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课件(含视频)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课件(含视频)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6 21:53:33

文档简介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纲要上)
教学设计
【学习主题/课时】
课题:《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 1 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
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各自作用与关系。
2.结合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通过探究抗日战争与当时国际大背景的联系,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填写到 “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3.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任务】
1、找出正面战场的五大会战,并完成下表。
时间 战场 战役 结果
课中学习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四月,让我们缅怀抗战英烈。你,首先会想谁呢?这位同学提到(吉鸿昌、张自忠、左权、戴安澜、杨靖宇、赵一曼、国际友人白求恩、狼牙山五壮士、《八佰》中的主角谢晋元、刘胡兰、清远人邓国英)……(七嘴八舌话英烈)同学们会问:老师,你会想到谁呢?我首先会想到三位烈士,他们是:胡涟、何信、赵登禹。这三位他们有的是对妻子的深深眷恋,有的是对孩子的殷殷期待,有的是对老母的切切挂怀。他们不仅有对家的眷念,更有对国的忠诚。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烈,体味他们的拳拳之心;走进历史,感受时代的波澜壮阔;走出这种战争,探寻人类的发展前路!请大家翻开书本第148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列举正面战场浴血抗战的主要史实,并完成下表。(10分钟)(学习目标1)
1.五大会战
时间 战场 战役及意义
1937.8—1937.11 上海 淞沪会战:抗战时期战斗最惨烈的战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9—1937.11 太原 太原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战胜的神话。
1938.1- 1938.5 徐州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时间。
1938.6- 1938.10 武汉 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12-1942.1 长沙 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38.5)
问题:毛泽东在什么情况下发表《论持久战》?有何重大意义?(请大家抢答)
《论持久战》明确指出: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第三,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个小国,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第四,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正义战争却是得道多助的。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抗战是持久战。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3.沿海工业和高校内迁
问题:以下两则材料如何体现浴血奋战?对抗战有何意义?(请第一小组作答)
抗战期间的沿海工业内迁
抗战前,中国的工矿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内地工业十分薄弱。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为了保住几十年苦心经营才建立起来的微薄的工业基础,沿海工业决定内迁。以上海工厂的拆迁为例,据主事者林继庸后来追述:“在炮火连天的时候,各厂职工们正在拼着死命去抢拆他们所宝贵的机器。敌机来了,伏在地上躲一躲,又爬起来拆,拆完马上就扛走。看见前面的伙伴被炸死了,大声喊声‘嗳呦’,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筋仍旧是向前工作。冷冰冰的机器,每每涂上热腾腾的血!白天不能工作了,只好夜间开工。在巨大的厂房里,暗淡的灯光常笼罩着许多黑影在那里攒动,只闻锤凿轰轰的声响,打破了死夜的沉寂。”就这样把上海146家民营工厂迁到了武汉,又凭着这种精神,把工厂迁到重庆。这次内迁对抗战的胜利和后方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西南联合大学
全面抗战开始后,高校内迁。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 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之后,因长沙连遭日机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1938年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 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11个月,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 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
小结: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不仅是前线战士的抗战,更是中国抗战理论的升华和完善,还是工业根基的保存和科研人才的血拼。
任务二:阅读教材150-152页结合材料,结合敌后战场浴血抗战的主要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学习目标1、2)(10分钟)
问题:(请第二小组作答)
(1)结合教材内容,陈述敌后战场浴血奋战的主要史实。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在沦陷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百团大战”
打退反共高潮,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2)教材中哪些关键词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请用红笔
在书上划出来)
任务三:依据材料,分析陕甘宁边区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权建设的,有何重大意义。(学习目标2)
问题:(请第三小组作答)
请指出材料中关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关键词句,请所有同学用红笔在书本154-155的材料中材料中划出来。
结合抗战史实,分析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重大意义。
有利于团结一切抗日的力量,进一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
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权建设提供借鉴。
……… ……… ………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休现了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
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小结:正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东方主战场”的神话。
任务四:阅读教材152页,结合二战进程及大事件,说明中国战场是如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学习目标3)
任务五: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说明抗战胜利的意义(教师设计活动内容:“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滚动直播)。(学习目标4)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串联整合(尝试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并用平板发布任务给学生,滚动直播学生的答题过程)(5分钟)
(学法指导: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第一步:学生自主构建本课的知识网络图,组内交流;第二步:小组进行板书展示。第三步:学生自我完善。设计意图:构建知识网络,融会贯通知识。)
本节课知识网络图(共21张PPT)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胡涟
我们的平儿半岁了,快会说话了,你们首先不要教他学叫爸爸妈妈,一定首先要教他学会讲“抗日”二个字,切记,切记。
——何信(空军中队长)
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请副军长予以照顾。
——赵登禹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各自作用与关系。
2.结合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通过探究抗日战争与当时国际大背景的联系,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任务一: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列举正面战场浴血抗战的主要史实,并完成表格。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五次会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时间 战场 战役及意义
1937.8—1937.11 上海 淞沪会战:抗战时期战斗最惨烈的战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9—1937.11 太原 太原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战胜的神话。
1938.1-1938.5 徐州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时间。
1938.6-1938.10 武汉 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12-1942.1 长沙 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五次会战
失守
任务一: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列举正面战场浴血抗战的主要史实,并完成下表。
