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4.1 修 辞 立 其 诚
现在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总感觉不能打动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情实感。写文章时常常东拼西凑,生编硬造,千篇一律,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孔子说:“修辞立其诚。”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立其诚”就是写文章要实在、诚实,写真话,抒真情。由此看来,文章能打动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
趣味情景导学
1、把握文章的观点,梳理作品的论证思路。
2、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
3、思考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文本常识积累 · 了解作者
张岱年(1909—2004),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2004年4月24日,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衰竭去世。
知人论世
文本常识积累 · 了解作者
“张先生之学生有习篆刻者,欲治一闲章以相赠,请示印文,张先生命刻‘直道而行’四字。余闻之曰:‘此张先生立身之道也,非闲章也!’张先生之木讷气质,至老不变。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直道而行则‘刚毅’矣。‘近仁’之言,其意当哉。” ——冯友兰
文本常识积累 ·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92年四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 字。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 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渠山拙叟” ,并以“直道而行” ,示其一生立身之则。
学术论文是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比较专门系统的研究之后,总结和论述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论述文中价值很高的一种文体,它的写作不是一时的有感而发,不是简单的零敲碎打,也不是肤浅的泛泛而谈;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专门的学术研究之后,呕心沥血的长篇论文著作。
一般情况下,按学科分类,学术论文可以分成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①学术性;②科学性;③理论性;④创造性。
文本常识积累 · 资料链接
“修辞立其诚”原典意
《易传》的美学观点。修辞,建立言辞。诚,思想诚正。意为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的美好品德。《乾卦·文言》:“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认为“进德”与“修辞”相较,应首先“进德修业”,然后才是“修辞立其诚”。“修辞”是为了“立诚”,“立诚”乃是“修辞”好坏的标准。春秋时已将“立德”看得重于“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将“立德”列在“不朽”之首,认为“立言”要受到“立德”的影响。“言”“辞”是传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的差异,必影响言辞的表现,形成言辞的优劣。
理解文本
[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2.写对字形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易错字
fáng碍 妨 依fù 附
fáng疫 防 fú合 符
páng徨 彷 包fu 袱
纯cuì 粹 醉xūn xūn 醺醺
荟cuì 萃 香xūn 薰
cuì火 淬 xūn陶 熏
(5)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例句:面对人民的疾苦而无动于衷,这根本就不是我们革命干部应有的态度。
(6)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
例句:随着社会治安的好转,这些坏人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干坏事了。
(7)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例句:面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大家竟然若无其事地低头做事,谁也不去过问。
·
·
·
·
·
·
·
·
·
·
·
·
4.词语辨析
违反·违犯
违反: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 违犯:违背和触犯(法律等)。
相同点:都有“违背”的意思。 不同点:“违反”着重于“反”,常用于规章、制度、规定等。“违犯”的“犯”有侵犯和触犯的意思,所以“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法令等,情节较为严重。 例句 ①近日,新州12名个人及一家企业,因违反严格的新冠病毒限制令而被处以罚款。 ②国家的法律与纲纪,我们不能任意违犯。 ·
·
·
·
权利·权力
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 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相同点:都含有“权力”的意思。 不同点:“权利”属于法律上的概念,“权力”则属于政治上的概念。 例句 ①根据判决书, 厄瓜多尔前总统被剥夺政治权利25年。 ②说到底,权力是民众赋予的,应是为权利服务的,而不是用来侵害 权利的。 ·
·
·
·
充耳不闻·置若罔闻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相同点:都含有“没有听见”的意思。 不同点:“充耳不闻”是故意不听;“置若罔闻”是听了他人的话,但不理睬,不搭理。 例句 ①然而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美国却又一次玩起双重标准,一推六二五,对各方的警告充耳不闻。 ②报道指出,美国政府内部可能对中国有关美方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申诉置若罔闻,因为美国政府对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持怀疑态度。 ·
·
·
·
·
·
·
·
曲学阿世:指学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以迎合时尚。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顺风使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错综纷繁:指头绪纷繁,变化多端。
整体感知文本
初读课文。
【思考1】翻译并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明确 大道隐藏于哪里,才(使原本浑朴的世间)有了真伪之分
②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
明确 所谓顺应,就是不增不减。……所谓顺应,就是舍弃自己的主观成见而以外物为法则。
③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明确 一定要端正学风(指谨守儒家正学)来说话,不要歪曲学术(指曲解经典的原义)来迎合世俗。
《修辞立其诚》一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晰,请具体分析。
点拨 ①首先,通过引用名言来引出中心论点:“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②其次,运用并列式结构阐明写文章坚持真实性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③接着,由写文章递进到做人,阐明做人也要坚持真实性:要端正学风,要“说真话、讲实话”。
④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立其诚”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修辞立其诚》一文开篇为什么用那么多文字来解释“修辞立其诚”的意思
点拨 ①“修辞立其诚”是一句古语,与现代汉语有一定距离,且内涵丰富,不解释的话读者不易明白。
②开篇用较多文字解释了“立其诚”的三层含义,能够使文章立论更加明确地为读者所知。
③“立其诚”的三层含义隐含了做到“修辞立其诚”的要求,详细解释,能够让读者知道怎样才能做到“立其诚”。
【思考1】作者是如何提出文章的中心议题的?
