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05 21:2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下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 主题 观察与批判
社会现实复杂多样,人间世相千姿百态,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本单元所选古今中外五篇小说,类型多样,风格各异,都是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不同时代、地域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学习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从作品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所选古今中外小说,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思想意蕴,领会小说这一体裁的认识和教育价值,获得独特审美体验;领略小说多变的叙事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把握文学虚构对于小说的意义。 2.进一步了解情节、人物、环境等小说要素,理解他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感受古今中外小说多样的创作风格。 3.学习鉴赏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语言,认识场面、肖像、细节等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中伏笔与照应、烘托与对比、写实与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4.引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在其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读书积累和写作心得,反复咀嚼,深化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理解;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判断、分析能力,提升审美品味。
单元所属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任务群在高中阶段共有2.5学分,本单元占8课时。 本任务群学习目标: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作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五篇文章,包括三篇中国小说,两篇外国小说 选自《彷徨》的《祝福》 选自《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的《装在套子里的人》 选自《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的《促织》 选自《卡夫卡短篇小说选》的《变形记》 学生学习时要围绕单元人文主题“观察与批判“,了解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了解小说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欣赏小说不同的风格类型;学习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尝试写复杂的记叙文。 学习本单元的小说,学生体验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过程,加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世相的深刻洞察,体会对旧世界、丑恶事物的批判意识,并围绕“观察与批判“这一主题进行自我建构,学会观察社会生活,思考人生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认识,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
大情境任务设计 每位同学设计制作五件个性化书签,内容为五篇小说主人公——祥林嫂、林冲、别里科夫、成名、格利高尔,书签要求双面设计,可配文字、插图,内容符合原著,并举办班级书签展。
学习专题设计
从单元主题及课文文体特点出发,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走近“异化”,洞察世象”、“探寻真相,走出困境”、“书写故事,引人入胜”等四个板块,分别引导学生深入经典小说,观察社会人生,理解真实人性,反思批判意识。由此,教学过程分为4个微专题8个活动。
微专题名称 微专题目标 专题活动 课时数
专题一:揭出病苦,引起疗救 1.阅读《祝福》,了解情节、人物、环境等小说要素,理解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理解小说主旨。 2.品读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鉴赏小说的独特风格。 活动一: 观察人物,思考人生。走近文本,梳理情节,了解书签人物角色命运。 活动二:品味语言,鉴赏特色。探究小说的叙述视角及环境描写。修改完善书签正面人物角色形象。确定书签背景图案及主色调。 2课时
专题二:冲破枷锁,挣扎反抗 1.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通过人物形象及命运的比较,领会小说的社会意义。 2.领略小说多变的叙事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把握文学虚构对于小说的意义。感受古今中外小说多样的创作风格。 3.学习鉴赏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叙事视角。 活动1:读懂林冲。 活动2:解构“套子”。 活动3:比较小说的不同风格。 3课时
