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05 14:0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Na+、Cl-、CrO、SO
B.水电离产生的c(H+) = 10-12mol/L的溶液中:K+、Ba2+、Cl-、NO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Fe2+、Mg2+、Cl-、NO
D.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可得到澄清溶液:K+、Ba2+、Cl-、HCO
2.下列各组离子在所限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选项 条件 离子
A 溶液 、、、
B 溶液 、、、
C 84消毒液 、、、
D 、、、
A.A B.B C.C D.D
3.25℃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mol·L-1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0∶1010∶109 B.1∶5∶5×109∶5×109
C.1∶20∶1010∶109 D.1∶10∶104∶109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室温下,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OH- 的数目为0.1NA
B.8.8g( )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目1.2NA
C.100ml 18mol/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9NA
D.常温下,有14CO与15N2混合物3g,其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4NA
5.向10mL0.01 mol·L-1BaCl2溶液中加入10mL0.01 mol·L-1硫酸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为
A.2 B.3 C.5 D.7
6.下列措施抑制水的电离的是
A.加热 B.加入NaOH溶液 C.加入CuSO4固体 D.加入Na2CO3固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时,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若a>7时,则该溶液的pH一定为14-a
B.某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aL与pH=1的稀硫酸b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pH=2,则a:b=9:2
C.常温下,同pH的盐酸、硫酸、醋酸溶液导电性关系:盐酸=硫酸<醋酸
D.常温下,同pH的硫酸和醋酸溶液中和同浓度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消耗酸的体积:硫酸<醋酸
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且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A.Cu B.溶液 C. D.HCl
9.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A.蒸发结晶 B.酸滴定碱 C.制MgCl2 D.制乙酸乙酯
A.A B.B C.C D.D
10.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
B.中键的数目为
C.锌与足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22.4L气体,转移电子数目为
D.25℃时,pH为2的HCOOH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1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的溶液 B.纯水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12.下列微粒表述正确,且对水的电离能产生影响的是
A.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B.乙酸的结构式:
C.甲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D.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3.在25℃时,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锥形瓶内盛放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它操作均正确,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则测得NaOH溶液浓度偏低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C.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排出酸式滴定管内的气泡
D.利用酚酞试液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的溶液的pH一定为7
14.常温下,下列各条件下可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某无色溶液中:、、、
B.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C.在的溶液中:、、、
D.在的溶液中:、、、
15.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是科学实验的重要部分,下列有关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A.用25mL量筒量取20.36 mL的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8g的KCl
C.用广泛pH试纸测出某溶液pH为3.5
D.用酸式滴定管测出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5.60 mL
二、填空题
16.室温下,向 100 mL NaOH、Ba(OH)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100 mL 0.3 mol·L-1 的 H2SO4 溶液,充分反应,得沉淀 2.33 g,反应后测得溶液的 pH=13(假设反应后溶液的总体积为 200 mL)。 请计算:
(1)原混合溶液中所含的Ba(OH)2物质的量是_______mol。
(2)原混合溶液中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mol·L-1
1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温度下,现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
①当三种酸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使其恰好完全中和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a、b、c表示)
②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分别放入足量的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用a、b、c表示)
③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用a、b、c表示)
(2)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可能有以下操作: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后,直接装入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
