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模拟测试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盘踞(jù) B.铁锹 (qiū) C.劲挺 (jìnɡ) D.拄杖(zhǔ)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晶莹 壮观 无私 有限 B.子孙 破碎 无私 节治
C.矿产 基地 毁坏 烂用 D.生态 设想 例如 枯节
3.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再加上水电站大坝截住了河水,____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几年之后,____在汛期,____见不到大瀑布昔日雄伟的气势。
A.因此 无论 也 B.所以 即使 也
C.而且 虽然 但是 D.但是 即使 也
4.我们经常用“五彩缤纷”来形容颜色多,那么“五彩”指的是( )
A.赤黄青绿蓝 B.赤黄蓝靛紫
C.黄青赤白黑 D.赤橙黄绿紫
5.下列对破折号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
自己爬不起来为止。(表示声音的中断和停顿)
B.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表示解释说明)
C.壮壮不喜欢去逛超市——除非妈妈给他买玩具。(表示意思的转折)
D.“鸣——”火车开动了。(表示声音的延长)
6.下面对“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农民把整个人都睡到了土地上
B.农民一拥有土地,人就会变。
C.农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了土地。
D.农民愿意在土地上度过一辈子。
二、填空题(共18分)
7.写出下列汉字的读音并组词。
慨( )( ) 睹( )( ) 莹( )( )
蔼( )( ) 矿( )( ) 基( )( )
8.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 )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
(3)麦籽儿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
9.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用威力逼迫、恐吓,使人屈服。( )
(2)形容光彩鲜明耀眼。( )
(3)态度温和,可以亲近。( )
10.填空。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 )”之称。全诗通过描写黄河蜿蜒奔腾的壮美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古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手法,直接写出了黄河波浪滔天的雄伟气势;后两句展开想象,借用古代神话传说,从侧面烘托出黄河雄伟的气势。
(3)( )意思: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4)《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他的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5)( )意思: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11.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地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
(2)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4)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2.选文第①自然段运用比喻和 的修辞方法,说明了地球的美丽壮观和 ,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 之情。
13.选文第②自然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多选)
A.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 D.列数字
14.选文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约”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
15.从③④自然段内容可以看出资源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的儿女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比一天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是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是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流域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千米。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么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更加生我们的气。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黄河母亲。
16.下列不属于“黄河”形成原因的一项是( )
A.森林面积减少 B.河里泥沙增多
C.水土流失严重 D.人们生活饮用
17.阅读第二自然段,不属于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的一项是( )
A.污水 B.垃圾 C.汽车尾气污染
D.农药 E.化肥
18.“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照应上文 B.引出下文
C.设置悬念 D.承上启下
19.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千米。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举例子 列数字)
B.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打比方)
C.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作比较)
D.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举例子 作比较)
20.下面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黄河母亲生我们的气。
B.人们对不起黄河。
C.呼吁人们要保护黄河母亲。
D.人们饮用黄河水身体受危害。
21.“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流域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这个句子中带点的字“近”能否去掉?为什么?
四、书面表达(共30分)
22.习作。
垃圾分类不仅可以让我们居住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还能使垃圾得到充分地利用。请你根据所居住的社区或村庄的垃圾分类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做到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有号召力。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B.有误,铁锹 (qiū)——铁锹 (qiāo):一种扁平长方形半圆尖头的适于用脚踩入地中翻土的构形工具。
2.A
【详解】本题汉字字形。
B.节治——节制,限制;控制。
C.烂用——滥用,没有选择胡乱地过度使用。
D.枯节——枯竭,(水源)干涸;断绝。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再加上水电站大坝截住了河水”是原因,“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是结果,用表示因果关系的“所以”相连。
“在汛期”与“见不到昔日雄伟的气势”之间存在假设关系,用表示假设关系的“既使……也……”相连。因此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积累运用。
“五彩”是青、黄、赤、白、黑,泛指各种颜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
故本题选C。
5.A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
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破折号的作用:1.表示解释说明。2.表示语音的延长。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4.表示插说。5.加强重点。6.分行举例。7.用在副标题前。8.标明作者。9.补充说明。10.引出下文。11.表示意思的递进。12.表示总结上文。13.表示话未说完。
A.选项前半句中“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后半句的意思“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意思更进一层,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语意的递进。
B、C、D正确
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选句出自课文《三黑和土地》。课文《三黑和土地》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因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句子“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表现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当农民得到了土地后,他们会愿意把所有精力都投入了土地。
根据以上分析,选项C的内容对“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理解最准确。故选C。
7. kǎi 慷慨 dǔ 目睹 yíng 晶莹 ǎi 和蔼 kuàng 矿产 jī 基础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组词。
慨:读“kǎi”,可组词为:感慨、慷慨、愤慨。
睹:读“dǔ”,可组词为:目睹、耳闻目睹、睹物思人。
莹:读“yíng”,可组词为:莹白、莹润、清莹。
蔼:读“ǎi”,可组词为:和蔼可亲,蔼然、温蔼。
矿:读“kuàng”,可组词为:矿山、挖矿、矿石、采矿。
基:读“jī”,可组词为:基地、基本、基石、基因。
8. 紧凑 难受 缓慢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的辨析。
(1)松散:(事物结构)分散,不紧凑。反义词可以是:紧凑、紧密等。
(2)舒服:身体或精神觉得轻松舒畅。反义词可以是:难受、痛苦等。
(3)赶紧:(副)赶快,毫不迟延地。反义词可以是:拖延、迟缓等。