明确 文章开篇引用《易传·文言》中的名句,指出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原则,并对“立其诚”重新定义,从历史的角度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强调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就是现代所谓的“真”。至此,本文的中心议题“立其诚”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
1.文章将“立其诚”的含义概括为哪三点?应如何理解?
明确 作者认为,“立其诚”应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等三个方面。“名实一致”,就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一致;“言行一致”,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
【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
2.从文中看,应如何认识客观世界?
明确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首先,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其次,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
【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
3.“修辞立其诚”的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明确 文中强调,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人们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主要是因为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这种不正确的人心扭曲必须改变,而改变的方法就是说真话、讲实话。
【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
4.文中作者引用了《心术上》中的名言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 引用的这段话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外物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认识外物要尊重其客观性,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
【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
5.课文第7、8两段,阐述“学说、言论、文章”诚伪问题,但文中却没有提到“诚伪”,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 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明确 没有偏题。第7、8两段承接上文对“立其诚”三层含义的论述,为第6段“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所领起。“诚伪”中的“诚”对应“立其诚”的三个“一致”,“伪”则对应其中的不一致。作者阐述做到“诚”的必要条件,从反面理解,也就是阐述了克服或避免“伪”的必要条件。因此,虽然作者在文中并未提到“诚伪”,但内容是紧紧围绕“诚伪”而展开论述的,与“立其诚”含义中的三个“一致”相吻合,不存在偏题之说。
【思考2】理解文章内容
6.文章倒数第三段引用《汉书·儒林传》的话,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 作者反对“曲学阿世”,批评这种做法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说明“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号召大家要遵行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论证分析
【思考3】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明确 本文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第1段是引子,引出话题:“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第2~6段,阐明“立其诚”的三层含义,这相当于议论文的“是什么”。第7~8段,解释为什么要“立其诚”——因为“立其诚”符合唯物主义原则,这是议论文的“为什么”。第9~10段,阐明“怎么办”——指出要“立其诚”,就要端正学风,要“说真话、讲实话”。第11段,总结全文。
【思考4】概括分析文章在论证上的特点。
明确 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立其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中间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其诚”的三层含义。②多处运用引用论证方法,文中引用了《易传·文言》《管子·心术上》《汉书·儒林传》等传统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请概括分析《修辞立其诚》在论证上的特点。
点拨 ①论证结构清晰严谨。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是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大致遵循由浅入深的思路;中间也有并列式的结构,如“立其诚”的三层含义。
②论证方法综合多样。多处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文中引用了《易传·文言》《管子·心术上》《汉书·儒林传》等传统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③引论部分新颖巧妙,通过引用《易传·文言》里的名言来引出中心论点。
④论证语言理性严谨,深刻中富含理趣,且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概括论证特点。
明确 ①文章多次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揭示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深刻。
②章前三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幸福观的特点。
③文章第二、三段开头分别用“因此”“此外”,承上启下,衔接紧凑,层次分明。
论证语言
作者是一位造诣颇高的哲学家,谈论的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文中又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文献,为什么文章没有给人艰涩难懂的感觉 (试从文章结构、论证方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
①文章结构形式给人以平实感。
作者思路清晰,按照提出论题和观点、分析阐释论题和观点、总结观点并指出论题重要意义这一议论文常见的思路结构文章,在写作方法和结构安排上符合大众的阅读和认知习惯,从而使文章在形式上给人以平实感,而不是给人以拒人千里之外的高深莫测之感。
②注重对引用的典籍文献的解释。
引证法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但作者在引用古文献之后,往往紧跟着就对文献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如文章第7段引用了《心术上》的一段话∶"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已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段话确实比较难以理解,但紧跟着引文,作者解释说∶"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这就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了。