②经检查碱式滴定管不漏液,胶管中玻璃珠控制灵活后,用少量已知的NaOH溶液洗涤2~3次后再装入碱液,将液面调至刻度“0”处,用滴定管夹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用待测盐酸润洗移液管移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盐酸,放至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
④往锥形瓶中滴加几滴甲基橙,在瓶下垫一张白纸;
⑤手捏碱式滴定管中的玻璃珠,快速放液以使指示剂尽快变色;
⑥指示剂变色后再滴加几滴碱液,以稳定变色。
以上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_
(3)现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溶液的浓度。有关数据记录如表:
滴定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消耗的体积
1 25.00 0.50 26.80 26.30
2 25.00
3 25.00 5.00 31.34 26.34
用_______式滴定管盛装0.2500mol·L-1盐酸标准液。如图表示第二次滴定前后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
该次滴定所用标准盐酸体积为_______mL。
②现实验室中有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作指示剂。
③根据所给数据,该烧碱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1(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④若操作过程中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就立刻停止滴定,则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低”“偏高”或“无影响”)。
18.氧化还原滴定实验的原理与中和滴定相同(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现有0.001mol L-1酸性KMnO4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NaHSO3溶液,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5+H+=2Mn2++5+3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用碱式滴定管盛放酸性KMnO4溶液的原因是______。
(2)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选用指示剂,其理由是______。
(3)滴定前平视酸性KMnO4溶液液面,刻度为a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mL,则(b-a)mL比实际消耗酸性KMnO4溶液的体积______(填“大”或“小”,下同);根据(b-a)mL计算得到的待测液浓度比实际浓度_____。
19.工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可用以下步骤测定:
①把20.00mL废水样品、20mL0.0100mol/L和0.0600mol/L KBr混合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6mol/L的盐酸,迅速盖好盖子,摇动锥形瓶。
②充分反应后,稍松开瓶塞,从瓶塞和瓶壁间缝隙迅速加入10%KI溶液10mL(过量),迅速加盖,充分摇匀。加入少量淀粉溶液。
③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用去溶液22.48mL。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加KI溶液时要迅速盖好盖子,如果速度偏慢会导致工业废水中苯酚含量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该工业废水中苯酚的浓度是_______(保留四位小数)。
20.测定产品纯度
利用K2Cr2O7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称取1.5000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溶于水配成100.00mL溶液,取0.00900mol L 1的K2Cr2O7标准溶液25.00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6I-+14H+=3I2+2Cr3++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I2+2=+2I-。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21.某小组为探究和的化学性质特点及其参与反应的限度,设计并进行如下四个实验,得到部分现象和数据。请围绕实验目的,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如图所示,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该实验不选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实验2:取出如图中沉淀X于烧杯中,滴入少量浓硝酸,立刻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①写出实验2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___________。
(3)实验3:为进一步证明实验1反应是可逆的,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
①溶液Y为___________。
②为实现该实验目的,接下来的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
(4)实验4:为定量认识实验2中反应限度情况,查阅资料知,下, (白色) (红色)
,取实验2试管中充分反应静置后的上层清液,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
①判断滴定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
②实验2试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
③不取用实验1反应后所得清液测定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原因: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A.CrO为黄色,A不符合;
B.水电离产生的c(H+) = 10-12mol/L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K+、Ba2+、Cl-、NO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可大量共存,B符合;
C.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为酸性,酸性条件下Fe2+与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
D.加入过量NaOH溶液,HCO转化为CO,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得到澄清溶液,D不符合;
故选B。
2.D
解析:A.铝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等会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
B.亚铁离子会与铁氰化钾反应,方程式为,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
C.次氯酸跟具有强氧化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
D.的溶液中,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D项正确;
故选D。
3.A
解析:①中pH=0的H2SO4中c(H+)=1.0 mol·L-1,c(OH-)=1.0×10-14mol·L-1,水电离程度为1.0×10-14mol·L-1;