9. 威胁 璀璨 和蔼可亲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1)威胁:用武力或权势逼迫、恫吓他人;使……面临危险。
(2)璀璨:意思是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
(3)和蔼可亲: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10. 刘禹锡 诗豪 夸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课内古诗词的理解。
(1)《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有“诗豪”之称。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作者通过颂黄河的气势宏大,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情感。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直接展现了黄河奔腾而下的磅礴气势。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意思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诗人写自己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间接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全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4)《江南春》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全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是: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11.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1)把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比喻成了“纱衣”,说明方法为打比方。
(2)根据“40万亿千米”分析用到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
(3)结合“同茫茫宇宙相比”可知是用宇宙和地球比较,说明方法为作比较。
(4)结合“例如”可知是举了一个设想的例子,说明方法为举例子。
12. 拟人 和蔼可亲 热爱 13.AD 14.不能,“约”是大概的意思,表示估计,说明地球的半径6400千米是个估计值,并不确定,“约”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15.①不加节制地开采;②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解析】12.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阅读第①自然段,从“……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地球拟人化像人一样裹着一层“纱衣”;从“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可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从这些句子可以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和蔼和亲,表达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13.考查了说明方法。
结合选文第②自然段句子“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可知,句中的“6400千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可知,句中用“宇宙”与“地球”作比较,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选AD。
14.考查了说明文语言特点。
结合选文第②自然段语境“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可知,文中的“约”一词不能去掉。“约”表示不确定数,强调了地球的“半径6400千米”是个估计值,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1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通读选文第③、④自然段内容可知,第③自然段说明了“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第④自然说明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虽然可以再生,但是如果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会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据此可以概括得出资源被破坏的原因是“不加节制地开采自然资源”、“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16.D 17.C 18.D 19.C 20.C 21.不能去掉。“近”一字是“将近”的意思,说明“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中4100万吨是个约数,而去掉后就变成了确数,与原意不符,也不符合实际了。“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解析】16.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随着她的儿女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比一天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可知,“黄河”形成原因是森林面积减少、河里泥沙增多、水土流失严重。故选D。
17.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流域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可知,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是污水、垃圾、农药、化肥。故选C。
18.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这句话在段落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旧的问题”是上文指的是“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新的问题”是下文指的是“污染严重”。
1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
C.把“黄河”比作“母亲”,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C。
20.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
本文以逻辑顺序为读者介绍了有关黄河的知识。文章首先由黄河的地位引出说明内容,介绍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然后介绍了黄河目前的情况,最后指出治理黄河污染的重要性,号召人们共同保护黄河。故选C。
21.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近”一字是“将近”的意思,并不是确数,说明“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中4100万吨是个约数,而去掉后就变成了确数,与原意不符,也不符合实际了。“近”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故不能去掉。
22.范文:
关于“垃圾分类”倡议书
社区的全体人员: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垃圾分类靠大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却变得差了,甚至于出现了全球变暖的现象;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逐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垃圾分类是我们大家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但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大家真正的亲身参与,因此我向大家提出倡议:
1.请大家不要乱丢垃圾,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分类放到相应的垃圾箱里。
2.在家中将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分别放置。
3.看到别人乱丢垃圾及时礼貌提醒。
4.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的习惯。
5.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增强“垃圾分类、绿色环保”意识。
6.在家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
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为了让更多的垃圾变废为宝、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希望大家从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开始,让我们美丽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倡议:小青
二0一九年十二月九日
【详解】本题考查写倡议书。
要求是针对日常生活中扔垃圾出现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去实施,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不乱扔乱放,保证环境卫生和废品再利用。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注意写出倡议书的结尾和落款。注意格式,语句通顺,不写错字。
写作指导:1. 第一行居中位置,可以写明什么活动的倡议书。
2. 第二行靠左顶格,依据倡议的对象选用适当的称呼,例如本题的号召对象是同学们,可以直接称呼"同学们:”,注意后面跟冒号。
3. 第三行开始写倡议书的倡议内容。
(1)首先交代清楚倡议的背景原因,为什么要提出倡议。
(2)然后,分点说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内容要符合倡议对象,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落实做到的举措,分点要有条理,相同的内容和要求避免重复罗列。
(3)结尾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4. 落款: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在下面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