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单元评估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3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墙壁上的手影 B.空中的日食
C.树荫下的光斑 D.湖水中的倒影
2.(3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潭清疑水浅”中“水浅”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镜花水月 B.水中拱桥
C.筷子“弯折” D.墙上手影
3.(3分)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蜡烛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小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4.(3分)下列关于红外线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夜视仪
B.诊断并治疗疾病
C.电视机的遥控器
D.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5.(3分)对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B.从纸上画的图线可知我们是可以看到甚至摸到光线的
C.画的图线越长表示光线越长
D.光线就是指很长很细的激光线
6.(3分)小明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空碗底,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要向碗中注水,慢慢地趣事出现了,小明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币。则如图的四幅光路图中( )
A. B.
C. D.
7.(3分)黑夜里,在桌面的白纸上放一块小平面镜,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
B.平面镜和白纸都发生了漫反射
C.平面镜发生了漫反射,而白纸发生了镜面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3分)如图所示,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
A. B.
C. D.
9.(3分)如图所示,一幅图画放在小红头部的后上方,图画在镜中的像与小红相距( )
A.5m B.4.6m C.2.5m D.2.1m
10.(3分)目前菜市场里很多卖肉的商贩,在肉摊的上方亮一盏“美颜灯”,使肉看起来显得又红又亮,使消费者不好分辨肉的好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定从2023年12月1日不再允许使用这种“美颜灯”。那么为了便于消费者区别肉的好坏,你认为应该使用什么颜色的灯光来照明呢( )
A.红光 B.紫光 C.蓝光 D.白光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19分)
11.(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欣赏唐代诗人张继所著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月亮 (选填“是天然光源”、“是人造光源”或“不是光源”),“月落”指月亮渐渐靠近江面直至消失,月亮在江水中的倒影 (选填“渐变大”、“渐变小”或“大小不变”);
12.(2分)地面观测站朝向月球方向发出一束脉冲激光,2.56s后接收到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回波,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 km。(光速近似为3×108m/s)如果将激光改成超声波, (能/不能)完成地月距离的测算。
13.(2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时,反射角为 。若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它逐渐靠近法线,反射角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14.(3分)小敏走近如图所示的幕墙,发现光滑的左上角有明显亮斑,从而看不清此处的字。“亮斑”是由于光的 反射使反射光较为集中引起的,而“字”表面发生的是光的 反射,后者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5.(2分)汽车已经进入家家户户。汽车的后视镜是 面镜;你从汽车内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的眼睛,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你。
16.(3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 形成的虚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m。当它向天空飞去时,它的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17.(3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 侧,折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入射角。
18.(2分)如图是本次期末考试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三.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19.(4分)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20.(4分)作出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12分)
21.(12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 ;
(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未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的另一侧移动,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或“不变”),若蜡烛A距玻璃板5.0cm,则它的像距蜡烛A cm;
(4)在实验过程中,小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22.(12分)如图甲是王楠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入射角α 10° 30° 45° 60°
折射角β 7.1° 20.7° 30° 37.8°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
(2)由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判断:当光以5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 30°(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
(3)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是 度;
(4)同班的陈新同学利用图乙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时,光紧贴着光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将右半部分的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此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5)保持图乙的入射光不动,若从水槽里取出适量的水,会看到水槽底部的亮斑B 。(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保持不动”)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满分9分,每小题9分)
23.(9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向盛水的烧杯,是看不见水中的光路的;但当向水中加入一些牛奶或者豆浆时,奇迹出现了:我们看见了水中光的通路(图甲)。这个现象是英国科学家丁达尔于1869年最先发现的,所以被称为丁达尔效应。
为什么会发生丁达尔效应呢?原来,像稀牛奶、稀豆浆、云、烟、雾这些物体,都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形成的,我们称它们为“胶体”,胶体中有许多物质微粒。当光穿过胶体,碰到这些微粒时,就会以微粒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出一些光,这就是光的散射。正因为光通过胶体发生了光的散射,有一些光进入我们的眼里,我们才看见了光的通路。光的散射导致了丁达尔效应,就象光的反射会使平面镜成像一样。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是很多的,如我们看见的森林中的光线,云间的光线等(图乙)。
(1)老师利用激光演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时,大家是看不见水中的光路的。向水中加入几滴牛奶,杯中的物体成为 体,能使光发生 (选填“反射”、“折射”或“散射”),大家就能看见液体中的光路了。
(2)树荫下的光斑是由光的 形成的。
(3)小明同学想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但他却观察不到激光笔发出的光在空气中的情况,请你为他想出一种办法,使人能看见空气中的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