③语言平实,文风质朴。
除了因论证的需要而引用典籍史料外,作者的语言十分平实,如作者在阐述表里一致时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丝毫没有艰涩之感。再比如"干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几乎就接近口语了。
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
在文章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经典内容。但在引用之后,又用浅显的文字加以说明分析,让人感受到经典的力量,又深刻地理解了内涵。如为了证明"追粮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这一观点,作者引用了《管子》中的说法∶《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法者也。"如果只引用文献,就会给读者在
理解上带来很大困难,所以作者接着说"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以简洁平实的语进行解释,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⑤简易平实,观点明确。
因为简易平实,所以就少了许多故弄玄虚。如在解释"诚的时候,作者说"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简明扼要地进行分析虽语不惊人,却意味深长。又如在解释"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时候,都是用一句话解释,观点明确。他许多观点,在简易平实中显现着生命力。
【思考5】品味语言特色
1.文章是如何避免说理带来的艰涩难懂的感觉的
明确 ①文章结构形式娓娓道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作者思路清晰,按照提出论题和观点、分析阐释论题和观点、总结观点并指出论题重要意义的思路结构文章,符合大众的阅读和认知习惯。
②注重对引用的典籍文献的解释。作者在引用古文献之后,往往紧跟着就对文献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这就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了。
③语言平实,文风质朴。除了因论证的需要而引用典籍史料外,作者的语言十分平实,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丝毫没有艰涩之感。
【思考6】“修辞立其诚”对我们有哪些方面的启发
明确 示例一:当今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情感得,这就使得我们的一言一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被极度放大诚实的、符合道义的言行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相反,则会来负能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能够注重自的品德修养,开口说话,先“立其诚”,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传播正能量的人。
【思考7】概括写作特点
明确 ①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文章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典内容。但在引用之后,又用浅显的文字加以说明分析,让人感受到经典的力量,又深刻地理解了内涵。
②简易平实,观点明确。如在解释“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时候,都是用一句话解释,观点明确。他许多观点,在简易平实中显现着生命力。
1、第一、二部分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由修辞到为人。
修辞立其诚,阐明了立其诚的三种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及在学说言论文章等方面应以诚待人,端正学风,以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
问题导学探究
2、怎样理解“修辞立其诚”?
1、修辞立其诚:修是修饰,具体含义指“选择、绘饰与策划”;“辞”指言辞和文辞;“立”是建立,其,所修之辞;诚,真实无妄。也就是说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
2、修辞立其诚:其代指修辞之人,诚是忠信、诚信,也就是另一个意思:修饰言语文辞建立它的诚信。
《易传》中“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大致理解为修饰言语文辞建立它的诚信,用来营守功业。所以”立其诚“和”修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共同构成了居业的前提和基础。心中建立了诚,修辞就有了基础,对言语文辞的修饰,也会影响到内心忠信的养成和提升。
4、根据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 示例一:唯物主义承认意识和精神的作用,但不会简单地把大众在消费中的价值观认为是哲学对世界的理解。
示例二:物质主义幸福观与消费文化关系密切,这种幸福观绝对地崇拜物质,认为对物质的占有越多,便越幸福。
示例三:新唯物主义具有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强调面向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实践的立场和方法,这是它“新”之所在。
《修辞立其诚》的作者是一位造诣颇高的哲学家,谈论的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文中又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文献,为什么文章没有给人艰涩难懂的感觉
点拨 ①文章结构形式给人以平实感。
作者思路清晰,按照提出论题和观点、分析阐释论题和观点、总结观点并指出论题的重要意义这一议论文常见的思路结构文章,在写作方法和结构安排上符合大众的阅读和认知习惯,从而使文章在形式上给人以平实感,而不是给人以拒人千里之外的高深莫测之感。
②注重对引用的典籍文献的解释。
引证法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但作者在引用古文献之后,往往紧跟着就对文献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如文章第7段引用了《管子·心术上》的一段话:“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段话确实比较难以理解,但紧跟着引文,作者解释说:“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这就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了。
③语言平实,文风质朴。
除了因论证的需要而引用典籍史料外,作者的语言十分平实,如作者在阐述表里一致时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丝毫没有艰涩之感。再比如“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几乎就接近口语了。学识十分渊博,却不端大学者架子,不用唬人的文风,恰恰是作者高深学术修养的一种体现。
明晰主旨
本文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进而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课堂归纳小结
迁移练笔
阅读下面的材料,列出层进式论证结构的写作思路。
老鼠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它跑不出来,却还拼命往里钻。
牛角对它说:“朋友,请退出去,你越往里钻,路越窄了。”
老鼠生气地说:“哼!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只有前进,绝不会后退的!”
