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古希腊的先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繁荣的原因。
2、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感受他们在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方面的求真与创新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搜集文献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料,结合西方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初步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并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活动,感受其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柏拉图和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使学生认识社会意识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教学重点
1、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
2、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的思想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
教学难点
1、理解并评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
2、归纳并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历史背景
1.古希腊文化,特别是古典时期的文化,是整个欧洲文化的一个重要起源。
2.古希腊发展到古典时期,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转移到希腊本土—雅典。
希波战争后,使雅典赢得了盟主地位,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物质基础。
黄金时代正值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民主制度的顶峰-------政治环境。
雅典的学术与文化繁荣,使雅典成为全希腊人的学校-------思想基础
3、希腊哲学的顶峰: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三大思想家
二、柏拉图与《理想国》
(一).柏拉图的生平
1)、青年时代:父母都是雅典名门贵族的后代,柏拉图幼年进便受到良好的教育,20岁时,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
2)、游历生活:麦加拉---埃及与南意大利--西西里。
说服狄奥尼修一世建立哲学家管理的理想王国失败
3)、教学生活:40岁时他返回雅典。在雅典,柏拉图创办自己的学园,收徒授课。
(二)、思想产生的背景
A、①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
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实质是:奴隶制寡头政治的斯巴达打败了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雅典。
② 苏格拉底被处死刑
——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
B、受苏格拉底的影响,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
(三).柏拉图的“理想国”
1)、“正义”的“理想国”
等级 阶层 美德 职能
第一等级 少数的统治者 美德是智慧 治理国家的知识,因而应拥有国家权力
第二等级 武士 美德是勇敢 对外御敌,对内保民
第三等级 劳动者 美德是自制 为整个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
2)、“哲学家王”的主张:哲学家最具有智慧------出任为王;
谁想成为政治家、立法者,最好先去学习哲学。
3)、实现理想国的办法:
一是对统治者从小就开始提供严格的完善的教育,直到他们掌握哲学的知识。
二是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这一种集体生活,使权力和财产、家庭分离
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被人们称作是最早的乌托邦。
a.国家由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要勇敢;生产者从事各种生产——要有节制组成,各自恪守职责。
b.统治者由真正懂哲学人做国王;
c.国家的目的是和谐与效率,正义与幸福;
4)评价:人类历史是第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乌托邦的幻想,其中有关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其提倡社会分工,正义和幸福,和谐与效率等主张具有合理性,但超出当时社会政治需要
(四).哲学思想:
A、观点:
① 世界:
② 理性世界——————————————————感性世界
③ 知识先天固有,学习即是回忆。
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知识是人天生固有的,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B、评价:
① 唯心论:理念为先,知识先天;(推动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
② 理念论触及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
(五).教育思想:
创立柏拉图学园,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培养学者和治国人才,注重自然科学知识,采用对话式教学。
教育宗旨: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人才
学生来源:具有初级数理知识;上层社会;男女平等
开设课程:算、几、天
教学方法:对话形式,自由讨论
教学历年:全面、和谐、发展
影响:生命中的转折点,传播政治理想,培养众多人才;
欧洲文化史上大事件,为后来欧洲文教、科技、哲学等发展奠定基础。
(六).评价柏拉图
①受到人们尊敬,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是奠基者,世界影响巨大。
②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知识论、理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
③对后世的影响: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他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柏拉图是无法回避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值得人类永久珍惜的宝贵遗产。
【思考探究】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相同:
①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源的地位。
②个人活动:从政;游历;从教
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和“”仁政,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④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⑤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势,在东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同:
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
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恢复周礼旧制
三、亚里士多德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1)、御医之后:公元前384年,出生于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吉拉,父亲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之父的御医。
2)、学园精英:公元前367年,在柏拉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园学习,勤奋好学,才华横溢,被提升为学园老师(柏拉图曾说,他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亚里士多德是学园的灵魂,其他学生构成学园的身体。)
3)公元前347年,离开雅典,从事科研,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4)、王子之师:任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5)、逍遥学派:回到雅典,在吕克昂建立自己的讲坛,他经常与学生边散步边讲学,因此又被称为“逍遥学派”或者“散步的哲学家”
6)、落寞辞世:亚历山大病逝,成了反马其顿打击的对象,公元前323年离开了雅典,逃往外地。一年后,亚里士多德客死他乡,享年62岁。
(二).主要成就
1)、学科的分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他对学科门类所作的某些划分及其所提出的许多概念,一直被沿用至今。
他的研究既注重实践经验
2)、探求真理:求知是人的本性;“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尊师而不盲从)亚里士多德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热爱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去世之后,他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挽歌,赞颂其师是一个“坏人甚至无权称颂的人”。然而,亚里士多德并不盲目崇拜自己的老师,他虽然受到老师的巨大影响并将后者的许多思想继承下来,但他的著作中常有对老师观点的严厉批评。这种批评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他为“小驹”,这个称呼的来源是因为小驹吃足了奶就会乱踢它的母亲。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亚里士多德在学术研究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柏拉图曾暗示亚里士多德,如果他能修正其“错误”,可以成为阿卡德米学园的接班人,但亚里士多德明确表示,不能为了暂时的利益就背弃自己的主张。
这种关于师生关系的观念对于我们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仍具有借鉴意义。作为学生来说,既要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又要敢于独立思考,突破老师观念的局限,勇于创新。
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不放弃现实幸福
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
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
唯物论并不彻底
3)、探求人的本质:亚里士多德从分析自然入手去探求人的本质。
最低等的是无生物;略高一级的是植物
再高一点的动物;更高的是人
正是理性使人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理性成了人的本质。
由此,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4)、政治思想:“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
亚里士多德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这正符合他的中道原则。
5)、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级
不同: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三).影响后世:
他的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
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在政治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比较
领 域 亚里士多德 孔 子
思想 哲学思想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敬鬼神而远之
政治思想 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人治
