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醇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苯酚有酸性而乙醇没有,表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
B.苯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而乙苯不能,表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
C.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表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
D.甲苯硝化生成三硝基甲苯而苯通常只生成硝基苯,表明侧链对苯环有影响
2.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A.乙醇在铜的催化作用下与反应生成,则2-丙醇在铜的催化作用下也与反应生成
B.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则与盐酸反应得到、、S
C.Fe与反应生成,则Fe与反应可生成
D.碳酸钠溶解放热,由此可以推出碳酸氢钠溶解也是放热
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现象 试纸变蓝 试管中溶液变红 试管中产生浅黄色沉淀 苯酚钠溶液变浑浊
结论 有生成 待测溶液中含 中含有 酸性:碳酸>苯酚
A.A B.B C.C D.D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B.通过干馏可分离出煤中原有的苯、甲苯和粗氨水
C.加入烧碱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可除去苯中的苯酚
D.淀粉和纤维素作为同分异构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有不同
5.分子式为C7H8O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某化合物可以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这种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只用一种试剂鉴别正己烷、1-己烯、乙醇、苯酚水溶液4种无色液体,应选用
A.酸性KMnO4溶液
B.饱和溴水
C.NaOH溶液
D.AgNO3溶液
7.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A. 溴苯(溴) NaOH溶液 分液
B. 甲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C. 乙醇(乙酸) Na 蒸馏
D. 苯(苯酚) 浓溴水 过滤
A.A B.B C.C D.D
8.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 操作 目的
A 用CuSO4溶液净化乙炔气体
B 制备溴苯并验证有HBr产生
C 将该装置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液面上升,能证明甲烷与氯气在暗处能发生取代反应
D 制取并检验乙烯
A.A B.B C.C D.D
9.莲花清瘟胶囊的有效成分大黄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大黄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5H12O5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可以发生氧化、取代、加成反应 D.分子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C>O>H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萃取实验中,振摇分液漏斗时必须关闭旋塞并压紧玻璃塞
B.苯酚能使溴水褪色,可根据溶液导电性变化确定是加成还是取代
C.乙醇与制乙烯,应将温度计插入反应液中,迅速加热至140℃
D.从海带灰中提取溶解→过滤→酸化→氧化→萃取→分液
二、填空题
11.显色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显 色
结论 苯酚能与 反应,使溶液显 色
应用:酚类物质一般都可以与FeCl3作用显色,可用于检验其存在。
12.某工程塑料的单体A的结构简式如下:(方法归纳题组)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机物A的化学式 。
(2)1molA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Br2的物质的量是 mol。
(3)下面对有机物A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机物A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有机物A能与O2在Cu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
C.有机物A能与FeCl3溶液作用显色
D.有机物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E.有机物A在强酸及强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消去反应
(4)用“*”标出有机物A中的手性碳原子 。
13.Y()是由中草药五倍子制备而成。
(1)Y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Y中含氧官能团有 和 (均填名称)。
(3)Y具有还原性。向Y溶液中滴入几滴酸性KMnO4稀溶液,实验现象为 。
14.一定量的有机物A在9.6gO2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0.3molH2O。其质谱图如图一所示,核磁共振氢谱如图二所示,且峰a、b、c面积之比为2∶1∶3。
(1)A的结构简式为 ,与A互为官能团类型异构的有机物是 。
(2)A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图二中峰b是有机物A中 (填原子团名称)上的H显示的峰。
(4)A也可以通过某烯烃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制得,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完成下列小题
(1)丁子香酚 可用于配制香精、作杀虫剂和防腐剂。(已知结合质子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下列物质不能与丁子香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NaOH溶液 B.NaHCO3溶液 C.Na2CO3溶液 D.Br2的CCl4溶液
(2)莽草酸是一种可从中药八角茴香中提取的有机物,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用作抗流感病毒和抗癌药物的中间体。莽草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①写出莽草酸中所含的含氧官能团名称, , 。
②莽草酸的分子式为 。
(3)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4H9Cl,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显示只有一组峰,则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写出该物质在NaOH溶液中共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为:
(1)苹果酸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在一定条件下,苹果酸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有 (填序号);
A.水解反应B.取代反应C.加成反应D.消去反应E.加聚反应F.中和反应
(2)下列物质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序号);