专题三: 走近“异化”,洞察世象 1.比较阅读《促织》,和《变形记》,疏通情节,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人物性格。 2. 探究刻画人物的手法。 活动一:赏析人物形象。制作相关人物书签 活动二:探究刻画人物的手法。细化完善书签。 比较阅读《促织》《变形记》两篇小说的写作特点和风格,总结叙事引人入胜的方法,为书签人物写一段故事作简介。 2课时
专题四: 探寻走出困境的方法 1,比较探究五篇小说,探究小说主旨,理解作者创作意图。 活动一:探寻走出困境的方法。思考人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并为书签人物增添细节,彰显个性化阅读。 1课时
专题五: 书写故事,引人入胜 1.通过比较阅读《促织》《变形记》两篇小说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完成写作任务。 活动一:书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观察发现现实中值得思考的现象,虚构一个故事来表现。 1课时
单元情境任务成果 举办班级书签展,展示个性化人物书签。
具体课时活动安排
专题一:揭出病苦,引起疗救 活动一:观察人物,思考人生 教学目标及任务 1.走近文本,梳理情节,了解人物角色命运。 2.挖掘人物命运,探究小说主题。 3.制作祥林嫂人物书签。 一、导图引路,概览全文。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完课文后,将①~⑤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二、梳理情节,画出主要人物命运曲线图。
用最精简的语言概括每一个节点,标出影响人物命运走向的突发事件,并探讨这些事件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挖掘人物命运的原因,探究主题 从命运曲线图中找出影响主人公命运的突发事件,探究推动主人公命运发展的幕后推手。试填写下面表格。 四、细读文本,鉴赏人物 1.标出祥林嫂的典型语言、经典镜头(细节描写)。 2.选择两处赏析(手法和人物形象特点)。撰写读书提要并交流分享。 五、标出影响主人公命运走向的人物,并选择你认为对祥林嫂影响重大的人物进行赏析。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完成下列表单。 备选人物: 《祝福》: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的众人、我 六、根据阅读体验,为祥林嫂人物书签初稿拟定设计方案,背面选定一段人物引言,表达该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心声。 活动二:品味语言,鉴赏特色 教学目标及任务 1.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2.赏析小说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3.品味小说语言,体会其丰富内涵。 一、导入 了解小说叙述视角,完成下列表单 篇目文本特点叙述视角作用《祝福》
二、根据阅读体验,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修改完善书签正面的人物角色形象。 三、鲁迅在《“大雪纷飞”》一文中,赞美《水浒传》的风雪描写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鲁迅先生自己同样也喜欢使用风雪,《祝福》中也多处有关于雪的描写。从文中摘录有关的文字,思考对雪的描写的作用,完成下列表单。 四、《祝福》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旧历年底的“祝福”活动,试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中做批注并在小组交流讨论。 五、完成专题学习自我反思表: 篇目初读感受文本特点最大困惑学后收获专题收获
六、结合环境描写的相关分析,确定书签背景图案及主色调。完成祥林嫂人物书签的设计。 七、比较欣赏,提升审美。 校文学社推出了鲁迅专刊,刊登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及夏衍先生执笔的电影《祝福》剧本,之后还组织了讨论会。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编辑部的同学为小说《祝福》选了下面的一幅插图,请结合你对祥林嫂的了解,为这幅插图拟写一则解说词,突出某一细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拓展延伸】 数字视频资源: 1.视频《发现中国》鲁迅专题 2.视频《文坛巨匠的生平》鲁迅专题 【活动作业】 1. 完成同步测试练习。 2.继续完善祥林嫂人物书签。 专题二:冲破枷锁,挣扎反抗 活动一:读懂林冲 活动目标: 紧扣文中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伏笔”的写法。 鉴赏环境描写的作用 制作完成林冲人物书签 一、活动导入 由歌曲《好汉歌》导入。林冲算不算好汉? 二、活动过程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表现林冲思想性格的语句,随着情节的发展,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表单,并交流展示,画出林冲性格发展的示意图 情节沧州遇故知买刀寻仇敌接管草料场雪夜杀仇敌描写手法性格特点
2.快速找出文中使用“伏笔”的语句并作批注,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列表单: 伏笔作用效果
3.文中多处有关于雪、火的描写。从文中摘录有关的文字,思考对雪、火的描写的作用,完成下列表单。 摘录几处描写描写的作用有关雪的描写有关火的描写
