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5 10:5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温故知新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2.欧洲联合的目的?进程?影响?
3.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
4.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影响?
5.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实质?积极作用?局限性?
预习新课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1.了解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了解苏联的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
2.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苏联解体的影响;
3.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东欧【8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2)亚洲【6国】: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
(3)拉美【1国】:古巴
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多
1950年2月14日,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1949年10月3日,苏联与新中国建交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苏联模式推广到东欧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领域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杜鲁门主义 政治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经济 经互会
北约组织 军事 华约组织
经互会旗帜
经济上:1949年,苏联同东欧8国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将各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政治上:苏联加强对东欧8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改造。
实质:是苏联模式的推广,是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P50)。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
措施: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评价: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经济体制弊端,
且存在严重偏差。
②经济上发动垦荒运动;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赫鲁晓夫推广种植玉米
掘墓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守墓人:从根本上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评价: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反而更僵化。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措施: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并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尤其是军事方面
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措施:经济改革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承认市场调节在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但总体效果不佳。
戈尔巴乔夫
评价: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1953年 1964年
措施
结果
①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重心:
经济改革,
尤其是重工业
①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失败
失败
①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②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重心:
经济改革,
尤其是农业
1985年
失败
②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重心:
先经济改革
后政治改革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次改革对比
三、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
①东欧照搬苏联模式,内部出现问题
东欧剧变的原因:
②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非暴力的手段诱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
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实行政治多元化
表现:
①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导致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
②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东欧政局剧烈动荡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两德合二为一(德国统一)
南斯拉夫联盟一分为五
四、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根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直接—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外部—西方的和平演变和西方势力的影响
苏联解体的过程:
苏联(1922.12-1991.12)
认识:
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②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充满着艰辛和曲折。
启示: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结合国情;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③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课堂小结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的表现?
2.苏联的三代领导人分别是?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影响?
4.苏联解体的时间?实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增多;苏联模式的推广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内容:加速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倡导“政治多元化”
影响:使人们思想混乱,局势迅速失控,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苏联解体。
1991年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原因:①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
1.苏联解体说明了(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列宁主义的失败 D.社会主义不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
B
2.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A
当堂练习
3.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成立欧盟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4.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
A.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改进新经济政策不足之处
C.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多党执政的政治体
D
C
4.(2021·辽宁阜新·21)东欧剧变在政治上的表现( )
A.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C.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D.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