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活中的透镜
一、明确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特点
二、自主预习:
1、自学课本P11 投影仪,认真观察图6-14示意图。
(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①投影仪上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②成像________;③镜头下有一个放投影片台面;④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上的成像特点)——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在屏幕上成像)。
(2)投影仪的构造有:聚光镜、光源、镜头、反光镜、屏幕和投影片.
2、自学课本P12 照相机。
(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 )。③还有快门(控制 );④光圈(控制 );⑤调焦环(调节 )。
(2)仔细观察图6-16,可以发现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 立 、 像。
三、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幻灯机、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
2、物体经投影仪成 立 、 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填大于、小于)。
3、平面镜的作用是 。
4、投影仪成像的原理是 。
探究活动二:照相机
1、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
2、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3、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 。
探究活动三:显微镜
引领学习:(1)看右图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你认为显微镜的重要构造是 (2)显微镜是如何工作的?
提示:显微镜由两组镜片构成,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也就是我们所说得物镜和目镜.
先用一个凸透镜让物体放大成实像,这个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再通过一个放大镜使第一次所成的实像形成更大的像.这个放大镜相当于于目镜.
探究活动四:望远镜
引领学习:(1)基本构造:(通过观察课本P9望远镜图片了解望远镜结构)
(2)原理:望远镜需要观察远处的物体,也就是说要求 (填写u与f的关系)通过物镜形成一个 的实像,由于这个像太小,还需要用一个目镜放大像,才能进行观察。
四、当堂反馈:
1、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
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际上像 了,此时像距应该 __ ,同时增大物距(人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填"缩小"或"放大")
答:人应该 相机,同时使胶片 镜头。(填"远离"或"靠近")
2、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 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
C.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动 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
3、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处,将成 像(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就是这一成像性质的应用.若要使该凸透镜作放大镜用,物体应该距凸透镜 cm.
5、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五、拓展提升:
1、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2、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3、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4、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5、从圆形鱼缸的侧面看去,会看到鱼缸中的“鱼”特别大,这是因为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________,我们看到的是鱼的________________的像,.
6、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
7、小明用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应把 当作照相机的镜头,把____当作胶片。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为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___到胶片的距离,小明观察到胶片上的像是 。
8、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___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的____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射现象的结果。
9、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要从空中的直升机上向地面照相,在航空摄影中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
A 正立、缩小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10、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正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
六、课后检测:
1、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凸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镜
2、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 D.二倍焦距之外
3、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所短一些
4、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如图1所示,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 )
图1
A.等于10 cm B.小于10 cm
C.大于20 cm D.在10 cm与20 cm之间
5、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6、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画面,但若有一个小虫正好飞落在凸透镜镜片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为( )
A.几乎无影响 B.画面上有只小虫
C.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D.画面变得模糊
7、在固定位置给固定景物拍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光线强度调节光圈大小
B.根据光线强度调节快门大小
C.根据距离景物的远近调节焦距
D.调焦要求:直到观察到被拍景物清晰的像为止
8、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从飞机上拍摄地面的照片,若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则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应在( )
A.100 mm以外 B.恰为50 mm
C.50 mm以内 D.略大于50 mm
9、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2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位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
图2图3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10、如图3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与人间的距离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质疑与反思:
A
B
A‘
B‘
A
B
A’
B’