“可是你的路走错了啊!”
“谢谢你,”老鼠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就是钻洞过日子的,怎么会错呢 ”
不久,这位“英雄”便活活闷死在牛角尖里了。
当堂达标训练
提示此故事的寓意是:“牛角尖”越来越狭窄,老鼠不懂得进退有度,结果只能是自讨苦吃。这是“不可取”的做法。但也还有另外的角度:如果你能力足够,包括借助一些先进手段,虽然难受,但钻到一定程度比如“钻穿”,你就可站在“牛角尖”之上,这种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是值得鼓励的。相比之下,后者更属于创新立意。
可以“做事就要钻牛角尖”为中心论点,按“是为怎”的层进式论证结构列出写作思路(提纲)。注意结合材料简要列出提纲内容,不能只说“什么是钻牛角尖”“为什么要钻牛角尖”“怎样钻牛角尖”。
示例
“做事就要钻牛角尖”层进式论证结构写作思路(提纲)
一、提出问题(是什么):什么是“钻牛角尖” 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得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
二、分析问题(为什么):做学问(搞科研、求创新)只有“钻牛角尖”才会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三、解决问题(怎么办):“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要掌握科学的思路、灵活的方法等。
文本常识积累 · 资料链接
《管子》
《管子》一书托名为管仲所著,实为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后经刘向编订为86篇。《管子》今本仅存76篇,其余的十多篇仅存目录。全书内容庞杂,其思想融合了法、道、名等家的思想,内容则涉及天文、历法、地理、农业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书中还提出了“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有其凶”的朴素的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唯物主义观。《管子》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中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积极、深远、深刻的影响。对后来荀子和韩非子的唯物主义思想,乃至王充、柳宗元等人的唯物思想都有很大的影响。
拓展链接延伸
文本常识积累 · 资料链接
静因之道
“静因之道”是战国时部分齐国稷下学士提出的认识原则。《管子·心术上》:“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因此,有道的君子,他在自处的时候,像是没有知识;他在治理事物时,像是只起配合的作用,这就是静因之道)“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所谓因,就是撇开自己而以客观事物为依据)。认为正确的认识应该排除主观成见或损益,完全循因客观事物。有忽视认识的主动作用的倾向,但为法术之学提供了哲学基础。
张岱年的爱国之心
1995年,86岁高龄的张岱年忆起一生中几个难忘的“第一次”时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是1945年8月15日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这是平生感到最大快乐的第一次。”这其中包含着诸多亲历的苦难和辛酸,包含着对抗战胜利的殷切期盼,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张岱年在《八十自述》中说:“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国主义的激情。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
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张岱年始终把对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问题的研究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
辕 固
辕固,又名辕固生,西汉齐(治所今山东淄博)人,早年是清河王刘乘的太傅,景帝时为《诗经》博士。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向全国各地征召贤良。90多岁高龄的辕固以贤良身份到了都城长安。后来辕固因年龄太大,诸儒又对他心存嫉妒,不久他便罢归故乡。辕固在儒家学说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而且师徒繁衍,桃李满天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齐人为主的“齐诗学派”,史称“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层进式论证结构
层进式论证结构是指阐释、分析和论证论点的几个层次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俗称“剥笋法”。层进式结构这种剥笋式的分析、挖井式的论证,非常适合于需要寻根究底的论述文,常用于这样几种情况:从现象挖掘本质、从行为推究动机、用结果追溯原因、用偶然论证必然。
层进式结构一般有两种样式:
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围绕中心论点问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简称为“是为怎”的论证结构。这也是层进式论证最常用的方法。
