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 同学们,每年早春三月祖国南方已是百花盛开,花田锦簇,而我们北方仍是水瘦山寒,枯燥乏味,不过只要你走出家门,步入野外,仔细观察,那可就别有洞天了。不信,请读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看他描绘了怎样一幅清新,秀美的北方郊外早春图。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
“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他主张文学创作要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写下了很多著名的山水游记。作品语言清新流利,俊美潇洒,如行云流水般舒徐自如。作者简介: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教授,于是他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这使他颇为苦闷,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写作背景文体知识——游记·山水小品
本文题为“游记”。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叙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读准下列字音
廿( ) 偕( ) 燕( )
砾( ) 鹄( ) 靧( )
髻( ) 鬟( ) 鬣( )
茗( ) 罍( ) 蹇( )
浃( ) 曝( ) 呷( )
倩( ) 朝( )辄( )niànxiéyānlìhúhuìjìhuánlièmíngléijiǎnjiāpùxiāqiànzhāozhé朗读课文,把握文意注意朗读的气势、韵味、节奏及停顿。根据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燕地气侯寒冷,过了花朝节,残余的寒气仍然很猛烈。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冷风时常刮起来,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碎石。砾:碎石。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 每次顶着风快走,总是走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驰行:疾走,快走。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归纳段意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写城中早春的景象。思考、讨论: 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无比轻松)。
润:滋润,湿润。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在这时河上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而:表承接。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
晶晶然,亮晶晶的。然,形容词词尾。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山峦被触化的雪洗干净,像擦拭过一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过环形发结一样。为:被。鲜妍:鲜明而美丽。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开,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麦苗高约一寸左右。舒:展开。游人还不算很多,用泉水者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看到。泉,用泉水煮。茗,泡茶喝。罍,端起酒杯。蹇,骑驴。泉、茗、罍、蹇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表修饰。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风力虽然还很猛,但不幸走路就汗流浃背。 尚,仍然,还。 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羽毛、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曝,晒太阳。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没有觉察到啊。
而:表转折,可是。归纳段意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写城中早春的景象。写郊游所见满井春色。思考、讨论: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层意。可以分三层: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从“甘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
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从“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
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从“始知……”到“末之知也”)
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具体说明。⑴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用“脱笼之鹄”比喻作者刚由“局促一室”中解脱出来,置身于大自然的喜悦心情。⑶如倩女之面贵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倩女之面贵而髻鬟之始掠”
来比喻“山峦为晴雪所洗”,把静态的无生命的山色,比作动态的有生命的美女梳洗完秀发后的“始掠”,准确地传达出春天所独具的温和、明媚和生机勃勃的气息。以物比物,用“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比喻波光,表现初春湖水的清澈明净、晶莹闪亮的特点。⑵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情融于景。 作者在写景中渗透了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如“若脱笼之鹄”、“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等句。⑷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用“浅鬣”比喻麦苗,写出麦苗轻柔细嫩的初生之态。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恶能无纪: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恶,安、怎么。
无纪,没有记游的文章。1、第三段内容是什么?议论,再次表明寄情山水的兴趣。第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归纳段意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写城中早春的景象。写郊游所见满井春色。交代写作本文的用意和写作时间。思考、讨论:一、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
听觉、 触觉等。
二、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作方法:结构图示满
井
游
记城中“余寒”(烘托反衬,欲扬先抑)满井春色总起:出游——偕友而出描写气象山水植物
游人
鸟鱼总结:收获——知所未知作记缘由:抒写物我交融之感比喻贴切
融情入景动静相宜
声色兼备悠然自得春意盎然中心思想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