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6 21:5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27 课解放思想谋新路 改革创新促统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课程标准】
1.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 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概述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分析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认识到思想 是行动的先导以及理论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分析理解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中国历 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时空观念】 感悟改革开放的背景以及在各领域取的成就,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 进程。解读港澳回归以及不同时期对台政策的变化,理解国情决定国策的科学性。
【史料实证】 通过“十一届三 中全会公报”“小岗‘分田到户契约’”“改革开放四十年”等系列学 习资源分析,认识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理解习近平“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 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的科学论断
【历史解释】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 的历史意义。解释改革开放是当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以及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理解。
【家国情怀】 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增强对祖国的自信 心和自豪感。结合港澳回归和两岸关系的发展,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 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在各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一国两制” 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通过史料研习、问题探究,选取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分析,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本课内容较多,尤其第二 目“改革开放进程” 。通过制作时间轴大事记,突破难点。
【教、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提升学生获取、解读、归纳和表述等方法,积累必 要的学习历史的能力。
2.运用课件中文字、音频、视频资源,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 确结论的方法。增加音乐资源,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
3.通过史料的呈现和解读,培养学生扩大收集学习资料的途径和提高解读、整理相关资料的能力。使 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学互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导 入 学习资源 1 : 1. 课前播放视频: 《改革开放再出发》 宣传片暖 场。 2. 展示街景(红色标语牌) 并设问: 问题 1:图中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中的道路具体指 什么道路? 1. 课前认真欣赏 视频,注意收集视频中 的有用信息。 自由发表 自己观点。 2. 观察图片,通 过平板抢答老师的问 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 1、注意多渠道 收集生活中 的有用 历史信息。 2、学生认识到 生活中处处有历史。 3.营造学习场 景。 4.导入新课
课堂互动
整 体 感 知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简要评价 继续提升使用思维 导图的能力。 随机适时调整课 堂环节和速度。
课标和教材分析 通览教材标题、构 建知识框架,明确学习 重点, 了解课题和单元 标题的关系,子 目录与 课题的关系。 明确本课重点引 出本课小标题 ,并 依次学习,顺利导入 本课的第一个小标 题
第 1 篇章 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之路 ——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资源 1:21 世纪始于中国的 1978 年 ……但说到20 世纪末最重要的时刻,我还 有另外一个候选者: 1978 年。你也许会问: 为什 么是 1978年呢? 1978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 开放的年份,这开启了一个长达 1/4 个世纪之久 年均两位数经济增长率的年代, 中国经济也得以 转型。 … … ——摘自 2006 年 5 月 25 日《卫报》 备注: (原题: 如果 20 世纪止于 1989 年, 那么 21 世纪则始于 1978 年;作者马丁 ·雅克, 伊文译) 问题 1: (1)为什么中国的 1978 年会被作者视为 21 世纪 开始的标志? 1978 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通过解读材料和教 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1. 增 强 学 生 对 1978 年重要性的 认识。 2. 提 升 时 空 观念素养 3. 论 从 史 出 的史学意识。
(
学习资源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 1978 年) 2 月 2 4 日- 3 月 8 日 选举邓小平为全国 政协主席,乌兰夫等2 2人为副主席。 3 月 1 8 日- 3 1 日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5 月 1 0 日 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 动态》 第 6 0 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一文。 1 1 日, 《光明 日报》 以特约评论员 的名义公开发表此文。此后,在邓小平的领导、 支持下,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 大讨论。这场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 要的思想准备,对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 大而深远的影响。 1 1 月 1 0 日- 1 2 月 1 5 日 中共中央工 作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央关于从 1 9 7 9 年 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等问题。 1 2 月 1 3 日,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讲话,实际上成为随 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 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1 2 月 1 8 日- 2 2 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召开。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强调 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决定加 强党的领导机构,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 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 了马克 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阅读、提炼和归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的背景 1. 提 升 学 生 论从 史 出的史 学 意 识。 2. 顺 利 过 渡 到十一届三 中全会。 认识到思想是行动 的先导。 3. 感 悟 “ 伟 人”在“伟业”中的 作用。
背景: 1978 年 5 月,真理标准 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 内展开。它否定了“两 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 放的思想先导。

小结: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年 12 月) (1) 召开: 1978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 (2) 内容: ①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为指导,停止使用“以阶级斗 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 和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 集体。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③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 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快速阅读 增加记忆 截屏保存 复习初中知识, 形成系统。提升知识 整理能力。
(4)意义 (
学习资源
3:
) 现在就应当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 ……把全 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 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 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 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因而是一场广泛、 深刻的革命。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 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 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 转变,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 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 体会议公报》 问题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回忆初中教材归纳 总结: 第一、实现了新中 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 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大转折。 第二、开始了中 国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 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 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第三、开启了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 温故知新 论从史出 规范答题
用显微镜看历史 学习资源 4:4 份反映 4 件大事的官方权威报纸 选择题: 图片排序 提升见微知著的能 力, 以小见大。 关注官方权威媒体 的消息。 快速选出答案提交 领悟: 昨天的新 闻就是今天的历史。
小结: 展示本部分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 增加记忆 截屏保存 认识到某些事件 之间的关联性。顺利 导入第二个小标题。
第 2 篇章 改革开放富民强国之路 —— 改革开放的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预测效果
(1) 课件展示 学习资源 5: (1)小岗村大包干(红手印) (2)第一张个体户工商营业执照 (3)小鱼塘引发的大讨论(陈志雄的故事) (4)小家庭大变化(自己家的故事) 关注史料细节 敢于质疑发现 注意史料分类 文物: 一手史料 的历史研究价值 当事人 口述 后人的评述
学习资源 6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 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 (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 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 养到十八岁。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学习资源 7: 在 1956 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 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降温措施很简单, 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 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 当时经过 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 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
学习资源
8
)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 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 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钢 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钢又要从云南等地 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 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 解决,但是不行。 师生合作、讨论、 分析、交流。 1. 培 养 一 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的良好习惯,获得 正确分析问题的能 力。 2.增强学生创新和 敢为天下先的魄力 和勇气。
屏幕分享知识点: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①内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 公社旧体制, ②结果: 废除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旧体 制,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解决了中国的吃 复习识记初中知识 完善知识体系。 感悟、理解国策 制定的依据和科学 性。
6
饭问题,稳定了农村,促进了农村建设和发展; 推动了城市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②内容: ◆管理体制改革: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所有制改革: 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体制改革: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认识 根据思维导图完成 填空。平板展示。 提升学生整理知 识点的能力。
(4).逐步深化 思 考 1992 年 的 重 要性。 1.南巡讲话与十 四大关系。 2 改革开放使我 国综合国力和国际 影响力不断提升
(
学习资源
9:
)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 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 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 ——邓小平: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 等地的谈话要点》 问题 3: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当代中国的第二次思 想解放? 感悟伟人魅力! 识 记邓小平同志被称为改 革开放总设计师。 “伟人”在“伟 业”中的作用。
小结: 展示本部分思维导图(点击可以放大) 快速阅读 增加记忆 截屏保存
截屏分享知识点: 2.对外开放 (1)背景(回顾复习初中知识) 国内: 国家贫困,人民生活水平低, 向往美 好生活; 国家领导人开放的意识,并召开了十一 截屏记忆知识点: 复习识记初中知识完善 知识体系。 增强学生对当时 政府的信任度和对 邓小平等国家领导 人决策正确性的认 识。
7
届三中全会做出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 国际: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亚洲四小 龙经济腾飞的借鉴作用;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关 系的缓和。
学习资源 10: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过程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 局) 学生讲解(1)结合 地图册,根据图例解读 图片。 准确理解: 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内涵。 1.提升 时 空观 念 素 养 2.伟大事业 不可 能 一蹴而就,需要循序 渐进。
3.稳步推进 进入 21 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 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 2010 年,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领悟历史事件的前 因后果和我相互关系 改革不是单纯的 经济改革。
播放视频: 改革开放 40 年成就 认识对外开放的脚 步并没有停止,基本路 线一百年不动摇。 国家领导人对重 大事件讲话的重要 性。
小结: 展示本部分思维导图(点击可以放大) 快速阅读 增加记忆 截屏保存 认识到某些事件 之间的关联性。顺利 导入第三个小标题。
第 3 篇章 一国两制祖国统一之路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预测效果
1.提升读图能力, 感悟徽标中体现的一 国 两制的方式。 2.感兴趣可 以在课 后设计台湾特别行政区 区徽。不作要求。 进一步培养读图 表的能力
1.“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 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2)内涵: 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 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 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准确理解一 国两制 的内涵。
(3)实践: 港澳回归。 感悟中国力量
视课程进程补充对台政策的变化。 1. 感悟对台政策 的变化。提升时空观念 的素养。 2. 思考对台政策 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提升学生时空 观念素养。 2.感悟与时俱进 的必要性。
关注目前台海形势 关 注 热 点 时 事 报 道。 与时俱进。 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提升家国情怀素 养,增强对国家对台 政策的理解。
播放习近平在建党 100 周年大会上的关于 台海问题的讲话视频剪辑 认真观看,适时鼓 掌,激发共鸣。
小结: 展示本部分思维导图(点击可以放大) 根据记忆规律, 整理知识脉络加深 记忆, 可根据课程进展 适度分析,或者直接 截频分享给学生。
9
课后交流
1.预习第 29 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完成导读学案所有学生) 历史选科同学,以下内容选做其一: 2.假如你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请你就如何加强对外开放,促进国家民族复兴,提供建 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发言稿。 3.选择一个周末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凤阳县小岗村 4.推荐课外阅读(任选一本泛读)
课前反思
1. 在对整节课的宏观把握基础上,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开辟来之不易的感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中国共产 党的引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认识,提升运用唯物史观分 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体量大,40 分钟上完实属困难,可能无法完成无法预测的生成性问题。 3. 学生课前作业提交量极少,答题不规范。学情把握很不理想。可能会造成过高估计学生水平的现象。
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