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乙醇与乙酸能力提升-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炒菜时,有时加酒添醋可使菜肴变得味香可口,可能和生成有关
A.盐 B.酸 C.醇 D.酯
2.以下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乙醇杂质的最好方法是( )
A.分液 B.升华 C.萃取 D.蒸馏
3.下列选项中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A.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甲烷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D.乙醇能溶于水
4.下列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是
A.乙烷 B.乙醇 C.乙酸 D.乙酸乙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 B.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
C.烷烃的沸点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 D.丙烷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6.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烷与氯气光照反应 B.乙醇燃烧
C.乙烯通入溴的溶液中 D.在适当条件下乙醛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酸
7.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醇在铜做催化剂下与氧气反应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乙醇和金属钠反应
D.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下与硝酸反应
8.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有3种官能团 B.可发生加成反应
C.能发生银镜反应 D.可与溶液反应生成
9.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甲烷,甲烷的二氯取代产物只有一种结构
B.乙是乙烯,乙烯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C.丙是苯,苯结构比较稳定,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丁是乙酸,一定条件下乙酸能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10.某有机物(含C、H、O)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取代基团OH- B.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
C.结构简式为CH3-O-CH3 D.具有酸性
11.下列物质中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
①甲烷②苯③乙醇④乙烯⑤乙酸
A.②⑤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现有如右图所示的两种分子模型,其中 “●”为碳原子,“⊙”为氧原子,“○”为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相同,是同种物质 B.两者互为同系物
C.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分子中都含有羟基
13.下列有机物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乙烷分子的分子式(CH3CH3) B.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CH2CH2)
C.苯的最简式:(CH ) D.乙醇分子的结构式(CH3CH2OH)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CH3—CH=CH2)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B.相同质量的C2H4和CH3CH2OH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等
C.1 mol乙醇能与足量Na反应生成1 mol H2
D.食醋可清除水壶中的少量水垢,说明乙酸(CH3COOH)的酸性强于碳酸
15.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用植物油萃取溴水中的单质溴 B.用NaHCO3溶液鉴别乙酸和乙醇
C.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和甲苯的混合物 D.用金属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少量水
1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水滴入盛有粉末的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产生的气体,木条复燃 与水反应产生
B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无水乙醇,溶液褪色 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C 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盛有品红的试管中,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气体具有漂白性
D 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苯,溶液颜色变浅 苯能与溴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少量的充入溶液中:
B.乙酸与溶液的反应:
C.将少量溶液滴入氨水中:
D.将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18.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
C.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
D.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
19.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指的是靛蓝,是人类使用历史悠久的染料之一,下列为传统制备靛蓝的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浸泡发酵过程发生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B.靛蓝的分子式为C16H8N2O2
C.吲哚酚的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6种 D.1mol吲哚酚与加成时可消耗4molH2
20.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①分离饱和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
B.用装置②制取SO2
C.用装置③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D.用装置④制备O2
21.肉桂酸,有一种令人喜爱的芳香,常用作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对肉桂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肉桂酸和苯甲酸为同系物
B.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5种
C.1mol肉桂酸与钠反应产生1mol H2
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22.不能用水浴加热的实验是( )
A.苯的硝化反应 B.乙醛的银镜反应
C.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和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由乙烯之间的相互加成聚合可以得到聚乙烯
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加入过量的乙醇充分反应后,乙酸全部反应生成酯
24.聚乙烯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乙烯生成聚乙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烧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时,聚乙烯消耗的氧气多
B.乙烯和纯净的聚乙烯都有固定的熔沸点
C.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是加成反应,ag乙烯完全反应可生成ag聚乙烯
