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18 分)
1.人们以 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长期生活在声强等级在 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
2.C919首飞时,由于发动机的 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 (填具体介质)传入人耳的,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越发激动,随着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频率”)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血,终于破茧成蝶,现场C919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C919 发动机的轰鸣声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噪声。
3.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Hz~20000 Hz;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 减弱噪声。
4.“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断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所做的两个实验,图甲所示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图乙所示实验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6.人对着山崖喊话,声音会被山崖 ,如果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 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 。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 16分。 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3~14 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声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8.放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跳舞,发声的音叉会弹开乒乓球,这些有趣的现象都说明了 ( )
A.声音能传播信息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9.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
10.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1.甲声音的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 )
12.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3.(双选)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B.蝙蝠可以听到频率为 400 Hz的声音
C.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D.人能听到蝙蝠听不到的声音
14.(双选)仲夏时节,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了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三、实验题(19 分)
15.(5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思 维方 法 叫 做 (选填“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实验 中若加 大 敲 击 音 叉 的 力 度,听 到 和 看 到 的 现 象 是 。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16.(7分)小刚做真空罩电铃实验,如图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 接抽气机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 。
(5)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
17.(7分)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活动1:如图1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
活动2:如图 2 所示,用薄塑料片分别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一次。
(1)比较你在探究活动1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划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2)比较你在探究活动2 中听到的两次声音,分析音调的高低与梳齿疏密有什么关系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通过探究,你可以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四、综合应用题(17 分)
18.(5分)在海滩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显示。如果超声测位仪发出的声音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6s 。求船所在位置处海的深度。(设海水中的声速为 1500 m/s)
19.(6分)如图所示,是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几个声音的波形,图甲和图乙为受到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后两个不同音叉的波形,图丙、图丁、图戊为小提琴、长笛和法国号的波形。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哪个音叉的音调较高 哪个音叉的叉股较短
(2)比较图丙、图丁、图戊三图,小提琴、长笛、法国号它们是否正在演奏同样音调的音符
20.(6 分)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海上捕鱼的渔民经常会听到海豚和鲸发出“砰砰”的声音,这种声音的频率很高。海豚和鲸都能发出频率很高的声波,并根据声波返回的时间、方向找到它们在海洋中的巡游路线以及发现它们要捕猎的食物。人们曾经认为,鱼不能听到海豚和鲸发出的高频声音,但科学家研究发现美洲西鲱、青鱼可以听到高达 180000 Hz的声音——是人可以听到的最高声音频率的9倍。
海豚和鲸能发出超声波,但它们对有些频率的超声波也会感到烦恼,而设法远离这些频率的超声波。
(1)海豚和鲸发出的“砰砰”的声音,属于人耳 (选填“听不见”或“能听见”)的声音。
(2)海豚和鲸发出超声波,并依据返回的超声波找到捕猎的食物,美洲的西鲱、青鱼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海豚和鲸发出的超声波,从而及时回避海豚和鲸。
(3)渔民有件烦恼的事,捕鱼时经常会有海豚进入渔网,请你帮助渔民设计一种仪器,让海豚不愿意靠近渔网。
一、1.分贝 0 dB 90 dB
2.振动 空气 响度 不属于 解析:C919首飞时,由于发动机的振动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C919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与飞机的距离越来越近,所以响度越来越大;现场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C919 发动机的轰鸣声是他们想听到的声音,所以不属于噪声。
3.音色 20 传播过程中 4.产生 传播
5.振动 能量 解析:题图甲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多次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振动,并把小球弹开,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6.反射回来 0.1 0.1 加强
二、7. B 8. D 9. C 10. A 11. B
12. B 解析: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表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正确。
13. AD 14. BD
三、15.(1)乒乓球的振动 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 转换法 (2)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振动的幅度变大 声音的响度随振动幅度的增大而增大
16.(1)小 (2)大 (3)小 (4)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理想实验法(或推理法)
17.(1)梳齿疏密程度相同时,划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划得越慢,音调越低。(2)用相同的速度划过疏密不同的梳齿时,梳齿越疏,音调越低,梳齿越密,音调越高。(3)梳齿越密,划得越快,音调越高;梳齿越疏,划得越慢,音调越低。
四、18.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 由 得船所在位置处海的深度,s=vt=1500 m/s×3 s=4500 m。
19.(1)图甲音叉的音调较高,图甲音叉的叉股较短。
(2)它们不是正在演奏同样音调的音符。图丙、图丁、图戊三图中主要波形的振动间隔不同,反映出声音的频率也不同,因此三种乐器演奏的音调也是不相同的。
20.(1)能听见 (2)能 (3)设计一种超声波发生器,产生令海豚烦恼的超声波,让海豚远离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