三、活动小结 以第十回的回目诗结束本节课。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四、拓展延伸 反思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和暗示;   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   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五、活动作业 1. 完成同步测试练习。 2.结合阅读体验,完成林冲人物书签的设计。 活动二:解构“套子” 活动目标 1.理解“套子”的象征意义 2.挖掘人物形象的意义 3.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为什么整座城市里的人都害怕别里科夫?) 一个普通的教师,竟然让整座城市里的人变得什么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为什么这个人身上,有着那样大的魔力?让我们一起走近他。 二、活动过程 1.通读小说,获取对作品整体氛围的直观感受,试着先用1~3个词概括出小说阅读后的最初感受。完成“专题学习自我反思表”。 文本特点初读感受最大困惑《装在套子里的人》
2.紧扣原文,寻找“套子” 以小组为单位,圈画并整合课文中能体现“套子”的相关词语或句段,填写表单 “套子”的具体表现穿着职业生活思想
3.细读文本,鉴赏人物 比较祥林嫂与别里科夫的外貌描写的异同,分析作者为何要这样处理?如果两种方式互换,效果会如何?小组交流并记录交流成果。 小组交流记录—— 祥林嫂外貌描写: 目的: 别里科夫外貌描写: 目的: 两种方式交换后的效果: 4.标出影响主人公命运走向的人物,并选择你认为对主人公影响重大的人物进行赏析。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完成下列表单。 《装在套里的人》:华连卡、柯瓦连科、我 人物手法形象特点对主人公的影响
5.根据阅读体验,完成别里科夫人物书签设计,为书签背面选定一段人物引言,表达该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心声。 6.拓展思考,结局改写。 分享交流:如果别里科夫没有死,结局会怎样?为什么? 7.完成专题学习自我反思表: 文本特点初读感受最大困惑学后收获《装在套子里的人》
三、活动小结 契诃夫借助塑造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展示出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际俄国的黑暗现实,有力鞭挞了反动势力的极端守旧,提醒人们谨防被“套子”所蒙蔽、束缚、沉沦,彰显出对于人性和自由的追求。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主旨,分析作者对于艺术形象的态度、续写小说结局,无疑是两种便于理解、事半功倍的办法。 四、活动作业 1. 完成同步测试练习。 2.制作别里科夫人物书签。 3. 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比较阿Q和别里科夫有哪些相似点? 活动三:冲破“看不见的枷锁”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两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意蕴,对比梳理两篇小说的线索。 2.结合补充资料,独立分析林冲和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通过合作,比较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点。 3.结合补充资料,通过进一步合作,围绕两篇课文,从情节、环境、手法、主题等角度自主设计问题,并在班内合作解决。 4.通过教师点拨,理解小说的线索、人物、情节、手法、环境、主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二、活动过程 1.细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用你喜欢的方式梳理两篇文章的文章线索。(思维导图、框架图、表格……) 2.比较林冲、别里科夫两位人物形象的异同点,完成下列表单 林冲别里科夫相同点不同点
3.围绕两篇课文,从情节、环境、手法、主题等角度自主设计问题。将你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同学们一起合作解决。完成下列表单 三、活动小结 这节课希望同学们通过比较分析,思考人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构思技巧。 五、活动作业 完成同步测试。 专题三:走近“异化”,洞察世象 活动一:赏析人物形象 一、通读两篇文章,给《促织》《变形记》的主人公制作一份人物简历 二、梳理小说情节,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完成表单。 三、思考两位主人公异化变形的原因,完成表单。 原因促织变形记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四、比较总结人物形象,完成下列表单。 成名之子格里高尔身份命运变形的主动与被动形神分离与否
五、结合阅读分析,继续制作本专题涉及的两位人物书签。 活动二: 鉴赏手法,品味风格 一、通读文章,勾画相关语句,探究刻画人物的方法。完成表单。 二、根据阅读体验,细化完善书签。 专题四:探寻真相,走出困境 活动一:探寻发现小说主旨 一、本单元的五位主人公都受到了来自社会环境的种种逼迫,结合文本分析,他们受到了哪些逼迫,谁在逼迫?这些人,都被逼着忍耐,受尽折磨,甚至走投无路,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敢反抗?他们究竟在怕什么?完成下列表单。 角色人物谁在逼迫怕什么祥林嫂林冲别里科夫成名格里高尔
二、结合本单元课文,围绕人物剖析: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为何而变?为何不变?完成下列表单 变化的内容变化的原因没变的内容没变的原因祥林嫂林冲别里科夫成名格里高尔
三、为书签人物增添细节,彰显个性化阅读。 专题五:书写故事,引人入胜 活动一:书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 比较阅读《促织》《变形记》两篇小说的写作特点和风格,总结叙事引人入胜的方法,为书签人物写一段故事作简介。 一、梳理《促织》情节脉络,体会“一波三折”的写法。完成表单: 情节——悲情节——喜报充里正,严遭杖刑(一落)按图索虫,终获佳品(一起)
二、比较阅读《促织》《变形记》,体会叙事表达中的的荒诞与真实,完成表单。 荒诞情节反应荒凉的真实《促织》:《变形记》:
三、结合两篇小说的写法,为书签人物写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