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共7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共7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06 17:4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0张PPT)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
种群
微观
宏观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目录 /CONTENTS
01
种群及其动态
02
群落及其演替
0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04
人与环境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
本节聚焦:
怎样估算种群密度?如何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如何根据种群的特征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问题探讨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宣布: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东北豹
1.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它们有什么意义?
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调查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对于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意义?
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频)
情景导入
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金丝猴并称为中国动物的三大国宝。在云南东北部的会泽、昭通、永善、乔家,西北部的丽江、宁蒗等地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又有丰盛的食物,每年来越冬的黑颈鹤很多。
①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
②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籽粒的玉米。( )
③菜市场上所有的鲤鱼。( )
种群: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           的   叫作种群。
同种生物全部个体
集合
全部个体
同种生物
思考1:判断以下实例是否属于一个种群?
相互联系
任务一:种群的概念
④一个学校中所有的学生 ( )
全部个体
×
×
×
×
注意:
同种生物、同一区域、同一时段
包括全部个体(幼年、老年、成年)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1)个体是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
(2)通常同一物种可以形成许多个种群,物种无地域,种群有。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种群: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思考2:种群、个体、物种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种群密度的概念是什么?
2.如何表示(计算)种群密度?
3.是不是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就大?
4.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
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原理是什么?
6.不同的调查方法适用的调查对象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一:自主阅读课本P2-3页相关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一、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任务二:种群密度
事实2 为了满足黑颈鹤冬、春季节的食物需求,保护区曾考虑引入植物新物种,但是受到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南方多地生物入侵的教训,科学家在这件事上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假设已知A、B、C三地一枝黄花的数量分别是8000株、20000株、30000株,你能判断哪个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入侵现象更严重吗?
事实1 近年来,为了保护黑颈鹤等野生鸟类,在黑颈鹤的繁殖地、越冬地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使得我国的黑颈鹤种群在低繁殖率的前提下,实现了高增长,从2000年统计的6000只左右到现在的16000多只,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典型成功案例。
种群在 或 中的个体数。
(3)种群密度是种群_______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个体数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
陆地
水体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2)计算公式:
(1)概念:
最基本
任务二:种群密度
一、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思考3:】
1.根据种群密度的概念判断,“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种群密度的概念强调的是“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
2.是不是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就大?
不是;因为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注意:种群密度≠种群数量
种群内个体数量多少
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经济效益才最好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捕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在害虫种群密度达到多少时喷洒农药,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防止虫灾发生
2.研究种群密度的意义:
①濒危动物保护
②害虫的防治
③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任务二:种群密度
思考4:下列草地(5m2),其中 代表加拿大一枝黄花,则种群密度为
株/m2。
6.4
逐个计数法
一、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任务二:种群密度
思考5:如果是5000m2,还能这样逐个计数调查种群密度吗?
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
估算法
(1)逐个计数法
适用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最准确
“中国鸽子树”珙桐
【说明】数量较少的濒危生物,即使分布范围较大,也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计算种群密度。
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什么方法呢?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一、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

(2)估算法
①黑光灯诱捕法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适用范围: 有 _______的昆虫。
趋光性
黑光灯是一种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在365 nm左右的紫外线的电光源。 黑光灯具有很强的诱虫作用,是杀虫用灯的理想光源。
任务二:种群密度
②样方法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植物
昆虫卵
蚜虫
跳蝻
a.适用范围:调查植物(双子叶),及 、_________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
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
(2)估算法
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草本植物的个体数目则易于辨别。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一般呈条形或披针形,叶脉一般是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一般是网状脉。

看课本
如何选择调查对象?
丛生
蔓生
问题6:取样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任务三: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为了研究某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下图是研究人员随机选取的研究样地。
问题6:取样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b.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②样方法
问题7:样方大小多少合适?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样方大小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种群密度
(株/m2)
0.3m×0.3m 0 0 0 0 0 0
0.6m×0.6m 0 0 0 1 0 0.56
1m×1m 0 0 1 1 0 0.40
1.5m×1.5m 0 1 2 1 0 0.36
2m×3m 1 2 4 2 2 0.55
草本1m×1m
灌木4m×4m
乔木10m×10m
任务三: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问题7:样方大小多少合适?
应该选择1 m×1 m的样方,个体在该样方内的分布相对稳定,又可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如果所调查物种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应该适当 ;
如果调查物种数目比较稀疏,样方面积应该适当 。
任务三: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问题8:如果所调查物种个体较大,样方大小应该怎样设置?如果调查物种数目比较稀疏,样方大小应该怎样设置?
扩大
扩大
草本1m×1m(1m2)
灌木4m×4m(16m2)
乔木10m×10m(100m2)
c.样方大小要适宜
②样方法
问题9:样方数量多少合适?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样方6 样方7 样方8 样方9 样方10
26株 22株 27株 13株 14株 17株 23株 17株 23株 18株
统计的样方 前5个 前6个 前7个 前8个 前9个 前10个
种群值 (株/m2) 20.4 19.8 20.3 19.9 20.2 20
不同样方数的一枝黄花种群密度
任务三: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问题9:样方数量多少合适?
选取5个样方是合适的,因样方数量从5个增加到10个,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并没有明显差异。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任务三:利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请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②样方法
d. 取样方法:
适用于近方形地块
适用于长条形地块
面积为100 m2 的草地的示意图





