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3课初识物联网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六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3课初识物联网 说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3-12-05 08:0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联网就在身边——初识物联网》教学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物联网就在身边——初识物联网》。
首先,我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联网就在身边——初识物联网》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十二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物联网的概念为引入,通过对概念的解读,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本质;第二部分介绍了物联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物联网概念的理解,还对其实际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是物联网单元的第一课,是对物联网知识的提纲挈领,也是对今后课程知识铺开的一个起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2.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联网概念,了解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视频等材料,发挥想象力,了解物联网及其应用。
(2)探索作品的实验现象并展开想象力,了解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小组讨论问题,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提高团队意识,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3)作用的描述展示,设计理念和功能说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物联网的概念,认识物联网的应用。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物联网的概念才能理解和掌握物联网的应用。
(2)教学难点:了解物联网的概念。难点的依据:物联网的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1.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演示讲解”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共性问题演示讲解,共同探讨。
2.说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像转成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同学家里遭遇了窃贼,丢失贵重物品的情境,顺势引出有一种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即使不在家里,也能远程监控。教师播放“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的视频短片,向学生展示这种技术。并介绍这种技术我们称它为物联网技术,从而导出今天的课题《物联网就在身边——初识物联网》。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精彩视频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新课教学。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教师让学生观看物联网的宣传短片,同时思考老师的问题。
(1)什么是物联网?
(2)物联网时代的“物”是指什么?
(3)物联网与因特网有关系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出示任务一:自主探究物联网的概念。
(1)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并且通过上网来搜索物联网的概念。教师根据学生学生回答,适时总结出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是通过电子标签、电子传感器、卫星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而物联网时代的“物”指的是任何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和上网搜索,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出示任务二:交流讨论物联网与因特网的关系。
(1)教师让学生交流与讨论物联网与因特网的关系,教师随机提问学生。通过和因特网的比较,总结出: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
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融入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通过和因特网的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物联网与因特网的关系。
4.教师出示简易的红外人体感应报警装置,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展示,体会物联网的应用。通过体验,让学生发现,物联网就是利用一些装置通过信息感知设备等把物体和人相连或者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相连的网。教师边讲解边点击:我们通过“传感器—人体红外感应器”来“感知物体——我们人体”得到信息,再把信息“按约定传输”给另一个物体(蜂鸣器、led)或者人,从而达到“智能应用”的目的,这就是“物联网的主要特征”。物联网的三大特征: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红外人体感应报警装置,有助于学生理解物联网的概念,加深物联网三大特征的印象,并于导入部分相呼应。
5.出示任务三:找找身边的物联网技术。
现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用上网搜索的方法,找找身边的物联网技术,了解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上网搜索信息,把自己获得的物联网知识与大家分享。
(三)动手实践,自主体验。
教师向学生提供中国首个物联网线上体验馆,网址:http://www.。单击首页的“进入体验”,选择“智慧家居”中某一项自己感兴趣的进行体验,结束后同桌相互交流并谈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物联网的“智慧家居”这一应用,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体会物联网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为下节课做铺垫,播放物联网视频展望未来,让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创造出更多的物联网发明!
各位领导、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任务探究的教学方法,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