(3)写出苹果酸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苹果酸与氧气在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所得的可能产物的结构
式 。
17.下列6种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有机物:①CH3CH2CH2Br (染料原料)②CH2=CH-CH=CH2(顺丁橡胶原料)③(定香剂)④(杀虫剂原料)⑤(防腐剂)⑥(医药中间体)。请回答:
(1)属于烃的是 (填序号)。
(2)与①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序号)。
(3)与③互为同系物的是 (填序号)。
(4)用系统命名法给⑤命名,其名称为 。
18.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选项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①和②和 ③和④戊烯和环戊烷 ⑤和⑥和
(2)甲基的电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且沸点最低的烷烃的结构简式 。
(3)某有机物X分子中只含C、H、O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经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85.2%,已知该物质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X的分子式为 。若与浓溴水反应时消耗了,则X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
19.请以乙醇为原料设计合成的方案。写出合成方案中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以下是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消毒剂。
i.“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
ii.消毒液,其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为(简称,广泛应用于消毒或个人护理用品,如去屑香波,洗手液、肥皂和其它卫生用品等抗菌洗涤剂中)。
iii.双氧水消毒液,是质量分数为3%~25%的溶液。
(1)“84”消毒液需要在阴暗处密封保存,否则容易失效,用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
①;
②
(2)实验室通过测定不同pH环境中不同浓度NaClO溶液的细菌杀灭率(%),以探究“84”消毒液杀菌能力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如下表。
NaClO溶液浓度 (mg/L) 不同pH下的细菌杀灭率(%)
pH=4.5 pH=7.0 pH=9.5
250 98.90 77.90 53.90
500 99.99 97.00 65.54
①结合表中数据可推断,相同条件下,HClO的杀菌能力 (填“强于”、“弱于”或“相当于”)的杀菌能力。
②下列关于“84”消毒液及其使用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的杀菌能力与其浓度有关
b.长期用于对金属制品消毒,不会使金属腐蚀
c.不能与清厕灵(含)混合使用,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
d.喷洒在物品表面后适当保持一段时间,以达到消毒杀菌效果
(3)消毒液A常用于家庭衣物消毒。若将消毒液A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会大大降低消毒效果,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为 。
(4)研究小组将某“84”消毒液与双氧水消毒液等体积混合,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经检验为氧气。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生成氧气的可能原因:、 。
三、实验探究题
21.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
+H2O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摩尔质量()
环己醇 0.96 25 161 能溶于水 100
环己烯 0.81 83 难溶于水 82
(1)制备粗品: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将10.0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原料环己醇中若含苯酚杂质,检验试剂为 ,现象为 。
②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 。
③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 。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有机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青置、分层,环己烯在 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 洗涤(填字母)。
A.溶液 B.稀 C.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进行蒸馏,收集产品时,应收集 ℃的馏分,若最终收集到环己烯5.74g,则产率为 。
22.实验室可用环己醇(沸点:160.84℃,微溶于水)制备环己酮(沸点:155.6℃,微溶于水),使用的氧化剂可以是次氯酸钠、重铬酸钾等。
下列装置分别是产品的合成装置和精制装置示意图:
合成实验过程如下:
向装有搅拌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5.2 mL环己醇和25 mL冰醋酸。开动搅拌器,将40 mL次氯酸钠溶液逐渐加入到反应瓶中,并使瓶内温度维持在30~35℃,用磁性搅拌器搅拌5 min。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30 min后,在合成装置中再加入30 mL水、3g氯化铝和几粒沸石,加热蒸馏至馏出液无油珠滴出为止。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合成装置中,甲装置的名称是 。
(2)三颈烧瓶的容量为 (填“50 mL"、“100 mL”或“250 mL")。
(3)滴液漏斗具有特殊的结构,主要目的是 。
(4)蒸馏完成后,向馏出液中分批加入无水碳酸钠至反应液呈中性为止,其目的是 。然后加入精制食盐使之变成饱和溶液,其目的是 。再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离得到有机层。
(5)有机层先加无水MgSO4,用如上右图对粗产品进行精制,加入无水MgSO4的作用是 。检验精制后的坏己酮是否纯净,可使用的试剂为 。
A.重铬酸钾溶液 B.金属钠 C.酚酞溶液 D.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23.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制备环己烯的流程如图:
实验装置(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及有关数据如图:
名称 沸点/℃ 密度/(g mL-1) 水中溶解度
环己醇 161 0.968 可溶
环己烯 83 0.823 不溶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环己醇中若含苯酚杂质,可用 溶液检验苯酚,现象为 。
(2)圆底烧瓶A中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浓硫酸也可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择FeCl3 6H2O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是 (填标号)。