2.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每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短篇美文
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
潜能无限,青春的脉动催人奋进;高山仰止,德行的力量感染心灵。“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勉励大家向上向善、陶冶情操,矢志抵达崇高的精神境界。亲切的嘱托、殷切的期待,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
古人云,“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真善美,是人类文明的基本意涵,是公民追求的基本价值,也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尺。真善美的行为最能打动人,真善美的价值最能感化人。街头巷尾,青年志愿者义务整理凌乱的共享单车;公交车上,“90后”女护士跪地抢救心脏骤停的老人;危急时刻,年轻的女教师舍生忘死保护自己的学生……生活中,一些青春身影被真情点赞,正因他们闪耀着真善美的亮光,传递着真善美的能量。当代青年要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其青春的底色一定是真善美。
追寻真善美,基础在勤学。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求真求善求美没有终南捷径,唯有依靠学习增长见识、增强本领。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宝贵的青春。面对逝而不可追的青春年华,青年人应分秒必争、孜孜不倦,自觉把求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追求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境界,巧用去粗取精、博而愈专的方法,克服浮躁之气,深入研习经典,才能为青春远航扬起前进的风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拥抱真善美,贵在多思。思考的方向对了,再邈远也能从容抵达;思考的方式不对,近在眼前的东西也可能雾里看花。青年可塑性极强,处于训练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切不可自我放任、虚掷光阴。时刻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让思考成为联结学习、观察、实践的主线,以思想的力量激活创新的细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培养和运用好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就没有什么难题不能破解,没有什么功绩不能创造。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时常用真善美雕琢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青年必能以行动筑牢精神的地基,让多彩青春融入伟大时代。
[原文]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②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③:‘天生蒸④民,有物有则。民之秉⑤彝,好是懿⑥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选自《孟子·告子上》)
诵读鉴赏
注①铄:从外部给予、授予。②蓰(xǐ):五倍。
③“诗曰”以下四句:出自《诗经·大雅·烝民》,这是首赞美周宣王的诗。④蒸:《诗经》里写作“烝”,《毛传》解释为“众”。⑤秉:执。⑥懿:美好的。
[译文] 孟子说:“从人的天赋资质来看,是可以使它善良的,这就是我所说的人性善良。至于有些人做坏事,不是天赋资质的错。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即是仁,羞耻心即是义,恭敬心即是礼,是非心即是智。仁、义、礼、智,不是外人教我的,是我原本就有的,只是没深入思考过罢了。因此说:‘一经探求就会得到它,一加放弃就会失掉它。’人们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就是不能全部发挥出人的天赋资质的缘故。《诗经》说:‘上天生养万民,事物都有法则。百姓把握常规,喜爱美好品德。’孔子说:‘作这首诗的人,一定是个了解大道的人啊!因此,有事物便有其不变的法则;百姓把握了它,所以喜欢美好的品德。’”
[群文呈现]
材料一 ①信,是一种行为验证,然而“诚信”这个词,“诚”在“信”前,“诚”比“信”更为重要,诚,是内心自觉。诚信,必须心意真诚,才好信守约定。
②所以孔子论诚信,为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言必信,行必果”之后加了一句令人惊愕的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言就必须要信守,做事就必须要坚决,这并非君子所为,而是没有判断能力、不问是非黑白、浅薄固执己见的小人行径!这句话真是石破天惊!言行一致并不一定代表诚信品格 ——在孔子这句话里,就涉及了“诚”的重要性:假如被迫做出的承诺不是本心所愿,假如一时糊涂的约定不是正义所为,那么还要去义无反顾地践行它吗 假如对坏人做出了违心承诺,假如做坏事顺从了错误约定,这些权宜之计、这番歪理邪说反倒要如约信守吗 当然不是!
