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6 23:14:25

文档简介

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
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1.如表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税率
(%)。据此可知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旧税率
1843年新税率
减少百分数
棉纱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29.93
6.95
76.78
二等白洋布

32.53
6.95
78.64
本色洋布

20.74
5.56
73.19
斜纹布

14.92
5.56
62.73
A.列强成功实施商品倾销
B.中国自然经济全面解体
C.中国政府推行自由贸易
D.中国传统工业面临挑战
2.道光年间有人指出,各省总督、巡抚常畏惧凛凛,“事权之一,纲纪之肃,推校往古,
无有伦比”。光绪年间康有为指出:“财政、兵政皆散在各省。如何筹饷,如何练兵,
如何开军械局、如何开银行、如何铸钱币,一皆听各省督、抚之各自为谋。”导致这一
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列强侵略冲击了专制政体
B.农民运动引致地方势力坐大
C.洋务新政动摇了清廷权威
D.戊戌维新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3.1876年,清政府按照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制定了外交使节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的出使行为规则。驻外使节是皇帝钦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
的任务。这一规则的制定
A.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
B.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
C.体现出外交近代化的艰巨性
D.表明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社会
4.19世纪60一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
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
设新式学堂。这一转变缘于
A.维新变法的成效
B.中体西用的突破
C.经济结构的变动
D.民族危机的加深
5.1895年8月,由康有为发起、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的强学会在北京成立,以宣
讲“中国自强之学”。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均表
示支持,并每人捐银5000两。这反映出当时
A.不同阶层之间观念统一
B.救亡图存成为主流思想
C.维新变法群众基础广泛
D.地方督抚推动制度变革
6.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如陈独
秀创立的《青年杂志》以及李大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1917年2月,李大钊撰文
号召“新中华民族之少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这表明进步知识分

A.认为青少年是革命主力军
B.重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C.积极探寻民族振兴新力量
D.力图激发各阶层民族意识
7.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
一一个大群众的党”。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党
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有3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同时简化人党程序,
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入党。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致力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C.着手探索农村革命的道路
D.适应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8.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梅县粮食收成增加二至三成,亩产达400斤;黄陂
县一些地方的水稻亩产量比往年增加了三四十斤。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
C.苏区生产关系的变革
D.农业新技术得到推
9.据日本陆军部《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记载:“1941年秋后,作战目的是以维持治
安、肃正占领区为主。”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昭和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记载:
“(1943年)日本派遣军的任务主要是着眼于恢复现占领地区的治安。”据此可以得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5:DBCDB 6—10:CDCDC 11—15:BDBBA
16.【答案】(1)变化:国家主权观念由淡薄到逐步加强,国家主权的概念日益清晰;国家主权观念的内容不断拓展,由关注政治权益到关注经济权益。(6分)
(2)原因:列强侵略不断加深,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侵害不断加大;西方思想不断传入,中国人逐步接受国家主权观念;洋务运动的开展,使得洋务派关注国家经济权益;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关注国家主权归属。(6分,答出三点即可)
17.【答案】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蒋介石先是对日本抱有幻想,希望能够通过妥协换取和平,最后终于认识到日本灭亡中国的侵略企图;对如何抗日,蒋介石先是寄希望于国际社会(西方列强)主持公道,制止日本侵略,遭到失败后转而倡导中华民族的抗战,强调全国人民以大局为重,团结御侮。
蒋介石对日态度由妥协转向坚决抗日,这既是民族矛盾不断加深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救亡运动推动的结果。这一转变符合民族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13分)
18.【答案】(1)背景:1932年前后:国共激烈对峙;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土地革命的开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6分,任答三点即可)
80年代中期后: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历史经验:重视人民利益;关注困难群体;贯彻公平理念;适应经济发展;坚持党的领导。(4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1)特征:1950—1990年变化剧烈;1990年后基本稳定并呈下降趋势。(4分)
影响因素:国家经济状况;社会生活水平;政府人口政策;人们生活观念。(4分)
(2)示例:1960年代中国出生人口变化最为剧烈。三年经济困难导致出生人口下降。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为出生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国家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这些都推动了人口的增长。(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