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学
习
目
标
1.知道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
知道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掌握大众教育发展状况
掌握城市化的表现和进步性
2. 掌握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3.思考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英国的农业、工业、商业占国民总收入比例的变化
工业化: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其显著特征。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原因:1.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1、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迅速增长
2、19世纪中期以后-20世纪初美、德人口迅速增长
思考:
西方四国人口有何变化?
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材料一: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原因: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3.政局稳定
思考:从材料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2.典型: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英国;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美国。
马尔萨斯
人口增长永远快于生产增长,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人口增长到生活资料仅能维持人类生存的极限时,社会就会出现饥馑、战争和疾病。
表现: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増加到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3.劳动力结构变化:
英国
19世纪英国工厂工作的女工
美国
美国宣传画报
劳动力结构变化:
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分析工业革命和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2)变化二: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3)变化三: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4、劳动力结构变化: (1)变化一:农业生产人口下降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 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 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妇女在工厂里做工——妇女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从1975年开始,联合国每年在3月8日庆祝国际妇女节。
工人阶级壮大: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高涨。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达·伽马首次印度之旅
5.大众教育的推广: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中等教育
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免费义务教育
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表现:
目的:
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时间:
19世纪中期以后 ,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二、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2.时间: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材料一:工业集中促进了人口的集中,工厂周围形成了村镇。村镇变成小城市,小城市变成大城市。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思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1.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2.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二、城市化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1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分析表中数据,这些城市人口增长的趋势有何共同点?
这说明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共同点: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现象: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上升
3.城市化
二、城市化
P25:相关史事 想一想:早期的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1.城市化进程加快;
2.城市卫生状况差;
居住状况差 (城市的环境很差)
3.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
3.城市化
19世纪4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描述......
启示:
1.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二、城市化
进步性: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P27:知识拓展
3.城市化
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
1881年,第一辆由电力驱动的电车在德国柏林周边的里特希菲尔德问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雾都
工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机器时代的享受
P26:相关史事: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得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1.环境污染
启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观察图片和材料:
说明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贫富分化
成因:资本家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
这一现象加剧会带来什么后果?
1867年英国不同阶层家庭在总人口和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图
材料: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占有国民总收入的25%,到1812年,1.2%最富有的人就取得35%的国民收入。1867年,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 ——郭家宏《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及其化解策略》
2.贫富分化加剧
启示: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排斥手工劳动使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
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
卢德运动:
相传,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
工人阶级反抗斗争激烈
“卢德分子”破坏机器的场景漫画
3.社会矛盾加剧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P26:材料研读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人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同时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掠夺的步伐,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4.加快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1.适时调整人口政策,解决人口结构问题;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
3.解决好农民工进城与治安问题;
4.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6.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合作探究: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过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启示:
课堂小结
工业化带来的社会进步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推广大众教育,提高欧美各国大众文化水平
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人口迅速增长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加剧
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促使妇女角色转变,为妇女地位提高创造条件
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工人反抗斗争激烈
工人运动兴起
课堂巩固
1.根据以下漫画,说明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 )
①环境污染 ②社会矛盾激化
③交通发达 ④生产力水平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D
课堂巩固
2.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B.提高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D.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