③对孔子的这句惊人论断,孟子就深以为然,孔子说了小人的言行,孟子便明确说君子的言行。《孟子》中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唯有正义存在,才能心正意诚。
④所以宋人晁说之就说:“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人无信不可立,心不诚更不能行。不讲首要的诚心实意,仅凭“信”的结果来衡量人品未免会有失偏颇。没有心之诚在前,信之行就成了刻板的教条、拘泥的桎梏、僵化的思维、固执的行径、不情不愿的强迫、形式主义的空洞。
⑤《大学》里论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孟子所言的正义、正心,都是从“意诚”开始的。能秉真诚之性,能怀赤诚之心,能发坦诚之言,才能拥有正直的心,才能遵循正义的理,才能奉行正义的事。
⑥而《中庸》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心诚才能明了真理,明了真理才算真正心诚。所以,在不明理时作出的错误承诺,本就是心不正、意不诚的,怎能再信其行、顺其非,让错误更加荒谬地履行
⑦“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贯穿了万事万物的始终,不诚就没有万物,因而君子以诚为贵。这也正是“中庸”这一智慧思想的重要出发点,中庸之道的做法就是:本于诚,用于中,致于和。
⑧“诚”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先做到“诚”,而后才能达到《礼记》里描述的理想状态:“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诚信这个词因而涵盖着内外两方面的意义:诚于中,信于外。中庸之道要“本于诚”,诚信之道要“诚于中”,由此可见,诚之为贵,就在于它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点。若本末倒置,只要求表面行为的达标而忽略了对内心意愿的安顿,便是缘木求鱼,背离了“诚信”的本质意义。
⑨《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只有天下最为真诚的圣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德性,了解天地万物化育的道理。
⑩国之诚信,在固邦,在安民;人之诚信,在立世,在明道。
(摘编自《人无诚不行》)
材料二 什么是修辞 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就是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告诉别人一件事,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示一个意见。语言材料很多,在表达的时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比如说,有个小孩很灵敏,很好玩,我很喜欢他。要把我对他的印象说出来,用什么词儿呢 用“灵”“机灵”“伶俐”“很鬼”“很有心眼儿” 或者用一般常说的“聪明” 这就有个选择,从中选一个最足以表示我对他的印象的说法。说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可以说“这个小孩真聪明”,也可以说“这个小孩真不笨”,这又有所选择。“他心灵手巧,样样都行”,这句话很整齐;
“他干什么都很出色,真行”,这句话不像上一句四个字四个字的,不整齐,但是也可以,也不错。我们可以很平实地说出对一个孩子的印象,“他举止动作活泼灵敏”,也可以打个比方,“这小孩真麻利,活像个小猴子”。这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从用词到说一句话、一段话,这里边可以选择的方面很多很多。认真细致地选择,并且能很迅速地选出最需要、最适当的说法,就是修辞的能力。上面举的是日常生活中无关重要的话。说重要的话,讲重要的道理,发表重要的意见,也需要选择,越是内容重要,越需要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辞很重要,应该具有这种能力。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只不过是从现有的语言材料中精心选择而已。创造性地运用是可以的。所谓创造性,是指在选择运用之中有独到之处。
(摘编自张志公《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阅读思考]
1.材料二是如何向读者介绍“修辞”的 在主题上,它与课文《修辞立其诚》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①先对“修辞”作了简要阐释,接着举例说明“选择”的重要性,然后对比说明对“修辞”的不同认识,打消一些人对“修辞”的畏惧感,指出要创造性地运用“修辞”。
②材料二主要是说对“修辞”概念的理解,而课文主要是说修辞运用的原则。
2.结合课文《修辞立其诚》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认为“诚”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材料二认为我们在表达的时候要学会选择,讲究修辞,这是矛盾的吗 就像古人曾说“为人要直,为文要曲”,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二者在为文的要求方面是否也是矛盾的 为什么
参考答案 ①不矛盾。讲究修辞并不违背“意诚”的原则,相反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说话符合事实是“诚”,君子对“诚”的讲究,可以更好地促成“修辞”,而“修辞”的过程,也能提高君子“诚”的水平。也就是说,心中建立了“诚”,言语文辞的修饰便有了基础,而对言语文辞的修饰,也会影响到“诚”的养成和提升,二者互相促进。
②示例一:不矛盾。“为文要曲”中的“曲”侧重指文章的外在形式,如在构思、选材、立意、语言方面,讲究情节曲折、谋篇不单调、立意含蓄、善用曲笔等。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侧重指文章的内容要真实,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曲”的形式有时反而会更有助于表达“真”的内容。
示例二:矛盾。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章有时候能如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品德修养。一个正直的人,他的文章会充满浩然之气;一个虚伪的人,他的文章会假话连篇。因此,“为文要曲”和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
《修辞立其诚》中作者把“诚”解释为“真”,“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一观点对你的启发意义。
课后作业提升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