A.浓硫酸易使原料碳化并产生SO2
B.同等条件下,用FeCl3 6H2O比浓硫酸的平衡转化率高
C.FeCl3 6H2O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3)操作I的名称是 ,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 。
(4)蒸馏时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收集 ℃的馏分作为产品。
(5)本实验为提高产率所采取的措施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苯酚有酸性而乙醇没有说明苯环对羟基对影响大于乙基,使羟基的活性增强,故A不符合题意;
B.苯乙烯能使溴水褪色而乙苯不能是因为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而乙苯中没有碳碳双键,与苯环对侧链是否有影响无关,故B符合题意;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说明苯环使甲基的活性增强易于被氧化,表明苯环对侧链有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甲苯硝化生成三硝基甲苯而苯通常只生成硝基苯说明甲基是苯环邻对位氢原子的活性增强易于被取代,表明侧链对苯环有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A.2-丙醇在铜的催化作用下可被氧化为丙酮,不能被氧化生成丙醛,A项错误;
B.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则与盐酸反应得到、、S,B项正确;
C.氧化性较弱,与Fe反应生成,C项错误;
D.碳酸氢钠溶解吸热,D项错误;
答案选B。
3.A
【详解】A.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氨气、水,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A正确;
B.检验,应该先加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氯水溶液变红, 说明含有,故B错误;
C.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X-,检验中X原子种类,应该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使发生水解,再向水解液中加硝酸中和氢氧化钠,最后加硝酸银,若试管中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含有有,故C错误;
D.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二氧化碳、氯化氢都能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沉淀,所以不能证明酸性:碳酸>苯酚,故D错误;
选A。
4.C
【详解】A.体积分数是75%的酒精杀菌消毒效果最好,并不是越大越好,浓度过大的酒精能够使细菌表明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阻止酒精分子进一步渗入细菌内部,反而保护了细菌,故A错误;
B.煤中不含苯、甲苯和粗氨水,可通过煤的干馏得到苯、甲苯和粗氨水等,故B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而苯不溶于水,可分液分离,故C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通式相同都是(C6H10O5)n,但聚合度n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答案选C。
5.B
【详解】分子式为C7H8O,分子中含有苯环,可以和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苯环的取代基为酚羟基和甲基,二者可以是邻、间、对的位置关系,故共3种,故B正确;
故选B。
6.B
【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只和正己烷不反应,其余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溴水和正己烷不反应,分层;和1-己烯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和乙醇互溶;和苯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与正己烷、1-己烯不反应,且分层,有机物均在上层,乙醇与氢氧化钠溶液互溶,不分层;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但没有现象,不能区分,故C错误;
D.AgNO3溶液与乙醇互溶,与其他三种物质互不相溶,分层,不能鉴别,故D错误;
答案选B。
7.A
【详解】A.溴苯常温下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向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能除去溴苯中的溴,故A选;
B.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B不选;
C.乙醇和乙酸都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乙酸钠,则向混合物中加入钠后,蒸馏不能除去乙醇中混有的乙酸,故C不选;
D.三溴苯酚不溶水,但溶于有机溶剂苯,则向混合物中加入浓溴水不能得到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故D不选;
故选A。
8.A
【详解】A.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生成乙炔,乙炔中混有硫化氢等气体,可用硫酸铜溶液吸收除去,故A正确;
B.液溴挥发,挥发出的溴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不能验证生成HBr,故B错误;
C.根据现象只能说明氯气发生反应,有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导致颜色变浅,液面升高,不能说明是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故C错误;
D.乙醇消去反应制取乙烯,需要控制温度在170℃左右,装置中缺少温度计无法控制温度,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根据大黄素的分子结构可知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10O5,A错误;
B.该物质分子中含有饱和C原子-CH3的C原子,具有甲烷的四面体结构,因此分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错误;
C.该物质分子中含有-OH、-CH3,能够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分子中含有苯环,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因此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氧化、取代、加成反应,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就越大。根据大黄素的分子结构可知其中含有C、H、O三种元素,它们的非金属性:O>C>H,所以该物质分子中所含元素的电负性大小关系:O>C>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0.C
【详解】A. 萃取实验中,振摇分液漏斗时必须关闭旋塞并压紧玻璃塞,确保振荡时溶液不洒出,故A正确;
B. 苯酚能使溴水褪色,可根据溶液导电性变化确定是加成还是取代,发生取代会生成氢溴酸,氢溴酸是强酸,溶液的导电性会增强,故B正确;
C. 乙醇与浓硫酸制乙烯,应将温度计插入反应液中,迅速加热至170℃,否则易生成副产品——乙醚,故C错误;
D. 在海带灰中提取单质碘需要经过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操作,故D正确;
故选C。
11. 紫 FeCl3 紫
【解析】略
12.(1)
(2)3
(3)DE
(4)
【详解】(1)有机物A的化学式为。
