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课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认识其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所面临的危机。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
明清时期诸多变化表现在什么方面?这些变化推动明清转型了吗?为什么?
材料 明中叶以后,由于赋役沉重,农民单纯种植粮食作物已经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便纷纷种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或兼营其他副业。生产粮食为主的单一农业结构开始向多种经营方式的方向发展,导致了粮食作物生产相应减少。随着这种现象的日益加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农业与商业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王言峰《中国十六一十八世纪社会心理变迁与白话短篇小说之兴衰》
农业:高产作物传入,经济作物种植增加,粮食作物种植减少;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出现。。
1、农业
一、经济之变
(1)明朝:景德镇烧制出“斗彩”和“五彩瓷”
(2)清朝:珐琅彩和粉彩
一、经济之变
2、手工业
清代印刷广告品
清·景德镇陶瓷制坯和入窑
清焦秉真的《织图 攀华》
(3)明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据主导地位
清《丝织工场图》局部
《丝织工场图》描绘苏州丝织工场雇佣劳动的情况,每天清晨有大批纺织工人聚在桥头等待工场主雇用。
——何宝善《中国历史博物馆》
吴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清]《奉各宪永禁机匠叫歇碑记》
读图及材料,分析明清时期手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出现了手工工场
使用雇佣劳动进行大规模生产
一、经济之变
2、手工业
材料 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四 当时在江南市场遍地可见产自四川的药材,河南和江西两地的药材也大量输入江南。特别是许宣活动的杭州、苏州、镇江三市,药材交易异常活跃。 ——摘自王珏《白蛇传与运河两岸商业文化》
材料五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商业:江南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手工业分工明确;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
一、经济之变
3、商业
表:明代红物质弘治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货币使用情况
材料
3、商业
一、经济之变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类别和数量
洪武年间 8 宝钞7、银1
永乐年间 16 宝钞15、银1
宣德年间 17 宝钞4、布1
正统年间 48 布29、稻谷2、银17
景泰年间 12 布2、银10
成化年间 32 银32
弘治年间 14 银14
白银货币化。
领 域 新因素、新现象
商业
手工业
农业
白银货币化;长途贸易和大额贸易进一步发展;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商帮和会馆出现;形成全国性市场。
规模大,分工细致,商品化程度提高;民营超过官营;雇佣工人和雇佣劳动(资本主义萌芽)
高产作物传入,土地经营出现多种形式,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出现。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一、经济之变
二、明清经济发展原因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2、统治者注意,如改革赋役制度。
3、新航路开辟后新的作物品种传入,带动农业、手工业技术的 进步。
4、前代的基础础。
5、人民的辛勤劳动辛勤劳动等。
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将强劲的活力输入社会肌体,一股不安分守己而别开生面的新鲜文化潮流涌动于传统文化结构之中。
——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二、思想之变
二、思想之变
心即理
心外无事情
心外无价值
万物一体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知行合一
良知光明
意念发动即是行
知:本能,良知;凭借良知的判断去行动
致良知
与生俱来,反应神速,能判断是非善恶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共同点 理是世界万物本原; 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本善习远。
世界本原 “理”在心外 “理”在心中
求理方法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致良知
知行关系 先知后行 知行合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思想流派 基本主张 特点
先秦孔孟儒学
汉代董仲舒儒学
宋明理学
儒家纲常伦理是天理、世界本原;求理明善;修齐治平
仁、德、礼、民本、教化
大一统,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伦理道德、关注现实、积极入世
糅合道法,体系化,专制、神化色彩
融合佛道,哲学化、思辨化;高调道德,责任担当。
合作探究:宋明理学如何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学
儒学思想与时俱进
中华文明包容开放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 循天下之公”
黄宗羲
王夫之
顾炎武
王阳明
李贽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人之常情)。”
“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 夫学(学习)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肯定物质欲望
男女平等
工商皆本
反对专制
反对专制
反对专制
视角1 萌新之新思想
根据课本表格完成,并谈谈明清时期思想的新变化。
领 域 代表人物 代表成果
思想 王阳明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致良知”“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童心说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
倡导“经世致用”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众治”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循天下之公”
明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2、反封建专制。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当时其他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如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材料五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思想“黯然失色”的原因。
视角2 承古之旧束缚
客观原因 缺乏政 治基础
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缺乏思 想基础
缺乏群 众基础
主观原因 自身缺 陷明显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基础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基础思想的传播
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中。
明清思想“黯然失色”的原因:
明清儒学的影响
