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系统化的整理过程,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在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复习整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全班汇报,知识梳理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大家表现的都非常踊跃,今天我们将继续整理和复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板书课题),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收获,同时也希望同学们的优异表现能给在座的各位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信心吗?师:我们学过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哪些知识?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
【这一环节力求做到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思维更活跃、更发散,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组内交流,形成网络
整理。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知道这么多的知识,如果就这样呈现给大家你觉得可以吗?那我们该怎样去做呢?(整理)请看要求先根据黑板上的知识自行整理。我们可以采用表格、树形图、大括号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行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2)小组交流整理内容(2)四人一组,讨论决定所要整理的内容。(3)轮流发言补充,由组长负责认真记录组员意见。(4)在别人发言时,请认真倾听;(5)以上全部完成,请快速以“标准的坐姿”示意老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与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学生自主整理后,再进行交流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展示学生学习的个性。】
(二)小组汇报。
师提醒:前面同学汇报的时候,下面同学一定要认真倾听,看他们找到的知识点全不全,对于他们的整理你还有什么修改或调整吗?温故而之新,可以为师矣。同学们都可以当小老师了。不过老师还有点疑问(1)在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是不是都能这样直接套用公式呢?(请举例说明)(2)如果我把这一个长方体切成两块,表面积发生怎样的变化?体积呢?(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4)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看来这些都难不倒大家,你们敢继续挑战吗?
理解应用,走进生活
1、学生提问接下来请大家拿出老师让你准备的牛奶盒。看到这个牛奶盒,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预设:(1)做这个牛奶盒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2)这个牛奶盒占有多大的空间?(3)这个牛奶盒的容积是多少 (4)这个牛奶盒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怎么办呢?(测量牛奶盒的长、宽、高)下面大家就量一量,为了计算的方便,量得的结果用整厘米表示。学生测量:长5厘米,宽4厘米,高13厘米。解决刚才你提出的问题。没提问的同学可以任选一道题做。全班订正。重点解决容积问题,并提问为什么体积数会比容积数大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牛奶盒”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观察牛奶盒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测量数据,解决问题,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灵活运用这单元的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提问如果老师让同桌把两个牛奶盒拼在一起,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表面积呢?怎样拼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怎样拼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学生用牛奶盒演示,讲解。南排同学计算最大时的面积,北排同学计算最小时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拔高,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再次让学生操作、探究,计算,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终回顾,深化认识。
【设计意图:一节课复习完后,通过结构图,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总结:学习数学时,我们不但要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还要像今天这样整理知识,这样我们的理解才能更深刻,我们的数学学习才能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