将刚才出示的自然资源图片汇总,学生思考这些自然资源的不同之处,并将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答案预设:将这些资源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图3.1和图3.2,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同时完成教材活动1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并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种资源进行分类,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中的两幅示意图3.1和3.2,可以很好地说明两种资源类型的区别所在,突破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师:可再生资源会用完吗?带领学生完成教材活动2的内容,同时出示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黄河断流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自然资源。
学生答案预设:对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珍惜和节约使用。
讲授新课──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国家是地大物博,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大物薄呢?请看这一组数字。出示我国主要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位,及每项资源人均量在世界的排位。你能总结出我国的自然资源特点吗?
学生答案预设: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设计意图:利用数字的形式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地显现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
教师:给出关于石油、煤炭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的文字内容,提出思考问题:1.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带来哪些影响?2.面对我国这样的资源现状,请说出你的金点子?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
学生答案预设:通过教师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总结出这样几方面做法:1.在生产生活中培养人们节约资源的意识,例如,随手关灯、拒绝一次性消费品等;2.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多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环保能源;3.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与循环使用,例如,做好垃圾的分类回收等。
教师:补充有关环保节能的产品设计。
【设计意图: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希望在讨论中碰撞出精彩的想法,学会自主学习。】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掌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分方法,同时对我国的资源现状有了更理性的认识。我们国家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又使得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地大物薄,我们只有努力改变原来陈旧的观念和发展模式,才能使得我国的资源问题得到改善,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为资源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并不难理解,学生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来较为容易。对于本节重点之一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分,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加深印象,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是不需学生掌握的,可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概念并掌握判断的方法。本节的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习惯。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如形象思维能力强,所以,可以准备大量真实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知道如何来做,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同步试题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刘雪晴
一、单项选择题
1.(原创)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甘蔗 B.闪电 C.阳光 D.水泥
2.(原创)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潮汐 B.水资源 C.森林 D.铁矿石
3.(原创)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B.种类少,但各种资源储量大
C.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充足 D.种类多,但各种资源储量小
4.(2011年湖北地理中考会考专题)可再生资源也会变成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因是( )
A.可再生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B.可再生资源被开采利用
C.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增加 D.可再生资源遭破坏或污染
5.(原创)下列自然资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阳光、森林、水、土地
C.风能、天然气、铀矿、阳光 D.草原、水、天然气、铁矿
6.(海淀区三高练习册)下列各项日常生活的活动中,能节约石油资源的是( )
A.随手关灯 B.植树造林 C.随手关水龙头 D.骑自行车上学
7.(海淀区三高练习册)以下四个小盒中各放有一种自然资源,但有些资源的位置放错了,使每个资源的位置都正确的调整方法是( )
A.土地资源和石油资源交换位置
B.水能资源和铁矿资源交换位置
C.土地资源和铁矿资源交换位置
D.石油资源和水能资源交换位置
8.(网题改编)下列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大力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B.科学合理利用、保护资源,开发新能源
C.使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大力开采非可再生资源
D.从国外进口我国储量较少的自然资源
9.(网题改编)美国的耕地面积为1 ( http: / / www.21cnjy.com )62.75万平方千米,中国为121.72万平方千米,但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的15%,其原因是( )
A.中国的陆地面积多于美国 B.中国平原面积广阔
C.中国耕地总面积少于美国,人口数量远大于美国 D.美国“人多地少”
10.(河北2011届中考地理测试题)青藏地区具有的丰富洁净的能源为( )
A.煤、太阳能 B.水能、天然气 C.石油、地热 D.地热、太阳能
11.(网题改编)我们在生活中循环使用课本可以直接节约下列自然资源中的( )
A.森林资源 B.煤炭资源 C.土地资源 D.石油资源
12.(2012年广东省卷)珠江禁渔期是每年的4月1日至6月1日,期间禁止一切捕捞行为,此举目的是( )
A.增加渔民的假期 B.减少水污染
C.增加渔民的收入 D.保护鱼类资源
13.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有( )
①自然资源种类少,数量有限 ②人均占有量很少,且人口仍在增长
③许多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现象严重 ④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坏、浪费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河北2011届中考地理测试题)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活中节约资源的正确做法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废旧电池随意丢失
C.互赠贺卡表达情谊 D.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具
15.(网题改编)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以下符合“绿色消费”行为的是( )
A.开着冷气盖棉被 B.住别墅,吃野味
C.骑单车,坐公交 D.大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16.(海淀区三高练习册)下列对于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不依赖自然资源进行生活和生产
B.世界各地的水资源可以不断循环,持久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C.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应加以保护,减少利用或完全不利用
D.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和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很大关系
17.(网题改编)“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下列不属此理念的是( )
A.比赛场馆周围部分路灯、大部分庭院灯和草坪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B.2008年以前,北京市对主要古迹旅游景点进行修缮
C.主要印刷品使用再生纸
D.奥林匹克公园内采用零排放车辆和超低排放车辆
二、综合题
18.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风能发电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前景。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发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最有效的一项能源技术,它既能化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危机,也可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中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材料二:我国冬、夏季风图
(1)风能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是( )
①西北地区 ②云贵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东南沿海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为什么说风能发电能化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危机?
(4)目前中国发电能源中,除风能外,还有哪些?(至少两种)
19.《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 ( http: / / www.21cnjy.com )烤等于“吞绿荫”,少年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帐,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炭火烧烤对环境资源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有 、 等。
(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保留烧烤这种被大众欢迎的饮食文化,同时又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结合实际列举两例)
20.(海淀区三高练习册)看下面这段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人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面积的五分之一。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7%,居世界第104位,人均森林面积约为0.11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7%。
小小贺卡与森林资源、环境保护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切相关。一张贺卡从砍伐树木、印制纸张、精美加工、集中邮寄至废弃扔掉,其中资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都十分惊人。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北京地区的机关、学校、企业、商社及邮电等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仅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就达3 000多万张。
以每17棵树制造1吨纸张计算,每寄4 ( http: / / www.21cnjy.com )000张卡就相当于砍掉一棵树,仅北京市去年就相当于砍伐生长了十年的树木一万多棵。1 000万张贺卡=3 000棵10年生树木+1万多度电+30 000多吨废水,这个等式告诉了我们用贺卡是何等的奢侈。
大量的贺卡吞噬着宝贵的森林资源,大量的造纸废水污染着河流湖泊,淮河污染了,巢湖污染了,海河、辽河……都在污染着!
在通信不发达的社会,“家书抵万金”,一纸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卡能帮我们联结亲情、友情和爱情。可现在,电话、手机、电子邮件能帮我们把问候更加快捷地送达世界各地,我们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舍快求慢呢?
(1)我国有大面积的森林,文中为什么说我国森林资源十分匮乏?
(2)如果不以贺卡来互致祝福,你能为同学提供更好的祝福方式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B D D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D B A C D B
二、综合题
18.(1)可再生 (2)D ( http: / / www.21cnjy.com ) (3)①“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所产生的一种现象;②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风能发电可以减少煤炭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而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危机(4)煤炭、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任意说出两种即可)
19.(1)污染空气 破坏林木 (2)电烤(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3)吃野生动物,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0.(1)要点:我国人口众多,森林破坏严重,森林资源使用不合理等(2)要点:电子贺卡、微信、短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