1、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批判,使儒学的正统思想受到冲击;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3、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汉武帝
宋元 明清
兴起
形成
遭到打击
正统
高潮---理学
批判
儒家思想演变
魏晋
维新变法
危机
借助利用
新文化运动
全盘否定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八卷《杨八老越国奇逢》:
元朝至大年间,西安府有个读书人杨老八,读书科举屡试不中,家里入不敷出,杨老八决定南下弃儒从商,妻子也欣然支持。后在归家途中被倭寇掳走,十九年后随倭寇再次南下,倭寇被剿灭后杨老八向郡守禀明冤情,竟发现郡守正是其子杨世道,一家终团聚。
金木散人:《鼓掌绝尘》第十九回《遇故知》:
如今风俗,只重衣衫,不重人品。比如一个面貌可憎、语言无味的人,身上穿得几件华丽衣服,到人前去,莫要提起说话,便是放出屁来,个个都是敬重的。比如一个技艺出众、本事泼天的主儿,衣冠不甚齐楚,走到人前,说得乱坠天花,只当耳边风过。
这种批判旧制度、挑战传统的思想,也反映在明清时期的文艺领域,请举例说明。
三、文化科技之变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汤显祖《牡丹亭》:
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1)明清时期的小说看重描述了商人、工匠等原来受歧视人物,这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表现,也反映了明清时期文学发晨的世俗化倾向。
(2)明清时期拜金逐利风气的盛行、传统的轻商观念逐渐淡化有关,这种风气影响了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
(3)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直藏着重重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渐加深,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便借用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现实小人物来批判现实的黑暗。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京剧的繁荣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剧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特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
生
指一般男子
青年男子称小生;
勇武男子称武生;
旦
指一般妇女
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
武勇妇女称武旦;
诙谐或邪恶的妇女称彩旦;
净
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
丑
指诙谐或邪恶的男子
又称小花脸
擅长武艺的诙谐或邪恶的男子称武丑;
系统地整理了我国16世纪以前丰富的医药学遗产,根据自己行医体验写成。
是一部总结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反映了明朝时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
古代农学集大成著作,60卷,包括农本田制等12大项。
总结性著作为主
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该著作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对今天的农业生产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传统科技仍然居世界领先地位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介绍了明清时期政府组织暴的大型典箱,如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统治者将不利于统治的书籍进行销毁,反映了明清时期思想控制的加强;同时,这些文化典籍多为传统文化、科技的总结,这说明在小农经济占主导的社会,文化和科技很难取得突破性成就,只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筒单的总结。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大型典籍的编纂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发展的特征。
阅读历史纵横,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编纂中,请你谈谈明清科技发展存在的缺陷
1582年8月7日
早期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
利玛窦开始是光头僧服,1594年,他听学生瞿太素讲僧人在官员与百姓眼里地位并不高,中国人普遍尊重的是读书人。于是开始留须发,改戴儒冠,穿儒服。
传教士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
学科 人物 内容
1602年 利玛窦&李之藻 坤舆万国图
1607 年 利玛窦&徐光启 几何原本
1612年 熊三拔&徐光启 泰西水法
1621年 邓玉函&王徵 远西奇器图说
1631年 李之藻 亚里士多德《逻辑学》
1634年 汤若望&徐光启等 崇祯历法
从编译的书籍来看,开明士大夫们对西学的关注重点何在?
“ (地圆说)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
——钦天监杨光先
“ 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
——康熙
开明士大夫对西学的态度是否占主流?
工业革命为何没有首先发生在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
马克斯·韦伯
韦伯疑问:
中国白银使用虽早,但财政意义重过交换的作用,就明代而言,白银多用于粮草的折色,田赋的加派,商税的征收,盐课的纳价,相对上说用于民间的交换则较少。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第二章《从中国历史的早熟性论明清时代》
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都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因素。却殊途异路,走上了不同的结局
西方实现社会转型,走向工业文明
中国则继续在农业文明中沉沦
历史在此出现了大分流。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合作讨论,分析东西方出现分流的原因。
四、世界之变
1610年
中
西
英国著名思想家霍布斯
启蒙运动的先导霍布斯开始游历欧洲,他提出了著名的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
黄宗羲出生。他提出“君主乃天下之大害”,但又寄希望于“贤明君主”。
1611年
中
西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伽利略
这一年,伽利略发表了“太阳黑子说”,近代科学革命呼之欲出。
26年后,中国传统科技综合著作《天工开物》刊印。
1644年
中
西
英国议会军在马斯顿大败王军。45年后,《权利法案》颁布。
明清易代,又一轮的王朝更替。
1757年
中
西
乾隆发布锁国命令,对外只开放广州十三行。
英国加快向外扩张,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785年
中
西
74岁的乾隆皇帝亲自示范扶犁耕田,以表对农业的重视。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
衣饰首饰
科技保守
思想禁锢
……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代议制
资本主义经济
科技发达
人文主义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合作讨论,分析东西方出现分流的原因.
中国
君主专制
小农经济主导
世界之变
西方
清朝统治使中国丧失了250年,而关键与西方的时间落差恰恰是康雍乾三代的134年。
盛世的沉沦——戴逸谈康雍乾历史
世界之变
盛世思危
居安思危,开拓创新
不断激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
才能避免走向僵化。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