用分布有绿色三角形的正方形白纸,小组探究三角形代表的种群密度。
活动1:模拟样方法实验
问题10:怎么科学计数每个样方的数量?样方边线上的点,应当怎么计数?
e. 计数原则:样方内+相邻两边(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及顶角上的
②样方法
面积为100 m2 的草地的示意图





活动1:模拟样方法实验
问题11:如何计算该样方的种群密度?
样方 株数 种群密度(株/m2)

② ③ ④ ⑤ 3
7
7
2
5
N =
3+7+7+2+5
5
= 4.8株/m2
样方大小:1m×1m(1m2)
面积为100 m2 的草地的示意图





②样方法
f.调查程序:
选取若干个样方
   ↓
计数每个样方内的_______
   ↓
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
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
随机
个体数
平均值
总结
样方法
4.调查程序:
选取若干个样方
   ↓
计数每个样方内的_______
   ↓
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
   ↓
求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
随机
个体数
平均值
1.适用范围:
调查植物,及 、 ____________的动物,如

2.取样方法:
3.取样关键:
活动能力弱
活动范围小
昆虫卵、蚜虫、跳蝻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随机取样
随机
个体数
平均值
1.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典题应用
2.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 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 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再取平均值
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再取平均值
典题应用
事实3 为了更好的留住这群美丽的黑颈鹤,湿地工作人员一方面要为它们准备充足的食物,通过投喂鱼苗,为它们建立”安心食堂“,另一方面要避免某种鱼种群过度繁殖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思考12:要调查池塘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可行吗?
③标记重捕法
a.适用范围:调查 、 _________ ___的动物。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
(2)估算法
第1次
12只
第2次捕获10只,有标记的4只
放回 原种群
多少只?
30只
12
4
10
=
总数
1.实验材料准备: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黄豆,准备彩色记号笔。
2.从烧杯中随机倒出一定数量(不能全部倒出)的黄豆,统计后,记录在表格中,用记号笔对倒出的黄豆做标记,将标记的黄豆放回烧杯中振荡混匀。
3.再次从烧杯中随机倒出一定数量的黄豆,统计取出的黄豆总数以及其中带标记的黄豆数,记录在表格中。
4.建立等式关系,估算出黄豆的数量。
第一次取样并标记的数 第二次取样的总数 第二次取样带标记的数 估算数目
任务四:模拟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初次捕获并标记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标记个体数(m)
重捕个体数(n)
=
取出
标记
混匀
重取
第一次取样并标记的数 第二次取样的总数 第二次取样带标记的数 估算数目
30 28 7
30
7
28
=
总数
任务四:模拟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计算公式
请分析在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过程中,下列各情况可能会带来的误差:
①标记物易脱落;
②被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机会降低;
③标记物过于醒目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
④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被捕获;
⑤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被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被捕获;
⑥标记物影响被标记个体的活动,使其被再次捕获的机会增大。
上述情况会导致m偏小的是     ,种群数量(N)的估算值偏_____ ;会导致m偏大的是     ,种群数量(N)的估算值偏_____。
①②③④
⑤⑥
初次捕获并标记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标记个体数(m)
重捕个体数(n)
=


c. 标记重捕法的误差分析
注意事项:
a.标记物不能过分醒目;
b.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
c.标记物不易脱落;
d.标记个体需与未标记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e.确保调查期间没有个体的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P6拓展应用第1题】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为25条。由此估算该池塘中共有鲫鱼___________条。
386
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标记个体数(m)
重捕个体数(n)
=
91
25
=
N
106
此结果与逐个计数法的结果有差异吗?