②中c(OH-)=0.1 mol·L-1,c(H+)=1.0×10-13mol·L-1,水电离程度为1.0×10-13mol·L-1;
③中c(OH-)=1.0×10-4mol·L-1,水的电离程度为1.0×10-4mol·L-1;
④中c(H+)=1.0×10-5mol·L-1,水的电离程度为1.0×10-5mol·L-1;
故①②③④中水的电离程度之比为:1.0×10-14mol·L-1:1.0×10-13mol·L-1:1.0×10-4mol·L-1:1.0×10-5mol·L-1=1:10:1010:109;
答案选A。
4.D
解析:A.只有浓度没有体积不能计算OH- 的数目,故A错误;
B.8.8g( )的物质的量是,其中含有的非极性键只有C-C键,数目为0.2NA,故B错误;
C.铜足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不断被消耗,浓度小到一定程度反应停止,所以无法计算生成SO2的分子数,故C错误;
D.14CO与15N2的摩尔质量均为30g/mol,均为14电子微粒,所以3g该混合物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4NA,故D正确;
故选D。
5.A
解析:向10mL0.01 mol·L-1BaCl2溶液中加入10mL0.01 mol·L-1硫酸溶液,发生反应为BaCl2+H2SO4=BaSO4↓+2HCl,反应前后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混合后c(H+)==0.01mol/L,pH=2;
故选A。
6.B
解析:A.水的电离吸热,加热促进水的电离,A不符合题意;
B.NaOH可以电离出氢氧根,抑制水的电离,B符合题意;
C.Cu2+可以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促进水的电离,C不符合题意;
D.碳酸根可以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促进水的电离,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B
解析:A.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 amol L 1,若a>7时,则该溶液的pH可能为(14 a),也可能是a,故A错误;
B.此温度下pH=11的NaOH溶液中c(NaOH)=c(OH )=0.01mol/L,pH=1的稀硫酸中c(H+)=0.1mol/L,若所得混合液pH=2,则混合溶液中c(H+)=0.01mol/L═,a:b=9:2,故B正确;
C.溶液导电性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关,盐酸、硫酸、醋酸溶液的pH相同,所以氢离子浓度相同,所以盐酸和醋酸导电性相等,而硫酸为二元酸,阴离子浓度低于盐酸和醋酸,所以导电性低,同pH的盐酸、硫酸、醋酸溶液导电性关系为硫酸<醋酸=盐酸,故C错误;
D.醋酸为弱酸,不完全电离,同pH的硫酸和醋酸溶液中,溶液醋酸还隐藏大量醋酸分子,所以中和同浓度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消耗酸的体积:硫酸>醋酸,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8.C
解析:A.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
B.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
C.是电解质,铵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正确;
D.HCl是电解质,是强酸,抑制水的电离,D错误;
故选C。
9.C
解析:A.蒸发结晶应该用蒸发皿,图中为坩埚,用来灼烧固体,故A错误;
B.图中是碱式滴定管,不能用来盛装酸性溶液,故B错误;
C.由氯化镁晶体蒸干制备氯化镁,需要在HCl气流中,以抑制氯化镁的水解,故C正确;
D.导气管不应该伸入碳酸钠溶液中,会发生倒吸,故D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A.中含有K+和HSO,则晶体中所含离子数为,A项错误;
B.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中键的物质的量为4mol,个数为,故B项正确;
C.未指出气体体积的计量条件,无法求其物质的量,C项错误;
D.无溶液体积,无法求解,D项错误;
故选B。
11.B
解析:A.的溶液不一定为中性,如溶液温度高于25℃则为碱性,故A错误;
B.纯水,因是纯水,故为中性,故B正确;
C.使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只能说明pH在之间,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故C错误;
D.如为强酸与弱碱则生成强酸弱碱盐显酸性,故D错误。
故选B。
12.B
解析:A.氢氧化钠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乙酸的结构式正确,乙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故B正确;
C.甲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正确,但是甲烷对水的电离无影响,故C错误;
D.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
故选B。
13.B
解析:A.c(酸)V(酸)=c(碱)V(碱),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造成V(酸)偏大,导致c(碱)偏大,则测得NaOH浓度偏高,A项错误;
B.锥形瓶含有蒸馏水不会影响NaOH的物质的量,对滴定结果没有影响,因此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B项正确;
C.图中滴定管为碱式滴定管,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排出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C项错误;
D.酚酞的变色范围在8.2~10.0,当指示剂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我们认为达到滴定终点,但此时溶液pH为8.2左右,呈弱碱性,因此锥形瓶内的pH不为7,D项错误;
答案选B。
14.B
解析:A.无色溶液中有颜色的不能大量存在,故A错误;
B.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碱性条件下离子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
C.在的溶液,应为中性溶液,Al3+存在于酸性溶液中,故C错误;
D.pH=1的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Fe2+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15.D
解析:A.25 mL量筒量的精度为0.1mL,故A错误;
B.托盘天平的精度为0.1g,所以应该记录数据为8.0g的KCl,故B错误;
C.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pH值为整数,所以用pH试纸不能测得溶液pH为3.5,故C错误;
D.滴定管的精度为0.01mL,所以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5.60mL的稀盐酸,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二、填空题
16.(1)0.01 (2)0.6
解析:(1)n(BaSO4)==0.01mol,n()=n(H2SO4)=0.1L×0.3 mol·L-1=0.03mol,说明过量,故有:n[Ba(OH)2]=n(Ba2+)= n(BaSO4)==0.01mol,故答案为:0.01mol;
(2)设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根据反应后测得溶液的 pH=13(假设反应后溶液的总体积为 200 mL)可知,c(OH-)==0.1 mol·L-1,则c(OH-)=,解得:c=0.6,故答案为:0.6。
17.(1)
(2)①⑤⑥
(3) 酸 24.60 酚酞 0.2632mol/L 偏低
解析:(1)①等浓度等体积的三种酸,盐酸中的HCl、硫酸溶液中的H2SO4和醋酸溶液中的CH3COOH的物质的量相等,盐酸和醋酸是一元酸,硫酸是二元酸,所以完全中和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