(2)酚羟基的两个邻位各消耗1mol,碳碳双键加成消耗1mol,1molA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3molBr2。
(3)A.有机物A中有酚羟基,酚羟基的邻位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
B.有机物A中的-CH2OH能与O2在Cu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B正确;
C.有机物A中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C正确;
D.有机物A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
E.有机物A醇羟基的邻位碳上没有H,因此不能在强酸下发生消去反应,E错误;
故选DE。
(4)手性碳原子是指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由图可知有机物A中的手性碳原子为:。
13.(1)有机物
(2) 羟基 羧基
(3)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详解】(1)Y属于有机物。
(2)由结构式可知,Y中含氧官能团有羟基和羧基。
(3)Y中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具有还原性,向Y溶液中滴入几滴酸性KMnO4稀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验现象为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4. CH3CH2OH CH3OCH3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羟基 CH2=CH2+H2OCH3CH2OH
【分析】由图一可知,有机物A的最大质荷比为46,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8.8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含有的碳原子物质的量为0.2mol、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2=0.4mol;0.3mol水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0.3mol×2=0.6mol、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9.6g氧气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2=0.6mol,由氧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有机物A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0.3-0.6)mol=0.1mol,由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有机物A中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0.2mol:0.6mol:0.1mol=2:6:1,则A的最简式为C2H6O,由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可知,A的分子式为C2H6O;由图二可知,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组峰,且峰a、b、c面积之比为2∶1∶3,则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详解】(1)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与乙醇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同分异构体为乙醚,结构简式为CH3OCH3,故答案为:CH3CH2OH;CH3OCH3;
(2)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故答案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3) )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则图二中峰b为羟基,故答案为:羟基;
(4)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为催化剂作用下,乙烯与水共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故答案为:CH2=CH2+H2OCH3CH2OH。
15.(1)B
(2) 羟基 羧基
(3) +NaOH +NaCl
【详解】(1)由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酚羟基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结合信息结合质子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因此该物质可与碳酸钠反应,但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故答案为:B;
(2)由结构简式可知莽草酸中含氧官能团为羟基、羧基;其分子式为:;
(3)分子式为C4H9Cl,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显示只有一组峰,则结构中只含一种氢,符合的结构简式为: ; 在NaOH溶液中共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NaCl,反应方程式为: +NaOH +NaCl。
16.(1) 羟基、羧基 BDF
(2)AD
(3)2+6Na2+3H2
(4)
【分析】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发生酯化反应,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消去和氧化反应,含有羧基和羟基,均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根据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判断与苹果酸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据以上分析解答该题。
【详解】(1)根据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可以知道,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羧基和羟基,含有羧基、羟基,可发生缩聚反应,具有酸性,可发生中和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B、D、F均可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羟基、羧基;B、D、F;
(2)苹果酸的分子式为:C4H6O5,与之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有同分异构体的是,A、D可选;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A、D。
(3)有机物含有羧基、羟基,都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6Na2+3H2,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6Na2+3H2;
(4)醇羟基能够发生催化,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其与氧气在铜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综上所述,本题正答案:。
17. ② ⑥ ④ 2—丙醇
【分析】①CH3CH2CH2Br属于卤代烃,分子式为C3H7Cl;
②CH2=CH-CH=CH2属于烃,分子式为C4H6;
③属于羧酸,分子式为C7H6O2;
④属于羧酸,分子式为C8H8O2;
⑤属于醇,分子式为C3H7O;
⑥属于卤代烃,分子式为C3H7Cl.
