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专题小结与测评知识体系构建专题归纳例析阶段质量检测一、比较英国、日本、美国、法国采取政体的异同 [例1] 通过推行改革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英、法、美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迈进了资本主义门槛,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 二、19世纪以来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1.杰斐逊时期
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上届政府制定的限制民众言论自由的法令,并促使国会废除了进口奴隶的贸易。
2.杰克逊时期
他当政期间,促使各州取消了对选民实行财产资格的限制。到杰克逊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美国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白人男子的普选权,享有选举权的美国公民扩大到40%左右。 3.西进运动时期
随着西进运动的发展,美国联邦体制不断扩大。西部地区以民主方式建立新州,并以平等的身份加入联邦,西进运动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民主制度在空间上不断扩展的过程。
4.美国内战结束后
国会先后通过3个宪法修正案,废除奴隶制和保障黑人公民权。这些宪法修正案的颁布使美国民主范围扩大,公民权开始从白人扩展到生活在美国领土上的其他人种,但黑人仍长期受歧视。 5.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通过开展“黑幕揭发运动”、要求“社会公正”的
“进步运动”以及开展反对托拉斯不法行为的运动等方式,揭露了社会各个阴暗角落里的丑恶现象,打击了邪恶势力,妇女儿童的权益得以关注,扩大了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和对政府的监督力度。
6.二战后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和发展起来,1963年,马丁·路德·金领导了震惊世界的进军华盛顿运动。面对黑人的民权斗争,美国国会和总统相继颁布了全面的民权法令,最高法院也宣布种族隔离违宪。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各种平等权利。 [例2] 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 ( )
A.两者的根本利益一致
B.美国法制健全
C.两党相互牵制
D.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尽管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两者均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稳定政局,发展经济,是其共同目标。
[答案] A 三、日本政治的特点
(1)明治维新前,日本实行的是幕藩体制。天皇成为傀儡。幕府将军是最高统治者,实质上是一种封建军事专政。藩主的封建割据性很强。
(2)明治维新时期,幕府体制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3)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后,日本由君主政体转变为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天皇仍掌握着很大的政治权力。天皇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任命高级官吏、召开或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等广泛权力。 (4)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5)二战中,日本法西斯战败。美国对日本实行占领,对日本实行政治改造和民主改造,日本开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天皇制被保留下来。 [例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立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寮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1882~1883年,受天皇政府委派,伊藤博文遍访欧洲,考察各国的宪法和政治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2)指出明治时代的日本西化给日本带来的重要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说明日本向西方学习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何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的能力。第(1)问分析材料一、二可概括得出答案;第(2)(3)问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答案] (1)政府派使节团赴西方进行有效的实地考察;政府部门鼓励、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向西方的学习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技术人才;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未全盘西化,在精神上将神道定为国教,以确立天皇的崇拜地位。 (2)推动了日本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落后状态,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3)成果: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于1889年诞生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意义:标志着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日本基本完成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是亚洲的第一部宪法。点此进入课件19张PPT。一 欧美民主政治的扩大 要点轻巧突破考向互动探究一教材研读学案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欧美民主政治的扩大”在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教材研读学案一、英美政治民主的日益扩大
1.背景: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各国经济也不断发展。
2.方式:社会改革、____________和社会立法。
