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大师画我也画》
教学目标
通过搜集资料、分析交流等,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经历及主要作品,能说出至少一个艺术家的品质。
通过师生交流、体验感悟等,分析毕加索的典型代表作品,总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分析作品的多角度、拆解组合等表现形式。
通过交流反思、设计构想,创作采用多角度、拆解组合或其他表现形式的、表现自己独特面貌的自画像作品,并能用流畅的语言、结合评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毕加索艺术品质的感悟;毕加索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的探究。
教学难点:学习艺术家的品质,创作表现自己独特面貌的自画像作品。
教学过程
课前搜集毕加索的生平经历及代表作品的相关资料。
初体验,明任务
游戏:蒙眼画自己自己最了解自己,请大家拿出记号笔、戴上眼罩,然后摸一摸你眼前的这张纸。游戏指令:画第一只眼睛的正面——转动纸张——画侧面看的第二只眼睛——转动纸张——画鼻子——转动纸张——画嘴巴——转动纸张——画耳朵。
师生交流:观察作品,说一说和之前作品的不同感受?生1:和平常画的不一样生2:......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非常不一样的艺术家——毕加索。
明确本节课情境任务学生阅读并了解任务:请学习艺术家的品质,以自己为题材,创作一幅“像艺术家一样创作——不一样的自己”自画像作品,参加本学期艺术作品展。
初感悟,究形式
感悟总结艺术家品质
阅读毕加索的“三最”信息,说一说你感觉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三最”一最: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中占4幅二最:20世纪最伟大的10个画家之首第一: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看到自己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画家师生交流。生1:他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生2:他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生3:......
阅读以下“三多”的信息,总结概括哪些品质帮助毕加索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三多”多才:绘画、陶瓷、雕塑、版画......多产:作品总计近37000件(相当于从8岁开始每天一幅)多变:作品风格多变,被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师生交流。生1:他是一个坚持的人。生2:他的绘画风格一直在变化,因此他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人。生3:......师: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他是一个努力勤奋,且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我们称他为善“变”的毕加索。
【设计意图】通过“三最”和“三多”大量信息让学生对毕加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有一个
了解艺术风格
师:毕加索8岁开始画画,一生92岁。那他是如何追求变化、不断改变艺术风格的呢?请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观看视频。1.毕加索从8岁开始,一生都在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变化,创作风格大致分成几个时期?2.看完了视频,你觉得92岁的毕加索为什么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师生交流。生1:6个时期。生2:因为他一生都在追求变化。生3:......师:毕加索说过,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他在不断追求小孩子那种无拘无束、不按常理的画作,他喜爱画面呈现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那毕加索是如何向小孩子学习,不断突破自己的呢?
欣赏交流代表作品,探究独特的表现形式
(1)作品一:《梦》1932年油画130﹡97cm仔细观察,思考以下问题:①作品描绘了一个正在哪里、干什么的人?②小组讨论:作品面部和正常人物面部的区别在哪里?师生交流。生1:作品描绘了一个正在沙发上睡觉的女人。生2:作品中的脸和正常人不一样。生3:......
师:是的,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我们把上半部分挡住,剩下的就是面部的侧面;把右半部分挡住,我们看到两只眼睛,是脸的正面。师:毕加索说我想全面展示一个人的真实面貌,侧面和正面都呈现在了画面中,更全面的展现了人物面部。因此,我们概括这种方法为:多角度。《梦》这件作品用了流畅温柔的线条、鲜亮的颜色,充分表现了女子头斜靠着右肩、闭目熟睡,两只宽大的手臂搭在椅子扶手上,完全进入睡眠、安详柔和的状态。
作品二:《哭泣的女人》1937年油画60*49cm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这幅作品和《梦》相比,不同的感受是什么?2.画面中的哪种绘画语言发生了变化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感受?3.作品中哪里运用了多角度?学生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1:感受是恐怖的,不开心的。生2:因为这幅画中更多的运用直线,还有一些很尖锐的线条。生3:挡住上半部分就是人物的侧面,挡住下半部分就是正面。
作品三:《戴帽子坐在扶手椅上的女人》1941-1942年油画130.5﹡97.5cm仔细观察,小组交流思考以下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作品面部表现有什么特点?请概括这是一种什么方法?生1:这件作品也运用了多角度的方法。生2:作品中的五官好像都不在原来的位置。师:就如同学们说的,作品中将五官首先进行拆解,然后重新组合建构,形成了毕加索对人物的重新认识和表达。这种方法我们叫拆解组合法。
作品四:《格尔尼卡》1937年油画349.3﹡776.3cm多角度和拆解组合是毕加索在作品中经常用到的方法,这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毕加索还是一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艺术家。请大家观察作品《格尔尼卡》回答以下问题。画面的中哪里运用到多角度和拆解组合的方法?举例说明。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结合创作背景分析这件作品体现了毕加索什么样的品质?师生交流。生1:抱着孩子的妈妈的面部采用了多角度的方法。生2:地上的我这断了刀的士兵用了拆解组合的方法。生3:画面描绘了一个战争的场景。生4:......师:是的。1937年4月26日,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格尔尼卡小镇。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格尔尼卡化为平地。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创作这一作品。作品运用多角度、拆解组合的方法,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这表现出了艺术家用绘画的武器抵抗战争,崇尚和平的信念。
创作品,评优良
创作品(1)回顾本节课创作任务。请学习艺术家的品质,以自己为主题,重新认识自己,看到不经常被发现的那一面,创作“不一样的自己”自画像作品,参加本学期艺术作品展。(2)示范创作:教师画的自画像,师生共同完成。(3)学生创作。时间:8分钟。任务:完成自画像作品后粘贴到小组内的作品展示纸上。
评优良(1)师生明确评价标准:师生交流确定作品评价标准。评表现标准优秀良好继续加油表现方法采用多角度、拆解组合等方法创造性的表现。采用多角度、拆解组合中的一种表现方法未采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表现内容表现了自己不被其他同学经常看到的一面,呈现出了独特的内心世界的面貌表现了自己不经常被同学看到的一面。未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面貌。(2)小组评:组内进行相互观摩、评价。(3)班级展评:自我推介介绍;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世界是多元和立体的,艺术家们也因此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如何去看一幅艺术作品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
(四)改生活,学品质
师:毕加索的作品一直影响到现代,很多人喜欢他,将他的作品应用于生活中的角角落落:邮票、水杯、抱枕、衣服、鞋子、手机壳等等,房老师也非常喜欢,还用做了一个灯罩。最后我们用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课程:希望大家和毕加索一样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下,努力勤奋,学习他的创新精神,不断突破自己,最终成为一个越来越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