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5.CH4分子中的4个H被苯基取代后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关于该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5H24
B.该多环芳烃属于稠环芳烃
C.该分子中最多可能有1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该有机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二、填空题
26.在做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某同学有个意外发现:在酒精灯外焰灼烧铜丝观察到铜丝表面变黑;当铜丝接近灯芯,变黑的铜丝又恢复原来的红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上述变化过程 。
27.在酯化反应实验中为什么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如何对实验进行改进?(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 。
28.按要求填空
(1)的系统名称为 ;
(2)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3)反-3-甲基-3-己烯的结构简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炒菜时加酒添醋时,酒中的乙醇和醋中的乙酸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酯具有特殊香味可使菜肴变得味香可口,即可能和生成的酯有关,故选D。
2.D
【详解】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但两者沸点差异大,故可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杂质,答案选D。
3.A
【详解】A. 苯的化学性质较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
B. 甲烷中含碳量低含氢量高、能充分燃烧、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B正确;
C. 乙烯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能使溴水褪色,C正确;
D. 乙醇能以任意比例和水互溶,D正确;
答案选A。
4.A
【详解】常温常压下,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小于4时,其状态为气态,乙烷中的分子式为C2H6,其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2,故乙烷在常温下是气体。常温常压下,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均为液态。故选A。
5.A
【详解】A.乙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而乙醇不能,故碳酸氢钠能鉴别乙酸和乙醇,A正确;
B.甲醇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烷烃的沸点高低不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还看碳链是否整齐,例如同分异构体的沸点高低,C错误;
D.丙烷分子中三个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锯齿形的,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 乙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B. 乙醇燃烧,乙醇发生了氧化反应,B错误;
C. 乙烯通入溴的溶液中得到1,2-二溴乙烷,属于加成反应,C正确;
D. 在适当条件下乙醛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酸,乙醛发生了氧化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7.D
【详解】A.乙醇在铜做催化剂下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产生乙醛,不属于取代反应,故A不选;
B.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故B不选;
C.乙醇和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故C不选;
D.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下与硝酸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酸中的硝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D选;
故选D。
8.C
【详解】A.分子中含有羟基、羧基和碳碳双键3种官能团,A正确;
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
C.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错误;
D.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溶液反应生成,D正确;
答案选C。
9.A
【详解】A.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甲烷中所有氢原子位置相同,所以其二氯代物只有1种,A正确;
B.乙是乙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不是取代反应,B错误;
C.丙是苯,苯结构比较稳定,但可燃烧,也为氧化反应,C错误;
D.丁是乙醇,不是乙酸,D错误;
答案选A。
10.B
【详解】A.根据原子核外价电子数,结合题图可知:该有机物为乙醇的球棍模型,取代基团是-OH,不是OH-,A错误;
B.该物质分子式是C2H6O,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B正确;
C.结构简式为CH3CH2OH,C错误;
D.化合物乙醇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其水溶液呈中性,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1.B
【详解】①甲烷性质稳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苯性质稳定,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乙醇含有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⑤乙酸没有还原性,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因而③④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正确;
答案为B。
12.C
【详解】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分别为CH3CH2OH和CH3OCH3,两者分子组成相同,均为C2H6O,但结构不同,一个有羟基,一个只有醚基,故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为C。
13.C
【详解】A. 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CH3CH3表示乙烷的结构简式,A错误;
B. 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错误;
C. 苯的分子式为C6H6,最简式为:CH,C正确;
D. 乙醇分子的结构式为,CH3CH2OH表示乙醇的结构简式,D错误;答案选C。
14.D
【详解】A.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甲基C原子取代乙烯分子中H原子的位置,在乙烯分子的平面中。但甲基C原子为饱和C原子,具有甲烷的四面体结构,因此丙烯分子中不可能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A错误;
B.C2H4和CH3CH2OH最简式不相同,因此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不相等,B错误;
C.乙醇分子中只含有1个-OH能够与钠反应产生H2,则1 mol乙醇能与足量Na反应生成0.5 mol H2,C错误;
D.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食醋主要成分是CH3COOH,食醋可清除水壶中的少量水垢,说明乙酸(CH3COOH)的酸性强于碳酸,乙酸与CaCO3反应产生(CH3COO)2Ca、水、CO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5.B
【详解】A.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用植物油来萃取溴水中的溴,故A错误;
B.乙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乙醇和碳酸氢钠不反应,可用碳酸氢钠溶液鉴别乙酸和乙醇,故B正确
C.苯和甲苯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和甲苯的混合物,故C错误:
D.水、乙醇均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金属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少量水,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6.D
【详解】A.水滴入盛有粉末的试管,反应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产生的气体,木条复燃,A正确;
B.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无水乙醇,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被还原,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B正确;
C.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盛有品红的试管中,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气体与品红结合生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C正确;
D.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苯,溶液颜色变浅,苯与四氯化碳互溶,溶液体积增大,溴被稀释,该条件下不是苯与溴发生化学反应,D错误;
故选D。
17.B
【详解】A.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与溶液不反应,A错误;
B.乙酸与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B正确;
C.与氨水反应生成沉淀,不与氨水反应,C错误;
D.将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NO发生归中反应,产物为NaNO2,D错误;
故选B。
18.B
【详解】A.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不唯一,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
B.乙烯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烷,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直接连接H原子和Cl原子,产物唯一,属于加成反应,B正确;
C.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属于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是置换反应,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甲烷中H原子被Cl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D错误。
答案为B。
19.B
【详解】A.由流程图可知,浸泡发酵过程中,水分子中的羟基取代了中的-R,生成吲哚酚,故发生的反应为取代反应,选项A正确;
B.由靛蓝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6H10N2O2,选项B不正确;
C.吲哚酚的苯环上有4种氢原子,故其二氯代物有6种,选项C正确;
D.吲哚酮分子中,苯环和羰基均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故1 mol吲哚酮与H2加成时可消耗4 mol H2,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20.A
【详解】A.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分层,可选图中分液漏斗分离,故A正确;
B.Cu与浓硫酸加热生成二氧化硫,图中缺少酒精灯,故B错误;
C.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不能排出左侧试管中的空气,应将试管中试剂互换,故C错误;
D.过氧化钠为粉末,与水接触后不能分离,不能关闭止水夹,不能使反应停止,故D错误;
故选:A。
21.D
【分析】由结构可知,肉桂酸含碳碳双键、-COOH,且苯环、双键、羰基为平面结构,结合羧酸的性质来解答。
【详解】A.苯甲酸不含碳碳双键,二者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苯环上有3种H,分子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故B错误;
C.只有-COOH与Na反应,则1mol肉桂酸与钠反应产生0.5mol H2,故C错误;
D.苯环、双键、羰基均为平面结构,且直接相连,因此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故D正确;
故选D。
22.D
【详解】A.苯的硝化反应温度在55℃到60℃,使用水浴加热,温度过高会生成多硝基苯,故A不符合题意;
B.乙醛的银镜反应温度在50℃到70℃,应使用水浴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反应温度在60℃到70℃,温度过高会生成乙醚或乙烯等杂质,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反应温度要求是170°,因为水的沸点是100℃,水浴加热达不到此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D。
【点睛】C项实验室制乙酸乙酯可以使用水浴加热,为易错点。
23.B
【详解】A.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任意2个H均相邻,则与为同种物质,故A错误;
B.乙烯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故B正确;
C.丁烷只有碳链异构,只有正丁烷、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酯化反应是可逆的,故加入过量的乙醇充分反应后,乙酸也不可能全部反应生成酯,故D错误;
故选:B。
24.C
【详解】A.乙烯是聚乙烯的单体,它们的最简式相同,都是CH2,故含C和H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则等质量的二者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同,A错误;
B.聚乙烯具有固定的元素组成,但因为n值不确定,为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错误;
C.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没有副产物生成,故ag乙烯完全反应可生成ag聚乙烯,C正确;
D.聚乙烯中没有不饱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错误;
故选C。
25.C
【详解】A、根据结构简式知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5H20,错误;
B、该多环芳烃不属于稠环芳烃,错误;
C、该分子中最多可能有1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正确;
D、该有机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
26.2Cu+O22CuO; CuO+CH3CH2OHCH3CHO+H2O+Cu
【详解】铜丝变黑,是因为发生反应:2Cu+O22CuO;变黑的铜丝在灯芯附近和逸出的乙醇蒸汽反应后又变红,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CH3CH2OHCH3CHO+H2O+Cu。
【点睛】乙醇的催化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其过程是Cu先被空气氧化为CuO,CuO再和CH3CH2OH反应生成CH3CHO。
27.尽量减少乙醇和乙酸的挥发,提高乙酸和乙醇的转化率。对实验的改进方法是水浴加热。
【详解】乙醇和乙酸都是易挥发的物质,因此在酯化反应实验中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尽量减少乙醇和乙酸的挥发,提高乙酸和乙醇的转化率。对实验的改进方法是水浴加热。
28. 2,3-二甲基-1-丁烯 羟基 酯基
【分析】(1)烯烃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并表示出官能团的位置;在催化剂存在下完全氢化,即将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变为单键所得产物为烷烃;
(2)中的含氧官能团为羟基、酯基;
(3)反式为在碳碳双键的异侧,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烯烃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此烯烃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则碳碳双键在1号和2号碳原子之间,在2、3号碳原子上各有一个甲基,故名称为2,3-二甲基-1-丁烯;故答案为:2、3-二甲基-1-丁烯;
(2)中的含氧官能团为羟基、酯基;故答案为:羟基、酯基;
(3)3-甲基-3-己烯的结构简式为C2H5(CH3)C=CHC2H5,其反式结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