3.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民主运动4.英国
(1)概况
①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把选举权扩大到了______________。
②出台了《重新分配议席法》和《取缔选举舞弊及非常行为法》。
③1911年,又进行两项议会改革,两院通过了《阿斯奎斯法案》。
(2)作用:议会上院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削弱,20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国家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善起来。农业工人政治民主制度5.美国
(1)概况
①19世纪末,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_”。
②20世纪初,开展了要求“社会公正”的“进步运动”。
③联邦政府开展了反对托拉斯不法行为的运动。
(2)性质: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进行的一次广泛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黑幕揭发运动【思维拓展】 “黑幕揭发运动”和“进步运动”都是以和平改革的方式进行的,具有明显的渐进性、持续性和全面性,其成果超出了预期的效果。二、欧洲大陆各国普选权的实现
1.表现
(1)奥地利:国会在1907年通过了普选法案。
(2)比利时:通过工人阶级政党_____________、游行示威及罢工等方式最终基本实现了普选权。
(3)法国:1870年确立了男子普选权。
(4)德国:1912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组织集会2.对欧美民主政治扩大的认识
(1)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巩固统治而不断调整统治策略的结果。
(2)有效地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绐,使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垄断资产阶级(3)成为保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工具。
(4)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成为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发展的新趋向。资本主义社会稳定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维拓展】 掌握和理解欧洲国家政治民主不断扩大的意义时,应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从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要点轻巧突破1.这项改革限制了上院的否决权,并由财政预算案扩充到其他法律的制定,这样的改革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这样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选民意愿的下院在决策实施中不再受制于议会上院,从而使以往的议会改革成果在实践中得到了真正有效的落实。2.《阿斯奎斯法案》的颁布是英国民主改革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胜利,而上院的进一步失势,传统贵族的特权被削弱。1.性质:“黑幕揭发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社会运动。
2.主要影响
(1)抑制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社会秩序,进而巩固了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和既有的社会体制。(2)在动荡而复杂的社会变革中帮助国人形成共识,为最终完成社会转型进行了全民族的心理调适。
(3)为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变革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促成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社会、政治、经济立法。
(4)促进了政治思想主流的变迁,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5)唤醒了美国民众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并为改革不断提供明确的目标,从而使得“进步运动”持久不衰。考向互动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城市之羞》是“黑幕揭发运动”中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作者是被誉为“耙粪”英雄的林肯·斯蒂芬斯,1901年他受邀担任《麦克卢尔》总编辑,在1902~1903年间,实地调查了圣路易、明尼阿波利斯、匹兹堡、费城、芝加哥和纽约等地的政治状况,残酷的现实触痛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他连续在《麦克卢尔》发表的六篇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在1904年汇总,以《城市之羞》为名结集出版。《城市之羞》把矛头直接指向政治腐败,对政党党魁和企业主勾结控制政府、行贿受贿、践踏民主、甚至有组织犯罪等现象予以曝光。文章材料丰富详实,而且“指名道姓、写出具体日期、贿赂的金额、讨价还价和最后分赃的数额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呼唤公民自身,拯救道德沦丧”,“为自治而斗争”。这部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推动了美国城市的政治改革和市政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城市之羞》对哪些政治腐败现象予以曝光?
(2)《城市之羞》是“黑幕揭发运动”中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黑幕揭发运动”有何影响?【解题指导】 第(1)问应注意从材料中归纳“《城市之羞》把矛头直接指向政治腐败,对政党党魁……等现象予以曝光”,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幕揭发运动”的影响。
【答案提示】 (1)《城市之羞》对政党党魁和企业主勾结控制政府、行贿受贿、践踏民主、甚至有组织犯罪等现象予以曝光。
(2)“黑幕揭发运动”通过报纸、杂志来揭露社会各个阴暗角落里的丑恶现象,唤醒了美国人民,使改革的呼声响彻社会各个角落。课件22张PPT。二 竞争基础上的政党政治 要点轻巧突破考向互动探究二教材研读学案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竞争基础上的政党政治”在课标中没有要求。教材研读学案一、两党政治的形成