【详解】(1)由分析可知,CH2=CH-CH=CH2属于烃,故答案为:②;
(2)由分析可知,①与⑥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⑥;
(3)由分析可知,③与④都属于羧酸,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答案为:④;
(4) 属于醇,分子式为C3H7O,名称为2—丙醇,故答案为:2—丙醇。
18.(1) ⑤ ④ ①
(2)
(3) C7H8O 、
【详解】(1)①和是同一物质;②和分子式不同,结构不相似,二者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③ 是苯酚, 是醇,二者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④戊烯和环戊烷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⑤ 和,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2个“CH2”,二者互为同系物;⑥是甲酸乙酯,是乙酸,二者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故互为同系物的是⑤;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④;属于同种物质的是①;
(2)甲基的电子式为;烷烃的通式为CnH2n+2,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则有12n+2n+2=72,n=5,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5H12,含有相同C原子数目的烷烃,支链越多其沸点越低,则相对分子质量为72且沸点最低的烷烃的结构简式为 ;
(3)某有机物X分子中只含C、H、O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85.2%,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85.2%=14.8%,分子中氧原子最大数目小于,则X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1,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该物质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4,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苯酚相差14,即相差一个CH2,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7H8O;酚与浓溴水反应,溴发生酚羟基的邻、对未取代,若与浓溴水反应时消耗了,说明X中含有甲基,甲基与酚羟基处于邻位或对位位置,则X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
19.CH3CH2OH 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CH2BrCH2Br+2NaOH HOCH2CH2OH+2NaBr;2HOCH2CH2OH+2H2O
【详解】乙醇CH3CH2OH与浓硫酸混合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产生CH2=CH2,CH2=CH2与Br2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H2BrCH2Br,CH2BrCH2Br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产生HOCH2CH2OH,HOCH2CH2OH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则以乙醇为原料设计合成的方案中所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 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CH2BrCH2Br+2NaOH HOCH2CH2OH+2NaBr;2HOCH2CH2OH+2H2O。
20.(1)
(2) 强于 acd
(3)PCMX含有酚羟基,具有还原性,NaClO具有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ClO-+ H2O2=Cl-+O2↑+H2O
【详解】(1)次氯酸钠失效的原因是因为次氯酸钠先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但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从而使消毒液失效,其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通过表格数据分析,NaClO溶液浓度相同时,pH越小细菌的杀灭率越高,而pH越小则说明生成的HClO越多,故表示HClO的杀菌能力强于NaClO,故答案为:强于;
②a.由表格数据可知,当pH相同时,NaClO浓度越大则杀菌率越高,故a正确;
