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说课稿(共26张PPT)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说课稿(共26张PPT)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05 20:3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学生
三、说教法与学法
四、说课时分配
五、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六、说板书设计。
七、课前预反思
总 的 环 节
一、说教材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5节内容。本章是继力、声、光、热的学习后,开始让学生接触有关电的初步知识。从《课标》对电学部分总体要求来看,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降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有所加强,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强调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这些《课标》所体现出的要点是我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大前提。本节内容无论是从知识还是技能训练上,在初中电学中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知识内容上看,是学生在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以及认识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应用,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与深入。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学习欧姆定律及电功率的必备知识。在技能训练上,本节内容科学探究的技能要求比较明显,在教学中占有的分量大,教学内容也按照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一一对应分析研究,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评估和交流,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学习重在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身体验的机会,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综合上述考虑,我从三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以及会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遵守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交流合作的精神。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在编排上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经历探究过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学情方面的分析,我确定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能正确连接电路,能正确使用电流表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
二、说学生
1、在思维与方法方面.
九年级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在八年级学习了一年的物理后,积累了一些物理学习的方法。这个年龄段学生对科学规律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要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对物理现象做仔细观察,探究物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知识储备方面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学生能够顺利连接串联电路,但部分学生对于并联电路的连接不够熟练;正确使用电流表少数学生有一定困难;大部分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有一定困难。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首先要采用演示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设计在学生实验前进行一次本实验的示范操作,以减少学生实验的盲目性,以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和能力;其次在实验中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教材编写中探究技能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我设计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都要动手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探究的过程。再次还要采用教师结论启发,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最后分析论证实验数据,得出的过程中,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做出点评与启发,完善结论。
学 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将学生学习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因此在学生的学法上,学生以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等为主要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的条理性,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这也就渗透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说课时分配
本节内容由“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两个问题组成,因此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为第一课时,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为第二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1、以旧引新,新课导入。
S
L
A
S
L
A


  还记得上节课做过的实验吗?
  电流表接在这个简单电路的不同位置,两次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关系?
  用电器串联或并联时,流过各用电器的电流有怎样的关系呢?
返回
2、合作学习,做出猜想,设计实验。
让学生合作讨论设计实验,包括设计实验电路图,实验器材的选取和数量,实验步骤的确定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设计,并通过小组成员合作,补充完善,当各组完成设计后,让各组交流本组设计的电路图和实验方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以此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达到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的。
探究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S
L2
A
B
C
L1
S
L2
L1
A
测量A点电流
实验探究
猜想:
  流过A、B、C各点的电流大小可能存在什么关系?
返回
3、教师实验示范,减少误区。
学生实验前进行一次本实验的示范操作,启发学生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以及电路连接时应注意的问题,特别要注意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和读数,穿插用多媒体展示电路图和实验步骤,让学生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进行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提高探究能力,并把自己探究的电流值记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4、学生进行实验,合作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让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这是学生 必须经历的最基本的实验过程,能增强学生对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此处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与观察时间,从而收集到真实有效的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整个实验过程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1.设计实验电路;
  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3.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换上另外两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实验。
L2
L1
实验步骤
返回
5、实验结束,学生分组汇报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实验结束后,让各组派代表说出本组记录的数据,并分析归纳实验结论,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对实验数据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草率,不弄虚作假,如有偏差,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解释,解释的过程也是探究环节的评估过程。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改用不同型号的灯泡多做几次实验,测量多组实验数据,才能探寻到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次数 A点电流IA/A B点电流IB/A C点电流IC/A
1
2
3
实验数据
返回
6、评估与交流,探究结束后各组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并让各组代表上台就上述问题进行交流,感悟本节课收获,进行小结。
7、领悟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1.如图所示,小阳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他分别用电流表测电路中A、B、C三处的电流,得知IA=0.2 A,则IB=_______,IC=_______。
0.2 A
0.2 A
A
B
C
L1
L2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设计我采用提纲挈领的设计理念,化繁为简,多媒体呈现出这一板书设计,让学生课后对这一板书进行拓展延伸。
串联电路
实验探究
串联电路
电流处处相等
七、课前预反思
   在本节课中,通过探究得出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学生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较多困难,针对这几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加以积极引导,让学生顺利度过难关。还应该注意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中所反映出的学习状态,对其学习态度,值得鼓励和应该提醒的方面做出适当的评价,充分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注意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
每一节课的设计都不会是完美的,也不会是最完善的,课堂中的一个小小的突发状况,就能对我们预设的教学设计产生影响,我们能做的,就是比上一节课设计的更好!这也是我一直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