1.英国的两党政治
(1)形成:英国早在_______________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托利党和辉格党。资产阶级革命(2)发展
①19世纪30年代,议会中的政治党派也出现了分化和重新组合。
②辉格党发展成为______________,是英国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
③托利党则组建了_______________,开始承认并关心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两党的阶级基础日益接近。自由党保守党2.美国的两党的政治
(1)雏形:美国在独立之初,也先后产生了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以___________为首的民主共和党。
(2)新局面
①1885年民主党人格罗夫·克利夫兰入主白宫,打破了内战后____________长期执政、垄断统治职位的局面。
②开创了两大政党轮流治理国家的新局面。杰斐逊共和党二、政党政治的多样化
1.法国“多党政治”
(1)经济上:小农经济和_____________盛行。
(2)政治上
①法国自1789年大革命以来,政治运动频繁,党派林立,___________变换频繁,很难形成一个或几个占优势的大党。
②法国常常出现几个政党_____________的局面。
(3)特点:法国以“______________”著称于世。小企业执政者联合执政多党政治2.意大利——“无政党”的典型国家
(1)经济上:经济落后,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2)政治上
①意大利经历了长期的四分五裂。
②议会中的小集团都是基于个人或地域关系暂时结合而成的,并没有明确的_______________,更没有系统的组织和纲领。
(3)特点:意大利没有形成规范的政党制度,被称为“____________的典型国家”。政党倾向无政党3.德国——标榜民主的工具
(1)原因
①依靠俾斯麦的____________政策建立起来的德意志帝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宪法却赋予了帝国皇帝和首相很大的权力。
②在这种政治环境里,尽管也形成了一些资产阶级和贵族的政党,在政治生活中也掺杂着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___,但难以对国家的施政方针产生很大影响。“铁血”政党活动(2)特点:政党及其行为只是帝国用来___________的一种工具,而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发挥近代政党的职能。
【思维拓展】 近代欧洲大陆不同国家政党政治的多样化与各国的历史沿革、政治环境的不同密切相关,法国、意大利、德国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政党政治。标榜民主三、政党政治的性质
1.性质:垄断资本操纵国家政治的工具。
2.表现
(1)政党政治是议会和_____________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西方民主政治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2)不论是多党制还是两党制下的政党都是垄断资本操纵国家政治的工具,代表一定_____________的利益,并依靠财团提供的经费去开展政治活动。选举制度财富集团3.作用
(1)政党竞选的过程遵循了一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_____________。
(2)政党以和平的方式_____________,平衡了资产阶级各阶层的利益,缓解了各方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3)政党政治的发展与建设,也推动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西方政党政治通过在野党的监督和批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_____________对权力的滥用。社会矛盾轮流执政执政党(4)人民群众通过政党之间的竞争,可以使自己的某些要求得以实现。
【思维拓展】 学习政党政治的重要性及其性质时,可联系政治学科有关政党的知识进行理解,同时应注意政党政治与议会政治之间的区别。要点轻巧突破1.美国两党制的主要职能就是组织选举,其特征主要表现在:2.作用
(1)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强化了竞争,迫使两党不断调整对策适应民众与社会需求。
(2)同时也迫使其不断选出杰出的人才,从而推动政治清明。
(3)但两党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两党恶性竞争、互相诽谤等弊端。考向互动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驴象之争材料2:民主党和共和党从来没有遇到过强大的对手。虽然也出现过一些重要的第三党,如1968年美国独立党候选人只获得了全部选票的13.5%;1992年亿万富翁佩罗作为独立候选人竞选也未能获得成功。今年的独立候选人拉尔夫德尔也宣布退出了竞选。
——民主党、共和党一直控制着美国的政治舞台材料3:2000年大选,布什、戈尔相持不下,在佛罗里达展开激烈的计票战。最后由最高法院裁决,终止佛罗里达的重新计票,把布什送进了白宫。无怪许多人开玩笑说,布什不是选出来的,是最高法院任命的。
材料4:共和党3天时间就在15个关键州造访了400万户居民,打了900万个电话。民主党一方也不甘示弱,今年已经在全美为克里打了2 350万个电话,敲了超过800万扇门,为了能在大选日把更多自己的支持者拉出来投票,两班人马纷纷宣传自己,而且还推出了照看孩子和搭便车等免费服务,吸引选民投票。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2概括指出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独立候选人未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3、4指出美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原则及其积极意义。【解题指导】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深刻理解漫画的内涵,第(2)、(3)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
【答案提示】 (1)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驴象两党操纵控制政治选举。
(2)民主党、共和党一直控制着美国的政治舞台,独立候选人竞选很难取得成功。
(3)材料3反映分权制衡的原则无处不存在。材料4反映两党制衡有利于人民部分利益的实现。课件20张PPT。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要点轻巧突破考向互动探究三教材研读学案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在课标中没有要求。教材研读学案一、天皇脚下的自由民权运动
1.背景