b.“84”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HClO等酸性物质,会腐蚀金属,故b错误;
c.“84”消毒液如与洁厕液混用,会发生反应:HClO+HCl=Cl2+H2O,故两者不能混用,故c正确;
d.喷洒后适当保持一段时间有利于HClO的生成,达到杀菌效果,故d正确;
答案为:acd;
(3)PCMX()含有酚羟基,具有还原性,而NaClO具有氧化性,两者会反应,影响消毒杀菌效果,故答案为:PCMX含有酚羟基,具有还原性,NaClO具有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H2O2中O为-1价,为中间价态,有还原性,可能会被NaClO氧化为O2,离子方程式为:ClO-+ H2O2=Cl-+O2↑+H2O。
21.(1) FeCl3溶液 溶液将显示紫色 防暴沸 冷凝环己烯,减少环己烯的挥发
(2) 上 C 83 70%
【分析】环己醇和浓硫酸在水浴加热下反应生成环己烯、经冰水浴冷凝得到,所得粗产品中含有的有机酸可以通过碳酸钠溶液除去,有机物粗产品再通过蒸馏可得到环己烯。粗品中含环己醇、精品中无环己醇,可利用环己醇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环己烯不与钠反应予以鉴别,也可利用混合物无固定沸点、纯净物有固定沸点予以鉴别。
【详解】(1)①检验苯酚的首选试剂是FeCl3溶液,原料环己醇中若含苯酚杂质,加入FeCl3溶液后,溶液将显示紫色;
②对液体加热时,为了防止暴沸常常要加入沸石或碎瓷片,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暴沸;
③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环己烯熔沸点较低,所以置于冰水浴中,降低温度,防止环己烯挥发;
(2)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环己烯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其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KMnO4溶液氧化,稀H2SO4不能除去,反而能引入新的酸性杂质,只有Na2CO3溶液,不能与环己烯反应,可以与酸性杂质反应,故选C;
②环己烯的沸点为83℃,收集产品时,应收集83℃的馏分。10.0即0.1mol环己醇参与反应,理论上可生成0.1mol即8.2g环己烯、若最终收集到环己烯,则产率为。
22. (直形)冷凝管 250mL 使漏斗和烧瓶内压强相等,保证液体能顺利滴入 除去产品中混有的醋酸杂质 增大水层密度便于分层,降低环丙酮的溶解度提高产率 吸收有机物中少量的水 AB
【详解】(1)由图及常见仪器可知,甲装置的名称是冷凝管;(2)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5.2mL环己醇和25mL冰醋酸,将40mL次氯酸钠溶液逐渐加入到反应瓶,在合成装置中再加入30mL水、3g氯化铝和几粒沸石,可知溶液的总体积大于100mL,则三颈烧瓶的容量为250mL;(3)滴液漏斗具有特殊的结构,主要目的是:滴液漏斗右边的玻璃导管可将下方的压强转移到上方,则其作用为使漏斗和烧瓶内压强相等,保证液体能顺利滴入;(4)加入无水碳酸钠至反应液呈中性,目的是除去产品中混有的醋酸杂质;然后加入精制食盐使之变成饱和溶液,其目的是增大水层密度便于分层,降低环丙酮的溶解度提高产率 ;(5)有机层先加无水MgSO4,用如上右图对粗产品进行精制,加入无水MgSO4的作用是吸收有机物中少量的水。检验精制后的坏己酮是否纯净,则检验没有环己醇即可,醇能与高锰酸钾、Na反应,而酮不能,可使用的试剂为AB。
23.(1) FeCl3或饱和溴水 溶液显紫色或出现白色沉淀
(2) +H2O A、C
(3) 分液 分液漏斗
(4) 受热均匀,控制蒸馏温度不超过100℃ 83
(5)边反应边蒸馏出产物环己烯
【详解】(1)可用FeCl3或饱和溴水溶液检验苯酚;现象为溶液显紫色或出现白色沉淀;
(2)由题意知,反应物为环己醇在FeCl3 6H2O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产生环己烯,反应是可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
选择FeCl3 6H2O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浓硫酸易使原料碳化并产生SO2和FeCl3 6H2O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A和C正确,而同等条件下,用FeCl3 6H2O比浓硫酸的平衡转化率低,因为浓硫酸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时,反应不是可逆反应,B错误;
(3)操作I的名称是分液;使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
(4)蒸馏时是为了将产物环己烯蒸出来,而环己醇不能蒸出来,所以蒸馏时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受热均匀,控制蒸馏温度不超过100℃;
因为环己烯的沸点为83℃,所以收集83℃的馏分作为产品;
(5)本实验为提高产率所采取的措施是边反应边蒸馏出产物环己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