全面抗战时期中日实力之对比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2.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5)
《论持久战》明确指出: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第一,日本是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第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第三,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个小国,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第四,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的,中国的正义战争却是得道多助的。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抗战是持久战。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从1938年5月的上旬开始,毛主席就在延安的吴家窑洞之中,用了9天的时间,写成了长达5万字的《论持久战》。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3.1 抗战期间的沿海工业内迁
抗战前,中国的工矿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内地工业十分薄弱。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为了保住几十年苦心经营才建立起来的微薄的工业基础,沿海工业决定内迁。以上海工厂的拆迁为例,据主事者林继庸后来追述:“在炮火连天的时候,各厂职工们正在拼着死命去抢拆他们所宝贵的机器。敌机来了,伏在地上躲一躲,又爬起来拆,拆完马上就扛走。看见前面的伙伴被炸死了,大声喊声‘嗳呦’,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筋仍旧是向前工作。冷冰冰的机器,每每涂上热腾腾的血!白天不能工作了,只好夜间开工。在巨大的厂房里,暗淡的灯光常笼罩着许多黑影在那里攒动,只闻锤凿轰轰的声响,打破了死夜的沉寂。”就这样把上海146家民营工厂迁到了武汉,又凭着这种精神,把工厂迁到重庆。这次内迁对抗战的胜利和后方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2 西南联合大学
全面抗战开始后,高校内迁。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 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之后,因长沙连遭日机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1938年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 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11个月,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 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
任务一: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列举正面战场浴血抗战的主要史实。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任务二:阅读教材150-152页结合材料,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
中流砥柱的作用?依据是什么?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牵制在华日本一半以上的兵力;
2.在沦陷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打击日
本的开展统治秩序;
3.“百团大战”打破日军的“囚笼”,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4.打退反共高潮,坚持抗战、团结、进
步的方针,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流砥柱:
也说砥柱中流。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休现了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
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任务三:依据材料,分析陕甘宁边区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权建设的,
有何重大意义。
“三三制”原则: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其中,开明绅士是指地主、富农阶级中带有爱国民主色彩的人士。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任务四:阅读教材152页,结合二战进程及大事件,说明中国战场是如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东方主战场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组织了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部队,共十万余人,从1942年2月开始入缅作战。3月至4月,中国远征军在同古、仁安羌、腊戍等地与日军激战。其中仁安羌一战,援救被围英军7000余人。远征军在缅北的抗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4月底,远征军被迫后撤。8月,远征军大部退至怒江,沿滇缅路向缅北实施反攻。1945年1月27日,远征军与驻印军会师于缅甸芒友,打通中印公路,至3月将日军全部赶出缅北和滇西。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结论1: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配合了盟军的反法西斯行动,战绩名扬海外。
任务四:阅读教材152页,结合二战进程及大事件,说明中国战场是如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随后,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海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结论2: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任务四:阅读教材152页,结合二战进程及大事件,说明中国战场是如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5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
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结论3: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
场。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任务四:阅读教材152页,结合二战进程及大事件,说明中国战场是如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东方主战场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
2.抗日战争的胜利
任务五: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说明抗战胜利的意义。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
2.抗日战争的胜利
3.抗战胜利的意义
对中国:
(1)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3)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对世界: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重大贡献。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任务五:阅读教材结合材料,说明抗战胜利的意义。
总结:
正面战场的抗战
太平洋战争前单独抗击日军
敌后根据地的建立
促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全民族 浴血奋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东方主战场
在沦陷区的艰苦斗争
打退反共高潮,巩固根据地建设
参与战后问题的解决
五大会战
《论持久战》
沿海工业与高校内迁
“百团大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及意义
第2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外链接:清远地区的抗战英雄
据《寻访<三江地区抗日将士英名录>始末》一文(载于《连南文史》第十五辑)的作者萧维国查阅的民国连县档案,从“全面抗战开始到日寇投降,八年合计,全县征兵名额为一万七千多人。”单纯一个连县就有一万七千多人,由此推算当时全清远地域八年抗战期间的总征兵额应在七八万左右。扣除重复征兵的部分,八年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清远地区征用的兵力应不少于五万人。这五万清远子弟中,约有一半以上直接奔赴到抗日沙场,再加上当时在清远地区由共产党掌握和组织的抗日武装2500人,八年期间清远参战将士的总数约在三万人左右。这三万清远将士几乎在遍及全国各地的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抗日战争最为著名的十大战役中,有清远籍将士参加的就有8场之多,包括: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保卫战、百团大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等。他们当中,有近50位将士的抗战事迹被载入国家和地方史书,有上千人的名字被载入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阵亡将士(烈士)名录(仅连县就有201人)。其中,高级将领就有14人,国民政府军13人,包括4位中将:连南的李楚瀛和阳山的薛广、陈见田、李及兰;8位少将:连州的张燮元、严庄、黄渊,连南的邵菽余、甘霖,阳山的陈丹青,清新的林昌鹏,英德的莫雄;共产党抗日武装2人:连州的冯达飞和英德的邬强。著名烈士有:参加南京保卫战的连南人黄子丰、参加百团大战的连州人邓国英等。
课外链接:清远地区的抗战英雄
何秀英
2015年9月3日,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举行。清远市英德籍支前模范何秀英受邀参加阅兵,接受了党和国家的检阅。何秀英在抗战期间毅然投身革命,成为一名抗日宣传员,为革命事业多次辗转于江西、南雄、韶关等地;曾护送毛泽东三弟毛泽覃之妻贺怡顺利离开南雄、平安归队,并安置好贺怡女儿。2019年逝世。
课后作业(必做):
请大家以“英雄的背影”为题,结合所学知识及清远抗战史事,说明清远地区的抗战亦是全民族浴血奋战的一个缩影。
课后作业(选做)2014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第41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