(1).红外触发相机:在动物的栖息地布设若干台红外触发相机,恒温动物一靠近,就会触发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
4、调查种群数量的其他方法(课本P6)

(2).分析粪便:不同动物的粪便具有不同的特征。
4、调查种群数量的其他方法(课本P6)

(3).标记声音:动物的声音也存在个体差异,成熟个体的声音特征往往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长臂猿


秧鸡

4、调查种群数量的其他方法
总结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小结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法
估算法
适用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黑光灯诱捕法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适用范围
有趋光性的昆虫
适用范围
植物或昆虫卵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
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其他方法
航拍法、红外触发相机、分析粪便、标记声音等
--最准确
3.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
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
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
C.若图乙表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
关系,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1
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典题应用
4. 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
C.83只/公顷 D.88只/公顷

典题应用
种群密度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思考: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一定时期的数量,仅靠这一特征,能否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呢?
事实4 根据资料显示,黑颈鹤在中国的种群数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仅知有700~800只。2010年以前有约20%~25%的个体参与了繁殖,2010年后该比例不断增长,至2013年约40%参与繁殖。
问题13:根据黑颈鹤的种群密度,你能确定2014年其种群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吗?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种群的数量呢?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资料:2015年年初,我国大陆总人口约13.7 亿,2015 年出生1655 万人,死亡人口为975 万。请你计算一下2015 年我国大陆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_______________的比值,分别称为出生率或死亡率。
12‰
7‰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2015年,我国人口种群密度如何变化?
新产生或死亡
个体总数
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不变
降低
增加
3.研究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问题14: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
-
2.类型
事实5 20世纪90年代已知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有4277只,至2002年初已知在云贵高原越冬的黑颈鹤有3261多只。据1992年冬季的数量统计,在中国见到的数量为1268只,2002年后又在云南昭通等地发现了较大的越冬群体,数量已超过1500只。
问题15:根据资料分析,影响某地黑颈鹤种群密度的因素还有哪些?
种群密度
迁入率
迁出率
+
-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直接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1.概念:单位时间内 的个体占 的比值,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
与实践的联系
如果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迁入或迁出
该种群个体总数
201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同2000 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长 81.03%。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问题16】阅读教材P4,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什么是年龄结构?三种类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如何变化?依据?
2.年龄结构怎样影响种群密度?其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怎样影响种群密度?举例说明性别比例在生产实践上有何应用?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
2.类型
四、年龄结构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3.年龄结构三种类型的比较
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特征 幼年个体___, 老年个体___ 各年龄期个体数_______ 幼年个体___,
老年个体___
发展趋势 出生率___死亡率,种群密度将_____ 出生率___死亡率, 种群密度保持______ 出生率___死亡率,种群密度将_____
图示


比例相当



增大

相对稳定

减小
衰退型
稳定型
增长型
(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P6拓展应用第2题】下图分别是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图,据图分析,未来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
四、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A B
B
5.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年龄结构通过影响_______和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四、年龄结构
4.意义: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思考17: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不一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年龄结构的几种表示方法:
(1)模式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4)统计图
判断方法: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期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总结
这说明我国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比在减少,老龄人口占比在增加,我们应该关注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
年龄 1990 2013 2021
0~14 岁 27.69% 16.41% 17.95%
15~64 岁 66.74% 73.92% 68.55%
65 岁及以上 5.57% 9.67% 13.5%
思考18:根据以下数据,分析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年龄结构
讨论:2003 年,我国颁布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请简要说明这一规定的意义。
年份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以100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目为结果)
1982 108.5
2010 121.2
2021 111.3
世界人口性别比例的正常值:102~107 五、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 的比例。
2.类型:
雌雄相当型
雌多雄少型
雌少雄多型
多见于高等动物
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
多见于营社会生活的昆虫
注意:不是所有种群都有性别比例,如某些雌雄同株的植物;
五、性别比例
雌雄个体数目
如果改变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会怎样变化?
3.应用:利用 害虫的 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 ,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五、性别比例
4.研究意义:
注意:正常的性别比例是指该种群正常状态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的性别比例,
并不一定是雌雄相当型。
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
雄性
性别比例
【模型构建】请构建”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知识网络图。
种群密度
死亡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
预测变化趋势
间接影响
迁入率迁出率
直接决定
直接决定
影响
出生率
下图为种群数量特征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A. ,B. ,C. ,D. ,E. ,F. 。
迁入率
出生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
迁出率
死亡率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②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年龄结构 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密度 变化趋势。
④性别比例 出生率 种群密度。
改变
改变
决定
影响
影响
总结
小结
(1)同一物种可能包含多个种群,但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
(2)调查土壤中蚯蚓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  )
(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4)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5)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
(6)城市人口的剧增,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造成的(  )
(7)我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主要是为了维持我国正常的性别比例(  )
(8)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

×


5. 判断正误

×
×
×
6.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结
构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数量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典题应用
7.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典题应用
8.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下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雌雄个体比越接近1∶1,出生率越高
C.④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
典题应用

课后练习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判断下列与种群密度有关的表述是否正确。
(1)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
(2)调査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
(3)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 )
2.科技人员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麦田杂草猪殃殃的防治效果,随机选3块麦田,在每块田中做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调查猪殃殃的密度。取样方法为每个处理随机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m2。调査结果为对照组411.75株/m2,实验组35.00株/m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
B.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C.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
D.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