(1)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①国家无宪法和议会。
②天皇权力进一步加强。
③封建地主和________________形成新政治权贵专制的局面。大资产阶级(2)农民的________________没有得到解决,导致起义不断。
(3)广大_________________、中小地主阶级及中下级武士强烈要求参政。
2.内容:开设民选议会、实行___________;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
3.主要目的: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以适应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要求。土地问题中小资产阶级君主立宪资本主义经济4.发展状况
(1)序幕
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提出并发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序幕。
(2)发展
①立志社、____________等民权团体纷纷成立,竞相提出自由民权的政治要求,甚至与农民运动相结合,使运动不断向纵深发展。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爱国公党②19世纪80年代初,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成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迫使____________对地方政府进行初步改革。
(3)结果:19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_______________的竭力限制、破坏和镇压,最终在内讧中以失败告终。
5.历史评价:本质是______________的继续和发展,迫使明治政府走上了________________。自由民权运动天皇政府天皇政府明治维新立宪道路【思维拓展】 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与日本社会不同阶层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二、“御赐”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
1.背景
(1)自由民权运动的推动。
(2)伊藤博文考察欧洲各国的宪法和政治制度。
2.政体:实行______________政体。君主立宪3.内容
(1)“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拥有批准法律、任免大臣、_____________________、宣战、媾和、统帅海陆军等权力。
(2)众议院由选举产生,同时对选举权做出了种种限制。
(3)议会虽然拥有____________,但通过的法案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
(4)内阁作为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
(5)设立“____________”,拥有最高决策权。召集或解散议会立法权枢密院4.影响
(1)进步性
①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②承认了人民的参政权等一些基本权利。
③基本完成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2)局限性: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地主——资产阶级【思维拓展】 《大日本帝国宪法》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近代天皇制度,但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要点轻巧突破1.明治维新前,日本实行的是幕藩体制。天皇成为傀儡。幕府将军是最高统治者,实质上是一种封建军事专政。藩主的封建割据性很强。
2.明治维新时期,幕府体制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3.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后,日本由君主政体转变为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天皇仍掌握着很大的政治权力。天皇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任命高级官吏、召开或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等广泛权力。4.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5.二战中,日本法西斯战败。美国对日本实行占领,对日本实行政治改造和民主改造,日本开始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天皇制被保留下来。考向互动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为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
二、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官(即中央政府,非指官职),以除政令分歧之弊……
四、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
十一、各府、各藩、各县所颁政令亦应以御誓文为原则……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维新政体书》材料2:第一条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第八条天皇……在帝国议会闭会时,得发布代替法律之敕令,此项敕令须于下次会期在帝国议会提出,若议会不承认时,政府须公布将来失其效力……
第十九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就其他公务。
——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请回答:
(1)据材料1所述,在国家权力的掌握上比幕府统治时期有何变化?
(2)将材料2与材料1相比,指出日本在政体上有什么变化?表现在哪里?
(3)在任用官员上,材料2的规定较之材料1有何不同?分别指出它们依据的原则。
【解题指导】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第(1)问要联系幕府统治对比作答,第(2)(3)问要从材料中概括。【答案提示】 (1)国家权力由幕府将军手中转入太政官手中,削弱各大名权力,实行中央集权。
(2)由君主专制改为君主立宪制。表现:宪法规定设立帝国议会,由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议会闭会时,天皇的敕令也必须在下一次会议上承认,否则便要宣布失效。
(3)材料1规定,只有亲王、公卿、诸侯可做一等官;材料2取消了这一限制。材料1依据的原则是封建等级;材料2依据的是资产阶级的法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