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高中优秀教案】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精品课件+精品学案设计+素材】3.5 力的分解(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高中优秀教案】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精品课件+精品学案设计+素材】3.5 力的分解(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4-27 13:22:59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5 力的分解 ◆掌握一般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强化“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能区分矢量和标量,知道三角形定则 ,了解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相同的。◆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 ◆会用力的分解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理问题,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一个确定的力可以由无数个分力代替,怎样得到2个确定的分力呢?
力的分解 观察演示,斜向上拉力F的作用效果如何?根据作用效果分解力F并求出分力。试确定力的效果坡,缓一点好?还是陡一点好?没有上不去的陡坡,只有上去的高山斜面上重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分组实验,体验2种情况下拉力F的作用效果。 试确定力的效果分解力的一般步骤自主总结:矢量相加法则ABC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推演三角形定则谢谢大家!课件13张PPT。5 力的分解【问题思考】
在雨后乡间的大道上,有一汽车的后轮陷在湿滑的路面上而抛锚,尽管司机加大油门,后轮仍陷其中,于是司机找出一根长绳,一端系在路旁的树上,另一端系在车上,并使绳子绷紧,然后在绳子的中央,沿垂直于绳的方向用力拉绳,就可以把车拉出来,试分析原因。 等效替代FF探究一:怎样的分解最符合实际情况呢?F向上提器材:一个拴绳的砝码、一台电子秤设计实验观察拉力的作用效果向前拉探究一:怎样的分解最符合实际情况呢?G实例1θ器材:直角斜面、薄海绵垫、重物GG实例1θGG2G1θG 实例2器材:系绳的笔、系绳的重物G 实例2G探究二:如何确定具体问题中力的作用效果?【问题思考】
在雨后乡间的大道上,有一汽车的后轮陷在湿滑的路面上而抛锚,尽管司机加大油门,后轮仍陷其中,于是司机找出一根长绳,一端系在路旁的树上,另一端系在车上,并使绳子绷紧,然后在绳子的中央,沿垂直于绳的方向用力拉绳,就可以把车拉出来,试分析原因。 FF1F2θ第三章 相互作用
5 力的分解
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分解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通过实验理解、体验什么是力的作用效果.
3.掌握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分力的方向,强化“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4.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
5.会用力的分解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理问题,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自主探究
1.        叫做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    .?
3.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    的分力.?
4.把两个共点力中的一个平移,使它们首尾相接,再用一个有向线段与两个力连接成一个三角形,第三边就是    ,这种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叫做    .?
5.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叫做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叫做    .?
合作探究
一、力的分解
活动探究:根据实际作用效果来确定分力方向.
用斜向上的力F拉物块,观察电子秤的示数变化.
说明:(1)观察现象,可以看到测力计示数变小,并且物体要向右运动.
(2)电子秤的读数减小,表示力F的一个分力竖直向上;物块水平滑动,表示力F的一个分力水平向右.
(3)根据作用效果画平行四边形分解力F.
思考讨论下列几种情况物体重力的作用效果,并根据效果分解斜面上物体的重力G.
(1)放在水平支持面上的物体,重力的作用效果是    ;?
(2)靠在竖直墙上的物体,重力的作用效果是    ;?
(3)猜测放在斜面上的物体,重力的作用效果是    .?
拓展延伸:高大的桥为什么需要很长的引桥?
1.在对力进行分解时,可以根据    来确定分力的方向.?
2.分解力的一般步骤:
(1)            ;?
(2)            ;?
(3)            ;?
(4)            .?
二、矢量相加的法则
1.位移的运算:如图所示,一个人从A走到B,发生的位移是xAB,又从B走到C,发生的位移是xBC.画出人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xAC.
2.速度的运算:一发炮弹以速度v沿与水平方向成θ角发射,该速度的水平分速度vx=    ;竖直分速度vy=    .?
3.三角形定则的推演过程: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    的性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用更简单的力的三角形定则来代替.?
4.矢量与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的运算法则不同,矢量相加遵从    ;标量求和按照    .?