②盐酸和硫酸是强酸,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盐酸和硫酸和足量的锌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相同,醋酸是弱酸,和盐酸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醋酸的物质的量比HCl的物质的量大,和足量的锌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醋酸比盐酸大,即气体体积大小顺序为c>a=b。
④生成氢气的速率和起始c(H+)有关,起始c(H+)相同,所以速率相等,即a=b=c。
(2)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后,应用NaOH润洗后装入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故①错误;向锥形瓶中放入碱液,开始时可以稍快些,后续要慢慢滴入碱液,最后要一滴一滴地滴加,直到滴入最后半滴碱液,指示剂变色且摇动半分钟颜色不恢复,停止滴加标准液,故⑤⑥错误。
(3)①酸式滴定管用于盛装酸性溶液,所以用酸式滴定管盛装盐酸。从图中可以看出,滴定前滴定管液面在0.03mL处,滴定后液面读数为24.90mL,该次滴定所用盐酸体积为24.90mL-0.30mL=24.60mL。
②石蕊变色不明显,所以一般不用于酸碱中和滴定,故选择酚酞。
③根据所给数据,第2次实验数据和其它两次相差太大,舍去,第1次和第3次所用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26.32mL,根据HCl+NaOH=NaCl+H2O,n(HCl)=n(NaOH),有26.32mL×0.2500mol/L=25.00mL×c(NaOH),则c(NaOH)=0.2632mol/L。
④操作过程中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就立刻停止滴定,则滴入的盐酸不足,盐酸体积偏小,则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18.(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
(2) 不需要 被还原为Mn2+时紫红色褪去
(3) 小 小
解析:(1)由于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胶管,该滴定实验用酸式滴定管盛放酸性KMnO4溶液,故答案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
(2)由于酸性KMnO4溶液溶液是紫红色,被还原为Mn2+以后溶液为无色,存在明显的颜色变化,自身可以起到指示剂的作用,故本实验不需要使用指示剂,故答案为:不需要;被还原为Mn2+时紫红色褪去;
(3)滴定前平视KMnO4液面,刻度为a 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 mL,读数偏小,则(b-a)mL比实际消耗KMnO4溶液体积少;根据(b-a)mL计算得到的待测浓度,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分析,c(待测)偏小,故答案为:小;小。
19.(1)偏高
(2)0.0053mol/L
解析:(1)第②步加KI溶液时要迅速盖好盖子,由于溴易挥发,如果速度偏慢溴挥发后剩余量减少,会导致测定工业废水中苯酚含量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2)20mL0.0100mol/L和0.0600mol/L KBr混合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6mol/L的盐酸,根据溴离子与溴酸根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溴单质的物质的量为:3×0.0100mol/L×20ml=6×10-4mol,根据反应可知,溴与碘化钾反应的生成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0.0250mol/L×22.48mL÷2=2.81×10-4mol,所以与苯酚反应的溴的物质的量为:6×10-4mol-2.81×10-4mol=3.19×10-4mol,所以废水中苯酚的浓度是:3.19×10-4mol÷3÷20.00ml=0.0053mol/L;
故答案为:0.0053mol/L。
20.0
解析:根据+6I-+14H+=3I2+2Cr3++7H2O和I2+2=+2I-,可得关系式:~3I2~6,n(K2Cr2O7)=0.00900 mol/L×25.00 mL×10 3 L/mL=0.000225 mol,则n(Na2S2O3)=6×0.000225 mol =0.00135 mol,m(Na2S2O3 5H2O)= 0.00135 mol×248 g/mol=0.3348 g,100mL溶液中含有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的质量为0.3348 g×=1.35 g,样品纯度为×100%=90.0%。
21.(1) Fe3+具有氧化性 酸性条件下能氧化Ag
(2)
(3) 酸性Fe2(SO4)3 溶液 向左侧烧杯中滴加较浓的FeSO4溶液,Ag电极上逐渐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左偏转
(4) 溶液颜色刚好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固体Ag溶解,不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解析:(1)实验1:如图所示,银溶解,说明银河硫酸铁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即铁离子和银反应,则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Fe3+具有氧化性。该实验不选用的原因是硝酸和银反应生成硝酸银即酸性条件下能氧化Ag;故答案为:Fe3+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氧化Ag。
(2)①实验2试管振荡有溶液呈黄色,说明生成了铁离子,亚铁离子化合价升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产生了灰黑色沉淀X,说明X为银单质,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
②X和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生成,则说明银被硝酸氧化,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故答案为:。
(3)①为进一步证明实验1反应是可逆的,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一段时间后指针归零,则说明银为负极,石墨为正极,负极银失去电子变为银离子,根据图1反应方程式说明正极是铁离子得到电子变为亚铁离子,因此溶液Y为酸性Fe2(SO4)3溶液;故答案为:酸性Fe2(SO4)3溶液。
②为验证改反应的可逆性,说明要逆向移动,则可在左侧增加亚铁离子浓度即向左侧烧杯中滴加较浓的FeSO4溶液,Ag电极上逐渐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左偏转;故答案为:向左侧烧杯中滴加较浓的FeSO4溶液,Ag电极上逐渐有灰黑色固体析出,指针向左偏转。
(4)①根据平衡常数分析KSCN先和银离子反应完后再和铁离子反应,此时为滴定终点即溶液中滴定终点现象为溶液颜色刚好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故答案为:溶液颜色刚好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②根据滴定得到溶液中银离子浓度为,实验2试管中发生的反应,,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故答案为:。
③不取用实验1反应后所得清液测定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原因:固体Ag溶解,不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答案为:固体Ag溶解,不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