伦理思想 中庸理论 中庸理论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
社会环境 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影响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亚里士多德的的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逻辑学。直到现在,人们公认他是逻辑学这门专门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科的创始人。德国思想家康德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定名为“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把论证分为“从个别到普遍”和“从普遍到个别”两种过程,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法。
他对归纳法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他着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究和总结了演绎推理的一般原则——三段论法。他把推理步骤表示为包含字母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就是一种基本的图式:
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
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
则所有的C是A(结论)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构成,其中包含A、B、C 三个概念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也是要死的。
——《工具论》
大前提:猫科动物包括老虎
小前提:非猫科动物不是老虎
结 论:与猫科动物无关的任何东西与老虎无关
▲伟人的评价
“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
——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一生的评价
“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
“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恩格斯
“人类的导师”。 ——黑格尔
“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罗素
▲亚里士多德名言
1.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2.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3.政治学并不制造人类,然而它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并驾驭他们。
4.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5.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6.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
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7、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8、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9、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10、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
11、真正的美德不可以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以没有美德。
12、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痛苦。
13、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14、嫉妒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是自己本身的失败和挫折,还有别人和成功!
15、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要么只是禽兽,要么是个神。
16、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苹果,如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事物的概念或实质——真实、永恒
感性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物质或现象——虚假、变幻
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
对立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
投影:
课标要求
导入:
投影:曲阜孔子赞歌
这首歌是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唐恩佳博士所作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这首歌曲的脉绪,穿越历史的时空,去感受一下孔子坎坷漂泊的人生和博大精深的思想。
为什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
(板书)一、孔子其人
插入视频《孔子生平》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24-25的内容,结合所看视频和材料,制作一张孔子地大事年表。
投影:生平——BC551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于鲁国,3岁丧父家道中落,16岁母亲辞世,30岁精通六艺首创私学,35岁齐国岁月,52岁仕途巅峰(管理内政、外交胜利),55岁失意去鲁(改革碰壁)周游列国,68岁潜心教育,BC479年孔子病逝,享年73岁。精神——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
(板书)一、孔子其人
⒈孔子的青少年时代
投影:
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2、鲁国从政
投影:孔子为鲁司寇像
投影: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3、周游列国
播放视频:《孔子周游列国》
总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图。
4、晚年投身文教事业
投影:
探究问题一:从孔子的生平中看出孔子有哪些理想追求?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问:儒家学派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立的?
答:……
投影: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漫画来了解孔子的思想。
投影:蔡志忠漫画
问: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答:……
(板书)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主要内容: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礼、仁
(板书)“礼”的思想:“周礼”
⒈含义: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⒉礼的实践方法:
(1)“正名”
①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②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克己复礼” “仁”的思想——核心
⒈含义:“爱人”
三层内容:
⑴爱自己的亲人;
⑵爱他人;
⑶统治者实行仁政
⒉方法:“忠恕”
⒊表现:
⑴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⑵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投影: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例子体现了“仁”?
答:……
投影:
同学们,我们刚刚讲的这些内容骑其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影响。孔子不仅是一个伟大地教育家,还是一个杰出地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板书: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对中国
(1)教育文化方面
(2)社会政治方面
对世界
投影:
投影:
9月28日,2007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 ( http: / / www.21cnjy.com )孔庙举行。在今年的祭孔大典上,还宣布了“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活动结果,选出了五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这五句《论语》经典名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2003年10月到2004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2月在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孔子文化展”,每天参观人数多达4000人,法国文化部长说到:“孔子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西方社会兴起了一阵孔子文化热。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1981年,法国前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密特朗参观曲阜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柱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著名诗人公刘为照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改名为《倾听龙的心声》。
儒学在日本
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
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
韩国尊儒最甚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拓展一:
(2004年上海高考)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答:……
拓展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鬼化”。你认为这是为什么?想一想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板书)对传统文化应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27页“自我测评”2
答:“内圣”指具有高度道德修养的人,“外王”指施行仁政,建立事功者。儒家把能够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视为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人才。
课本第27页“材料阅读与思考”1
答: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苟全性命而损害仁,宁肯牺牲生命来完成仁。”
孟子说:“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的;要是两者不能兼有,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要是两者不能兼有,就舍弃生命而选取义。”
课本第27页“材料阅读与思考”2
答:这段话反映了个人修养与治理国家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相互关系:推究事物的原理——认识明确——意念诚实——心思端正——提高自身品德修养——整治好自己的家族——治理好邦国——天下太平,使美德显明于天下。
【课后反思】
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在语文课、初中的历史课本中以及必修III中已经有所接触,所以授课时尽量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的链接。
人民版教材中并未提到中庸之道,而岳麓版有专门一个章节提到中庸之道。考虑到减轻学生的负担,授课时就没有补充中庸之道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