课堂检测
1.关于合力与其两个分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B.合力的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的代数和
C.合力可能小于它的任一分力
D.合力大小可能等于某一分力的大小
2.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将重力G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2,那么(  )
A.F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F1方向相同,大小为Gcosα
C.F2就是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D.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F1和F2共五个力的作用
3.已知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大小为10N的力作用于O点,该力与x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与y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现将它分解到x轴和y轴方向上,则(  )
                            
A.Fx=5N,Fy=5N
B.Fx=5N,Fy=5N
C.Fx=5N,Fy=5N
D.Fx=10N,Fy=10N
4.如图所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小孩甲、乙静止坐在秋千上,则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绳子的拉力大
B.乙绳子的拉力大
C.甲、乙绳子的拉力一样大
D.不确定
5.将一个大小为7N的力分解为两个力,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4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
A.4N B.7N C.11N D.12N
6.如图所示,细绳OM与ON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lOM>lON,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的重力过程中(绳OC不会断)(  )
A.ON绳先被拉断
B.OM绳先被拉断
C.ON绳和OM绳同时被拉断
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条绳先被拉断
7.如图所示,将一个已知力F分解为F1和F2,已知F=10N,F1与F的夹角为37°,则F2的最小值是(sin37°=0.6,cos37°=0.8)(  )
A.4N
B.6N
C.8N
D.10N
8.用两辆拖拉机拉一辆陷入泥坑的卡车,如图所示,其中一辆拖拉机沿与卡车前进方向成45°角、大小为1000N的力F1拉卡车,另一辆拖拉机沿与卡车前进方向成30°角、大小为2×103N的力F2拉卡车,卡车开动后自身向前提供的动力为4×103N,三车同时作用,刚好使卡车脱离泥坑,则卡车受到的阻力约为(  )
A.8.2×103N B.6.0×103N
C.5.6×103N D.6.7×103N
9.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时,下面哪种情况只能得到一组唯一的解(  )
A.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并且不在同一直线上
B.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C.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D.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10.如图,一个大人单独提起一桶水和两个小孩共同提起同一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人的拉力可以看作两个小孩拉力的合力
B.大人的拉力一定等于两个小孩的拉力大小之和
C.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θ越大,则小孩拉力越小
D.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θ越大,则小孩拉力越大
11.如图所示,用12N的力拉一物体,拉力与水平面间的夹角是30°,则拉力的水平分力是多大?竖直分力是多大?
12.城市中的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如图是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图中硬杆OB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转动,钢索和杆的重力都可忽略.如果悬挂钢索AO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104N,θ=30°,则当杆BO处于水平位置,即垂直于竖直墙面时,悬挂的物重不能超过多少牛?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已知一个力求它的分力的过程
2.平行四边形定则
3.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
4.合力 三角形定则
5.矢量 标量
合作探究
一、力的分解
1.力的实际作用效果
2.确定所要研究的合力 分析合力的实际作用效果 确定两分力的方向 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
二、矢量相加的法则
1.
2.vcosθ vsinθ
3.平行且相等
4.平行四边形定则 算术法则
课堂检测
1.B 解析:合力与分力在作用效果上是相同的,它们可以互相替换,选项A正确;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1-F2|≤F≤F1+F2,选项C、D正确,选项B错误.
2.B 解析:合力与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如果用了两分力F1和F2,就不能再用真实力G,否则力就多了.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只分析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故选项D错误;某几个真实力的合力或某一真实力的分力,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想的力,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本题中真实力G的两分力F1和F2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力,应与其他实际力区别开来,选项A、C将两个并不存在的力“F1和F2”与真实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混为一谈,显然是错误的,只有选项B正确.
3.B 解析:画出坐标系及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已知两分力方向,作出平行四边形,由三角形关系得Fx=Fcos30°=5N,Fy=Fsin30°=5N.
4.B 解析:甲图中绳子的拉力F1=;乙图中将重力分解,如图所示,F2=>F1.
5.D 解析:合力与两分力构成闭合矢量三角形,因此第三个力F3应满足:3N≤F3≤11N.
6.A 解析:由于lOM>lON,所以α>β,则作出力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四边形的两个邻边的长短可以知道FON>FOM,所以在G增大的过程中,绳ON先断.
7.B 解析:F、F1和F2三个力构成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F2⊥F1时,F2最小,此时F2=Fsin37°=10×0.6N=6N.
8.D 解析:卡车受到的阻力等于自身提供的动力与F1、F2的合力之和.F1、F2的合力为F=F1cos45°+F2cos30°=1000N+2×103×N=2.7×103N,所以卡车受的阻力F阻=F动+F=4×103N+2.7×103N=6.7×103N.
9.AD 解析:能以两分力为邻边组成唯一的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都有唯一的解.
10.AD 解析: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所以大人的拉力可以看作两个小孩拉力的合力,选项A正确;但大人的拉力大小并不一定等于两个小孩的拉力大小之和,选项B错误;如图所示,将重力分解,则F=,可见,两个小孩两手臂夹角θ越大,则小孩的拉力越大,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11.解析:斜向上的拉力产生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效果,把拉力向两个方向分解,则可以求出
水平方向的分力F1=Fcos30°=6N
竖直方向的分力F2=Fsin30°=6N.
答案:6N 6N
12.解析:竖直绳上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G,将该力分解为拉钢索AO的力FOA和压硬杆OB的力FOB.
由几何关系得G=FOAsinθ=2×104N×sin30°=1×104N
所以悬挂的物重不能超过1×104N.
答案:1×10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